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晋商的民间资料被逐步的发现和探究,学界对晋商的研究也在日渐深入,但仍有很多地方显得不够。如关于铺号聘请与辞退店员等内容,至今仍少关注。本文所涉是一份辞退书,短短的几百字文字,到底能反应出哪些信息,它的背后反应了什么实质,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将对这份辞退书进行定位、解读,力求从静态的书面信息呈现出晋商的动态性,有利于大家更多地了解晋商。
关键词:武振德;復泰谦记;辞退书
一、内容
“立辞退约人武振德——兹缘在祁邑北街復泰谦记,光绪二年二月二十一日,顶身股二厘,情因心意不合,今谦记自光绪二年至五年终,清抄合账,已将铺中现存银钱、各贷并该外、外该借贷账项一切外账、坐庄事业、并边股、四路各马头家据、零星布贷等物,尽其所有,均照前规扣折,各项明白,撤底算清,毫无遗漏,谦记每分应获余利银一千八百四十两零八钱八分七厘,按己身股二厘应得余利银三百六十八两一钱七分七厘,记支账共支宝银一百二十两,除记支使,净清出宝银两百四十八两二钱七分七厘,又蒙东伙宽恩银八十两,至此,同中账已注明,身股消记,日后谦记财发万金,与己毫不相干,各出情愿,永斩葛藤,毫无拖欠,恐口无凭,立辞退约存照。”
光绪六年日二月十五中人
刘连义 王选元
武振德亲立
二、定位
这是一份辞退文书,是收藏家在民间一家武氏人家获得的,这张纸混杂在武氏家庭成员的书信中。解读这段文字,首先该对它进行定位,它属于晋商体系的哪一部分,为什么会有这种东西?它收藏在大量的武氏家书中,是属于家书的范畴?它处理的是伙计和店铺的关系,是属于合同?它的内容里有着详细的结账数目,是属于账目的范畴?众所皆知,晋商有着一套自己规范的体系,在广袤的三晋大地上,许多的晋商人家都有着这样的一份东西,要想了解晋商,研究晋商的内部运作,解读类似如武氏的辞退文书显得十分的必要。对该内容的解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了解大量的晋商知识,有一定的知识背景,要不然对该信息的解读终显浅薄,它是晋商的一种特点吗,在其它的徽商等中有吗?
对它的定位 它不属于书信。晋商的书信资料一般可以归为三类,一,伙计们的家庭书信;二,商号之间的书信往来;三,商号发给外面伙计的信及外面伙计给字号的信。很明显辞退文书不属于这种体系。该文字的开头写道辞退约,它是怎么回事,要了解辞退约,首先得交代一下“保荐”、“保举”文书和“万金账”。在晋商的体系中,有保举、保荐这一体系,就是店铺中的当家或有名望的人推荐青年入店,他们一般都是有亲属关系、同乡关系的。或是以店铺的名义担保青年到另一个店铺,当然,这种店铺之间一般都是有业务关系的。担保是有风险的,店铺伙计一旦犯事逃脱,将直接由担保人或担保店铺负责,因此还有专门的保荐账,再加上每个店铺有着自己严格的管理体系,因此,在这两种秩序体质下,伙计们在店铺的行为也得中规中矩。如果说保举、保荐是一个伙计在一个店铺的开始,起码是进门的凭证,那么辞退文书就是一个伙计在这个店铺的结束。
详细讲辞退文约是怎样一回事 一个晋商伙计进入字号时要有保荐书,离开字号时要有辞退文约,这是任何一个字号都要发的文件。当然给伙计的结账也要在店铺的万金账(就是合同的延伸,是对账册的分封处理,把账册上的说法转化为实际的权利保障)上记清楚,那么万金账是伙计在字号账上的结清,辞退书就是手续上的结束。保荐书在近代的一些企业中能看到,但在明清时期,从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资料上来看,除在晋商资料大量持有,其他地方还是很少看到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这是因为以前的商业是家族式的,不需要大规模的用人,就算规模大,人员一般都有血缘关系。但晋商规模大,范围广,容纳的成员多,虽带有地域性,但人员复杂。所以伙计进入店铺就有这样的程序,先有保荐书开始入门,有辞退书结束出门。