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安徽省风景园林学会等四学会联合举办“新型城镇化与地域景观传承创新”学术论坛
□特约记者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要求生态建设发展理念和方式实现根本转变,在发展中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为此,2016年元月15日,由安徽省风景园林学会、安徽省生态学会、安徽省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学会、安徽省美学学会四个学会联合举办的“新型城镇化与地域景观传承创新”学术论坛在池州市青阳县成功召开。省内外共80多名专家学者、相关领导及企业代表出席了此次论坛。论坛围绕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交流和对话。
论坛由安徽省生态学会副会长、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黄成林、安徽省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尤传楷分别主持,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有安徽省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学会会长黄志斌、安徽省美学学会会长陈祥明等到会并致辞。
会上来自上海北斗星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虞金龙,合肥宜和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彭飞、安徽三普机械董事长胡先进、池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许信旺、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经理等专家学者在大会上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会议组织参观了九华山涵月楼酒店及度假村项目,并由设计方现场解读。该项目景观设计深刻挖掘了徽州地域文化,利用基地生态条件,设计建设了与九华山风景相映成辉的现代化酒店。将传统与现代进行嫁接和结合,营造出适合中国现代人居的传统居住环境,形成了可游、可想、可忆、可思的综合旅游度假村,成为从心灵出发的优秀设计作品,为当今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优秀案例,给与会代表很大启发。
此次会议在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共识。会议认为应当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等因素,让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会议建议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同时,乡村建设应让千年古树、百年老屋、时代特色的老旧标语,细致入微地融入城镇建设,留住浓浓乡愁,呈现现代世外桃源。会议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于今后城镇化建设转型与健康发展形成共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春节后,朱钧珍教授(左2)在北京清华大学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国首届“亭文化暨园理学研讨会”预备会。本刊主编(右3)作为承办方的负责人与有关各方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主任苏虹(右2)、中国建筑协会古建分会常务副会长沈惠身(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