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的数感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016-07-04 01:14:13宋长德
新课程·小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数感运算概念

宋长德

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的数感问题。可见,如何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理念,这一理念逐步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是,学生数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不仅需要贯穿整个数学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更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下结合我的教学,浅谈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数概念的切实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逻辑顺序,使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与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就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有意识地课堂引导,培养数感

目前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如,在一年级《数数》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从上课开始的“估一估”,到结合“数一数”活动对估计的结果进行修正;从“一个一个地数”到自然熟练地“十个十个地数”,引导学生积累对数的感官认识,从而初步建立“100个学具有多少”的初步感知,进而产生对“100个人有多少”的现实感知。在学习过程中,随着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化认知,对百以内的数的概念的理解逐渐加深,数感也逐步发展着。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数感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到处充满了与数有关的活动,教学中可以提取有关的素材,融入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一年级的“0”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0”,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对0的意义的理解,从而发展数感。

3.开放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展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学习可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教师采取充满情趣的引导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进而培养数感。

例如,“里程表”的教学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其中关于出租车每日行程问题,對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实际调研,调查自家的电表读数或水表读数,然后学生之间交流自家用电用水情况,说一说计算方法,然后再进行出租车每日行程问题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实际经验。有了独立的思考经验,学起来相对容易些。

二、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数的运算方法的理解掌握,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不仅能使计算避免繁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三种运算律的时候,由学生学过的学习知识入手,结合画图理解运算律的算理,然后对比运用运算律前后的算法,让学生感受同样的算式,不同计算方法的差别,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多样,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直观思维,数学中的量的认识对于孩子们来说,过于抽象,很难理解,可以借助一些具体的操作体验来加深理解,形成数的感知。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时,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借助手头的工具认识,大一点的单位理解起来就有一定难度,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来感知。如,感知100米有多长,可以让学生先测量出一名同学伸平双臂有多长,然后由同学们手拉手,延伸至约100米;也可以用自己的脚步来丈量……

总之,把数感的建立与数概念的理解与数的运算和应用结合起来,把符号感的建立和初步的数学模型建立结合起来,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数感运算概念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有趣的运算
幾樣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