【摘 要】高中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变化,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高中教育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深度开发课堂,使课堂向准备和课后延伸,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教师角色改变;学生;课堂主角
一、传统教学模式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的比较
(1)教学过程:传统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课后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设置情景,学生参与讨论;课后学生和老师共同根据课堂中产生的争论,寻找生活中的案例去论证和解释。
(2)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末端评价:学生完成考试,根据分数高低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评价以发展动态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行评价,最终目的能否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效果的有效性:传统教学学生只能短期记忆,时间一长就忘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长期理解,终生受益。
新课改从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与旧的磨合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方法中教师单方面对课堂的把握以及对知识和课堂的控制已经部分地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转变教师的角色
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中有一种叫大牧场放牧业,农场主要做的事情是划区轮牧、围栏放牧、打机井,保证草场质量,保证牲畜用水,而不是规定每一头牛吃那一颗草。教师在课堂教学也应该做一个牧者,做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保护者,唯独不是代替者。
由于地理知识较为复杂,如果地理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以一位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的姿态在课堂上按照教材生硬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枯燥乏味,并且得不到满意的学习和记忆效果。因此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建立起智慧上的挑战,激发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过去“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业,重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课堂上教师要全面依靠学生,像主持人一样,巧妙采用语言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就现实问题发表见解,随即注意问题的细化、铺垫和过渡。既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又要适时的诱导学生,故意设置疑团或者充当争论反角,使讨论的发言始终围绕题目中心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的理解的深化。树立起学生用怀疑的眼光看问题的科研意识、发散思维追求真理的科研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三、延伸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角,还课堂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三本书比较难教、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是必修一,而必修一中最难教的是第一章的地球运动。往往花了一个多月去上这章,而学生掌握的很不理想,这也是很多地理老师不大愿意教高一的一个原因。
在本轮教学,在高一时我大胆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在上公转的意义前首先从2013年9月1日-9月30日这三十天里布置学生分成三组详细记录9月1日、8日、15日、23日、30日五天的日出日落时间,测量每天正午国旗杆影子的长度(旗杆长度为25米)。
2013年10月8日学生汇总数据如下:
日出:9月1日5:39、9月8日5:44、9月15日5:48、9月23日5:52、9月30日5:57。
日落:9月1日18:30、9月8日18:21、9月15日18:12、9月23日18:02、9月30日17:53。
旗杆影子的长度:9月1日19.23m、9月8日18.17m、 9月15日16.87m、9月23日15.63m、9月30日14.43m。
教学过程:
1.请学生画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并标出二分二至日的位置;
2.请学生计算出这五天的白昼长度;
3.請学生根据三角函数计算这五天的正午的太阳高度。(过程中发现学生没有学过三角函数,改由我计算得出分别为52°54°56°58°60°);
4.师生讨论从9月1日-9月30日南京白昼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
得出结论: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南京的白昼长度在减小,正午太阳高度也在减小。
归纳总结:
从6月22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南京的白昼长度在减小,正午太阳高度也在减小。
从12月22日-次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南京的白昼长度在增大,正午太阳高度也在增大。
通过这种模式的教学,同学们发现书本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密切相关,由于整个过程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材料的收集和课堂的讨论,整个课堂成为开放式的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作用。这只是我在这个班教学的一个缩影,这个班在2015年3月份水平测试中百分之一百过关,地理达A率为百分之九十,从过程和结果都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四、结束语
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一种教学的探索,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一种过程式、动态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如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学的实施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可能不同的见解,都要经过科学的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则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4.48-104
[2]肖川主编.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6-48
[3]刘冬梅.生本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的几个方面.吉林教育,2011年26期
[4]张新波.“生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教”.新课程学习,2011年05期
【作者简介】
胡晓莲(1982—),男,江苏南京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