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受众群体年轻化、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等现状,本文将就群众文化工作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拓展群众文化在年轻受众当中的影响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群众文化 互联网
群众文化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渐提升,而更多的群众文化单位,仍依照旧有的内容和手段提供文化服务。
一、互联网时代为群众文化带来的机遇
(一)庞大的网民群体,为群众文化提供受众基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手机网民达到5亿。
2013年8月1日,国务院印发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中强调,加强战略引导和系统部署,推动我国宽带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加大光纤到户、农村宽带进入乡村、公益机构宽带接入力度。
(二)互联网受众年轻化,与群众文化受众老龄化形成互补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6月的统计数据来看,20-29岁人群占比29.5%;其次是30-39岁人群,占比26.1%。从年龄结构来看,20-39岁之间的年轻人群,是中国网民的主体力量。
受众老龄化是当前群众文化活动面临的一项问题,而互联网不但受众基础庞大,且其主要受众群体恰恰是年轻人,这与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受众老龄化的趋势形成了互补,若妥善利用互联网进行群众文化传播,受众老龄化的问题將迎刃而解。
(三)数字化生活方式,让群众文化的网络传播成为可能
随着宽带、3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各种互联网应用和手机APP层出不穷。一个年轻人足不出户,基本可以在网上满足多数日常需求:从网上读新闻看电影,从电商网站网购,从网上订票、订餐、订酒店,用QQ、朋友圈与朋友交流,从婚恋网站相亲等。足见年轻人依赖着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革,由此催生的“宅”文化,让宅男、宅女成为这个时代极具代表性的名词。
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变革,让互联网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基于这种依赖感和使用习惯,群众文化可以将互联网渠道作为载体,深入年轻人的生活,使受众年轻化,将水到渠成。
二、如何利用互联网为年轻人提供群众文化活动
(一)提供翔实、迅捷的群众文化活动信息
互联网拥有最庞大的信息存储功能和便捷的信息传输功能。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发布公共文化信息。互联网媒体对比传统媒体来说,不受报道篇幅限制,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各群众文化网站、门户网站文化频道等渠道发布群众文化活动信息。例如,公益培训信息、公益演出信息等,将有效地实现群众文化活动信息面向年轻受众的覆盖,做到用年轻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为年轻受众提供群众文化服务。
(二)提供多元化的多媒体群众文化培训
据上文引用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6月统计数据可知,互联网受众当中20-39岁为主体。这个年龄层的人群,拥有业余时间少,工作繁忙,兴趣爱好多,对新生事物感兴趣等特点。互联网技术支持图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态内容,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可详尽调研20-39岁人群对于文化的基本需求,将公益培训课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发布和传播,既可满足年轻受众对群众文化的需求,也可节约教师资源和场地资源。
(三)提供兼容并包的自我展示空间
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群众文化创作多趋于传统,多以出版物形式刊发,且具有一定门槛,传播范围也多为内刊,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80后”“90后”的成长,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随之而来,年轻人更喜欢在博客、微博、微信等平台分享自己的心情和见闻,而且他们更认同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传统的群众文学创作不再符合年轻人的需求。所以,妥善利用互联网打造群众文化平台将为年轻人另辟蹊径。例如,通过网站、朋友圈、微博等开展“微博小故事”“微摄影”等参与性强的活动,弱化门槛限制,转而从服务的角度出发,为年轻人开辟一个兼容并包、张扬个性的展示空间,将使群众文化与时俱进。
综上,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无异于为群众文化打开了一扇窗,窗那端,便是广大的年轻受众,他们与老年受众一样,希望享受符合自己需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希望群众文化能够充盈他们的精神生活。对于群众艺术馆等单位而言,应该充分了解年轻受众群体的需求,借助互联网之窗,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让文化如早春阳光,照亮年轻人的生活。
(作者简介:岳奕荭,辽宁省锦州市群众艺术馆馆员,创编调研部干部,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