保荐书作为一个凭证就是合同,就是一个体约,那么辞退书也作为凭证,也属于合同体系。一个伙计从进店到离开店铺,有完整的体系,进店有保举程序,离开时在万金账上算清,在辞退书上立下凭证。处理得很完整,防止以后的纠纷。以前我们探究晋商秩序更多的注重晋商忠信仁义的品质,其实在事态背后更是深藏着晋商严密的管理制度体系。其次,各种辞退文约在山西商人里面有不少,呈现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清算不了的。如店铺赔钱了没钱全部算清,给伙计的辞退文约中会附上条子说某个时间还钱等,到最后都不了了之。二,被辞退了的或近乎被辞退了,但委婉的说心意不和,实际上是开除。一般辞退书的语气都是客客气气的,因为学徒进店是由保举人或店铺推荐的,同为商场圈的人,辞退都留有情面,即使该伙计犯事严重,勒令辞退,而一般作为最后一道程序,书面上还是客气的。三,伙计主动请辞的。伙计因找到了更好地就业店铺,或在店铺工作心意不畅,主动提出离开。辞退书和保荐书有着互动关系,如果伙计闹事,还得保荐人负责。就是在这样严密的体系下,为保障晋商秩序的合理运行,辞退书秉持的态度就是开开心心引门,客客气气送出门。
三、对该文书的详细解读
要点1:书中说武振德这个人从光绪二年到五年是在祁邑北街復泰谦记有了两股的人力股,由此可知道武振德已在其他地方或是谦记当过学徒,起码在谦记从光绪二年开始有两顶身股。如果我们能从《武氏家书》中推出武氏的出生年月,可推测出武振德在光绪二年到五年有了两身股的年纪。而晋商伙计拥有顶身股的情况又是相近的,我们也就知道晋商伙计获得两身股的年纪,进而推知晋商伙计一般刚获得顶身股的年纪。
要点2 :从《武氏家书》资料中得知,武振德后来到多伦诺尔地方管理号事,经营的是茶叶生意。我们大概知道,武氏作为一名晋商伙计,学到的就是一些茶叶知识,那么他在谦记工作也是做的茶叶生意。这样我们就解读出一些信息,在祁县北街的地方,有一个叫復泰谦的店铺,而它至少在光绪二年到五年存在,是一个经营茶叶生意的店铺。
要点3:辞退书中提到给武氏清账的项目有一,“铺中现存银钱”(店铺现在有的银钱)二,“各贷并该外、外该借贷账项一切外账”(谦记贷给别的账号的钱和贷了别的账号的钱等一切账目)三,“坐庄事业”(谦记在别的地方开的账号)四,“并边股”(边指的是谦记在中国边疆开的分号如在恰克图等边远地区,股是指用谦记的钱入股了别的账号所赚的钱)五,“四路各马头(山西商人习惯把重要的交通要道叫做码头,如汉口,周口等)家据零星布贷等物”,以上的各项也就是指谦记拥有的全部资产。我们所要解决的是一个伙计离开店铺要算的账或一个顶身股要撤离账号要清算的家当,都有哪些项目,是怎样计算的?内容中说道“尽其所有”,就是说要算清一个伙计的顶身股,必须先清算出字号的全部资产。“均照前规扣折各项明白”,“前规折扣”就是指每个账目都有该打的折扣,且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字号的全部资产的算法是把字号的各个项目的资产算出来,再按照各个账目应该打的折扣算出来,最后得出字号的总资产,单算伙计的账就是用算出来的字号总资产乘以个人顶身股的比例就可得出数目。
要点4:“均照前规扣折各项明白”,提到前规就是说谦记以前就有规定,说明谦记是一个老字号,曾处理过这样的事务。从中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是,这个谦记是一个规模比较大店铺。就论它的茶叶生意,战线很长,它每年要把各路的清单都要汇总过来,总号汇总年底结账算出盈亏。从辞退书中看出谦记在光绪二年到五年中是盈利的,谦记这个大字号“每分应获余利银一千八百四十两零八钱八分七厘”那么谦记每年能赚几千两,而武振德作为一个伙计,一年也能赚近百十两。在光绪二年到五年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灾荒——丁戊奇荒,山西是重灾区,在灾荒期间,物价飞涨。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提及到当时的物价情况,光绪四年四月“省中大米每斗涨至三千以外, 小米亦在二千八九百文。”八月,“大米每市斗仍在二千以外, 小米一千七八百文,麦亦至今未大减价。”《山西米粮文》也有对平阳府一带食物价格的记载:“光绪四年三月,高粱每斗钱一千, 麦麸每斗钱一贯。”那么能了解到祁县武振德家庭在灾荒中的状况如何。
