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贯彻的三个原则

2016-07-04 01:47阳素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6期
关键词:环境发展

阳素云

[摘 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通过知识的教学使大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通过思想教育方面的教学,使当代大学生深刻地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注意的情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把握好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贯彻三个原则,即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原则、结合国际大环境的原则、结合时代的原则。

[关 键 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154-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特点是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线索为出发点,全面阐述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发展状况,揭示一定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总结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其他政治理论课程不一样的是,它在于着重展示历史现实,站在对历史的叙述角度,启发人思考和总结,而不是展开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在授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要把握好原则,把握好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达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原则

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历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指导思想。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已接触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中学的学习重点是放在知识的了解、记忆层面,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则是对以往教育的提高和深化,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革命的工人阶级世界观。因此,教学中要教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和思考问题。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事物的本质与现象、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客观揭露。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这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按其固有的规律无限发展着的,不仅要了解世界的物质发展,也要了解它为什么发展,它如何发展,它发展的规律是什么。事物的普遍联系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紧密不可分。恩格斯指出:“我们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国情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国情受历史和现实的影响。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历史上的中国,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现实的中国,才能客观地正视现实和理解现实。一定的事物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发展。冷静地思考中国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条件,才能真正懂得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历来是矛盾运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原因,也是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一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特定的社会形态。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是复杂的,在每一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中,都有着一种生产关系占据主要地位,它在规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一般特征外,还规定着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中国社会在曲折中发展,在前进中探索,现实中生产力确实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党的意识形态正在建设当中,党内确实存在有一些不正之风。但也要看到,社会主义社会在本质上不同于一切以剥削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它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产生和形成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要相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是不断走向进步的,中华民族将发扬勤劳勇敢、积极有为的传统美德,直面矛盾,克服困难,追求进步。

二、结合国际大环境的原则

当前,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都在积极变动,发展趋势日益呈现多样化。将中国近现代史同国际大环境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更好地懂得建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战略意义。因此,在中国近代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要主动结合国际大环境的发展状况,让学生清楚外界环境。

(一)中国坚持走社会道路符合国际大环境走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将中国近现代历史分为三个时间段,据此,我们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近代的国际环境、现代的国际环境和当前的国际环境。透过历史,结合实际,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是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是现代行进和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当前中国梦的建设,国家的走向和命运是和国际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影响下,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社会道路。20世纪以来的国际环境,随着中国国情的变化状况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决定了中国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今,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行进,无时无刻不受国际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发展程度的深刻影响。

(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仍受国际大环境所影响

当前,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世界的多极化格局和全球化在急速推进,使各个国家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密相连的共存局面,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参与,为整个世界经济注入了更多新的生机与活力,国际大环境因此而有了更广阔的市场、更雄厚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契机和更有前景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国际大环境依然面临诸多难题与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的深远化、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国际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局部地区动荡加剧等等,都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系列涉及国家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安全和稳定的问题。中国发展与国际大环境发展息息相关,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推进,中国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流中。

(三)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运动在国际大环境下展开

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的援助,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社会主义力量得以扩大,社会主义力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前进,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进行革新。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着力推进,改革成果突出,虽然遇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出现了诸多新问题,但整体上是在平稳推进过程当中,并且呈现向上趋势。我们相信,不管国际大环境怎么变,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的趋势不会改变。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运动将在国际大环境下依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合乎逻辑的方式向前推进。

三、结合时代的原则

理论教学的落脚点,是在学生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而长远的价值观念。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要教导学生認识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但在建设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也出现了一些对社会影响较大的观点,需要我们切实去澄清。

(一)关于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佳绩,是亿万中国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据此有人提出“中国崛起”一说。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中国的发展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是自我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中国的发展成绩来源于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中国的强大向来是以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而并不是以称霸为目的,中国的建设从来就是以提高经济水平,改善自我为中心。

(二)关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当前,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在推进建设当中。但是应该看到,在改革开放中,新事物的传入,一些新现象也随之出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党的先进性、自信性不断加强。“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自觉维护党的权威,我们就能更好地建设好社会主义事业。不反腐确实要亡党,真反腐败不仅不会亡党,而且能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更加坚强,更有力量。”

参考文献: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92.

猜你喜欢
环境发展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