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艳
(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南宁 530006)
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张小艳
(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南宁 530006)
[摘 要]在现今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现代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以及成长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更加复杂多样,来自社会、家庭、学习、生活、人际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家长、学校及社会从小就对孩子学习方面的要求很高,忽略了对他们心理素质的教育,这导致学生在成年后的坑压能力和应挫能力较差,遇到事情很容易出现心理适应障碍。只有对大学生做好心理素质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通过分析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全社会的关注焦点集中在学生身上,作为中国现今最新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落在他们的肩上。笔者通过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我国社会迅速发展,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积极健康的状态要时时保持。对于学生来说,在中学及中学以前的教育中,升学和学习的压力,迫使他们的生活过分依赖于家庭,心理与生理发展不平衡,使他们进入社会后很容易产生很多不适感、彷徨感和失落感。
从整体上来讲,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发育是正常的,但也有一些小事因为自身性格中存在的弱点,心理发育并不健康,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他们难以应对外界环境,形成强烈的心理冲突,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因此,当今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怎样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1客观因素
2.1.1社会因素
信息时代的到来丰富了传媒方式,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面对众多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那些崇尚科学但又欠缺辨证思维的学生会陷入紧张、困惑、混乱的状态,如此长时间的心理失调将给他们的心理素质带来不良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引入,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他们进入到更高的教育学府后,发现自己原来的优势已不复存在或者在更加激烈竞争中遭受挫折、失败,就会产生紧张、焦躁的情绪,从而对竞争产生抵抗心理。同时,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也会因为市场价值观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而扭曲,产生过分崇拜金钱、个人主义强化、淡漠人际关系的心理。
2.1.2学校因素
进入大学,大学生心理也会因为环境、角色的变化也会引起不适应。从依赖性到独立性的转变,导致大学生们对新的生活方式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取代了原来被父母呵护备至的生活,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产生诸多不适应。
2.1.3家庭因素
在高考的牵制下,学校和家长往往忽略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一味侧重于智力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方式上因受到传统观念与文化程度不一的影响,经常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家长制教育手段,导致学生形成敏感多疑、孤立自傲、抑郁焦虑、自卑怯懦等一些不健康的品质;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言听计从”,非常容易让孩子形成懒惰、任性、唯我独尊、意志薄弱、惧怕挫折等不良品质。
2.2主观因素
2.2.1性格因素
俗话说性格决定于命运,所有的智慧、财富、成就和幸福都始于良好的性格。有些大学生有乐观开朗的性格,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所遇到困难和挫折,有着抗挫折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他们将挫折看成是自我锻炼的好机会,挫折可以使自己吃一堑长一智,只有通过了小的挫折才会迎来自信与成功。而另外一些大学生则相对比较内向、悲观,总认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垂头丧气,对前途失去信心,自我封闭,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和他人沟通,如此下去必然会造成许多心理障碍。
2.2.2不同价值取向因素
学生既定的人生目标以及追求,对引导其整个人生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对待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增强。然而现实的社会环境复杂多样,一些负面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使大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再加上学生对不良思想的抵抗能力较弱,思想意识容易被淡化,价值取向随之也会产生偏差。
2.2.3自我认知因素
学生终将步入到成年人的行列,由于年龄的增长使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发生了飞跃式改变。但他们对自我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对自我的认知能力易受外界事物影响,很容易片面化、理想化。这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有时会显得十分傲慢,自以为是,看不起他人,只相信自己的判断遇事,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有的大学生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妄自菲薄,对自己没有信心。
3.1培养大学生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是掌握一定的文化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立足社会打下良好基础。中学与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有着很大区别,因此,进入大学校门要首先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快速掌握学习要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社会知识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当今社会更需要的是复合型、多方位的人才。
3.2正确认识自己
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良好正确的定位和认知,社会称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可大学生不能以此自居,自傲自大,不虚心学习,高估自己。同时,面对挫折与困难时不应贬低自己,而应该把“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制、自爱”作为自我认知的标准,把“真诚、理解、信任、体贴、热情、友善、幽默”等当代学生须具备的正常心理作为自我完善的标准,并以此来客观地认识自我。
3.3要具备坚定的意志品质,敢于直面各种困难
时刻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提高心理素质,直面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并主动适应和战胜它。这就要求大学生一要加强对自身素质的修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二要学会控制并适时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三要坚定意志品质,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学生要成才,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做一个拥有坚强意志的人。
3.4要有健康积极的情绪,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学校中出现的任何矛盾与社会相比,都算不上什么大的、不可解决的矛盾,因此,作为一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抑制消极不健康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参加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听取心理素质的教育报告,学习心理学知识,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前提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只有先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才能成为可能。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未来的发展上就不能持久。因此,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必不可少。当代社会对人的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电脑广泛使用,对人脑记忆知识的要求降低,但社会对知识创新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并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认知能力;社会和环境变化的加快,又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复杂的人际关系,还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人际交往与协调能力;竞争力加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情绪调控能力。
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是成为国家优秀人才的基奠,国家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迫在眉睫。作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关系到学校能否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并且也是中华民族能否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宇玉,李鹏,周文.国内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4(1).
[2]刘运全,满春涛,刘永贤.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53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222-02
[收稿日期]201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