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了探讨我国学术界多年来心理求助的研究状况,对中国期刊网(CNKI)上的131条(2003年-2015年)心理求助学术论文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为主,有82项关于大学生的研究,其他学生也有20项,有关学生的研究占所有研究的77.9%。(2)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相关研究、现状调查、影响因素研究3个方面。(3)关于心理求助的文献数量从2005年开始增长,在2013年达到最高峰。(4)文献发表的期刊种类多样,心理学类期刊、高校学报、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是主要发表阵地。(5)资助项目不多,国家级、部级项目少。
[关 键 词] 心理求助;研究文献;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6-0010-02
心理求助是指我们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寻求社会资源、解决心理困扰、促进心理成长的行为。[1]近年来,我国关于心理求助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从2003到2015年,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查询论文题名包含“心理求助”的学术论文共131篇。为了探讨我国学术界多年来关于心理求助的研究状况,为以后心理求助研究的发展提供指导,我们使用元分析的方法对当前国内心理求助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进行探究。元分析是一种对一段时期内发表的诸多研究文献进行再次分析的研究方法,可以进行定量研究或定性的综合分析,该方法能考察时间发展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事物或现象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的一般规律。本文旨在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有关心理求助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选取
从2003年到2015年,将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所发表的文献名包含“心理求助”的学术论文(含硕士、博士、会议论文)进行文献取样,一共131篇。
(二)研究角度
确定了心理求助研究对象、心理求助研究内容、心理求助论文发表的时间、渠道等几个方面为分析的角度。
(三)研究方法
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统计所查文献的次数、百分比。
二、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
由表1可知,我国目前关于心理求助的研究对象绝大部分是高校的大学生,131篇研究论文,共有82篇是关于大学生的研究,占了62.6%。其他学生含中学生、高职学生、技校生,这方面群体的研究也有20篇。有关学生的研究共102篇,占了77.9%。其他人员包含警察、服刑人员的研究各1篇,精神病患者2篇,社区居民3篇,中国民众1篇。我国目前心理求助的研究对象过于集中于大学生群体,对社会其他群体,尤其是一些社会高危职业群体和心理压力比较大群体的研究很少,如医生、护士、电力外勤人员、幼儿教师、留守儿童等。
(二)心理求助研究文献内容分析
由表2可知,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类论文在所有种类的论文中占主导地位,共计82篇,占总数的62.6%,其次是影响因素、对策研究以及理论模型研究。理论模型研究包含:纯理论探讨、心理求助量表编制、心理求助模型建构等。关于心理求助的阶段-决策模型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的江光荣为主,他多次在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或交流有关心理求助行为模型的论文。[2]
相关研究主要是探讨心理求助与其他心理维度的关系,主要有自尊、工作-家庭冲突、抑郁、社会支持、人格特质、个人归因、社会容忍度等。一般的研究结果都是心理求助与这些变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如,梁婷婷调查发现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自尊心呈负相关。[3]现状调查主要是探讨研究对象的心理求助方式、态度、行为特点等,有的文章还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心理求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善心理求助态度与行为的对策。如,张永玲分析认为影响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因素有:社会偏见、学校环境、个人特质、心理咨询本身等。她还从学校、咨询师、咨询室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求助意识的建议。[4]
(三)心理求助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
关于心理求助研究的学术论文2003年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开始出现(见表3),自2005年开始,研究论文数量有所增长。在2009年有15篇关于心理求助的论文发表,达到第一个高峰。然后在2013年有22篇论文发表,达到最高峰,近两年论文发表量徘徊在15、16篇左右。从整体上来看,心理求助研究论文发表的增长速度在2013年达到最高峰后趋于平缓。这反映了我国心理求助的研究已经在近一些年来得到了学术界一定的關注,但论文的总体数量还是偏少。
(四)心理求助研究论文发表渠道分析
我国心理求助论文发布的渠道主要有各类大学学报、硕博论文、心理类期刊(如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社会心理科学)等,教育类期刊、医学卫生类期刊发表的论文较少。另外,每年与教育、心理卫生有关的学术年会也成为心理求助论文发表的重要渠道之一。发表渠道的多样化也充分说明了心理求助的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见表4)
(五)心理求助研究的项目资助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来,在131篇论文中,有项目资助的共计30篇,占论文总数的22.9%。具体来说,国家级、部级资助项目的论文5篇,省、厅级资助项目的论文有8篇,市级、校级资助的项目有17篇。由此可见,国家级、部级、省级项目资助力度需要加强,尤其是面向社会高危职业和高压力群体的心理求助研究项目的立项资助。
三、讨论与建议
(一)研究对象需要从校园走向广泛的社会群体
一直以来,我国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对象过多的集中于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心理求助方面的研究也不例外,这次统计的文献中,有62.6%的心理求助的研究是关于大学生的,77.9%的研究是关于大学生、中学生等各类学生群体的,关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心理求助的研究的论文只有6.1%。因此,心理学研究人员要想获得社会的更多认可,体现心理学的专业价值,需要更多地走出校园,放眼社会的各个群体,研究各个社会群体的心理求助方式和特点,这也具有紧迫的社会意义。
(二)研究方法、手段需要多样化
近年来关于心理求助的实证研究较多,占研究总数的62.6%。这些研究大多是使用访谈、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验,干预性研究、实验研究相对较少,更加缺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用到的数据处理技术主要是使用SPSS进行相应的描述统计分析、均值比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常用的统计方法。调查和测验运用的工具主要是Fischer和Turner在1970编制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或者根据该问卷简化、自编的心理求助问卷。在相关研究中,经常会采用两到三种问卷或量表进行测验,如心理求助的污名量表、行为意向量表和态度量表、青少年自评量表等。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了解人们心理求助状况的需要,亟须编制适合我国不同年龄人群的心理求助评定量表和常模。
(三)心理求助的相关研究、现状研究多,研究视角亟须拓展
通过查阅心理求助的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对于心理求助的研究主要是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其中理论探讨多是关于现状分析、经验总结、文献综述、对策研究等内容。许多研究关注心理求助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如自尊、工作-家庭冲突、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相关。相关研究的不足在于很难发现影响心理求助的内在因果关系,并且数据处理简单化,极少有高级统计方法的运用如结构方程模型等,因此难以揭示数据背后更为复杂的心理规律。对于心理求助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心理求助的现状、影响因素,更应该关注的是影响心理求助的内在机制,从根源上找出心理求助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提高人们心理求助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盛红勇.中小学教师心理求助和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28(9):103.
[2]江光荣.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现状及阶段:决策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
[3]梁婷婷.大学生寻求专业心理求助态度与自尊心相关研究[J].校园心理,2013,11(1):31-32.
[4]张永玲.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心理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