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往事
1919年3月,北洋政府成立中央防疫处,地址在天坛。中国以前从无防疫的专门机构,疫苗全靠进口,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卫生防疫和血清疫苗生产研究专门机构。1928年,中央防疫处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图为1937年左右,护士为中国人注射霍乱疫苗。
新中国成立后,在接收原民国中央防疫处和西北防疫处的基础上,扩建和新组建了卫生部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负责疫苗的研究和生产。图为1955年夏,西双版纳卫生防疫站,工作人员为傣族村民注射霍乱疫苗。
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宣传画。痨病是结核病的俗称,卡介苗是两位法国细菌学家卡默德和介兰在20世纪初发明的。中国卡介苗的接种始于1933年,由王良医生从法国引入,他在重庆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卡介苗实验室,开启了中国研究培育卡介苗的先河。
这样的瞬间,70后和80后们很熟悉吧,那时候接种疫苗叫“打预防针”,不是往胳膊上扎,而是扎屁股。这是1985年,广西阳朔,注射疫苗的孩子。
国产乙肝疫苗是1975年研制出来的,研制者陶其敏是北大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首任所长。根据国际惯例,疫苗首先要在大猩猩身上进行检验。可是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大猩猩,就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图为医务人员1996年在山西临汾地区儿童注射乙肝疫苗。
在中国历史上,天花、麻疹、霍乱、伤寒、痢疾等病毒都曾肆虐一时,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为了战胜各种病毒,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研制了各种疫苗,将人类从病毒的魔爪中拯救出来。疫苗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