要点5:我们还可以延伸到一个问题,有关山西灾荒史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且有清晰的数据记载着饿死人的数目。可是凭这份资料看,在晋中地区一些账号是赚钱的或者说是大赚钱的,而这样的店铺养活着一大批伙计,武振德只是顶两身股的小伙计,他的家庭在丁戊奇荒中还没有到吃不上饭的状况。那么还有一大批有着顶身股的晋商伙计的家庭生活是怎样的,在丁戊奇荒中,这些晋商伙计的家庭状况是怎样的?他们对晋中地区又有哪些影响?在山西灾荒史的研究中,一些没有资源的地区,一些没有商业的地区,或许受灾情况是严重的,但在晋中地区也是那样的吗?山西地方饿死的到底是哪些人?如果从这份资料来推测,山西各个地区饿死人的比例差异会是比较大的。
要点6:推测武振德从谦记辞退的两种可能,可能一,单看武振德的辞退文书,谦记是一个比较赚钱的账号,而他已经能顶两身股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顶身股还会上涨,他的年纪也是壮年,却要离开谦记。且谦记离武振德的家很近,地理位置很好,我们推测他更多地可能是被谦记开除了。从《武氏家书》中看他并不是胡作非为之人,那么他在谦记发生了什么,又有哪些因素促使他离开谦记呢?可能二,武振德自己找到更高薪的工作,主动离开的。在辞退书中提到谦记给他发奖金,预想他应该是能力还行、受谦记肯定的一个伙计。武振德后来被聘用到多伦诺儿,待遇确实较前者好,武氏为了更高的薪金选择远地工作也是一种可能。一个伙计由离家方便的店铺转到远在蒙古的多伦诺尔,他的职业地点的变动,或许使他整个家庭的前途都发生了转移,而具体对他的整个家庭、子女的影响是怎样的?武氏辞退书是我们研究武振德个人、武氏的家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份资料。这份资料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疑问,晋商伙计们在明清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四、评价
辞退书对当时的个人、店铺以及社会都有影响,由辞退文约静态的书面叙述,体会动态的晋商群体,它是重要的。同时它又是研究个人的从商经历,研究晋商账号的经营状况,研究晋商的体系等的重要资料。但说到底辞退书的产生是伴随着合伙制产生的,账号给予伙计顶身股的权利,有了利益纠葛,相对的制约凭证也会随之产生,辞退书应运而生。因此可以说辞退书就是合伙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假设晋商没有顶身股,辞退书还会不会存在?徽商中没有顶身股这一体系,也就没有辞退书。有否顶身股,才是辞退书会出现在晋商中而没有在徽商中的原因。
参考文献:
[1]萧荣爵.曾忠襄公全集·书[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卷11.第 23页.
[2]萧荣爵.曾忠襄公全集·奏议[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卷9.第 25页.
[3] 郝平、周亚.“丁戊奇荒”时期的山西粮价[J].史林.2008.
作者简介:王岩泽(1990-),女,山西省吕梁,工作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职称: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