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都特色【开发区】
民用无人机的“拓荒者”
——记北京韦加天地通航空科技总工程师杨铭
2002年,杨铭如愿考上了机电工程专业,然而,刚入学时一个小小的玩笑,却改变了他一生的工作轨迹。那时候刚刚入学,大家都还没有把心思全部都放在学习上。有一天,一个同学开玩笑地说,航模队都是漂亮女生,男生也去参加吧?回想起校园生活,杨铭既羞涩又向往,“去了之后,我忽然就被航模队那些正对一块块木头敲敲打打的同学吸引了,我当时就决定要加入这个社团。”
进入航模队对于杨铭来说就是最好的安排,无论是制作航模还是对于航空知识的理解,杨铭都是一点就通,因此,大三刚刚开学后,杨铭被推选为航模队的队长。“我觉得既然做了队长就一定要比其他社团成员想的更多,也做的更多。”杨铭说。于是,那一年他带领航模队的同学们参加了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挑战杯”航模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也正是那一次,让杨铭跟无人机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2006年,从学校毕业的杨铭决心要找到一份跟无人机有关的工作,并正式把这个坚持多年的兴趣变成事业。2007年,杨铭凭着学生时代的积累找到了一份无人机航测研发的工作。那时候,无人机是一个非常小众的行业,连做这个行业的企业都很少。2010年,杨铭来到当初只有5个研发人员的韦加航空研发事业部做研发小组长。“我记得当时我们的无人机都是一个螺丝一个螺丝拧上去的,是纯手工的,看到第一架无人机‘开拓者’在新疆应用时,心里的那股兴奋劲真的抑制不住。”作为技术支持,在开拓者刚刚试用的那段时间,杨铭也一直待在新疆的现场。“用风餐露宿来形容那个环境真的一点都不为过,一刮风身上就一层土。但即便是这样,也不会削减我们心中一丝一毫的成就感。”杨铭低着头,自顾自地说。
从5个人到10个人再到20个人,6年来,随着韦加航空的发展越来越壮大,韦加天地通公司应运而生。现在公司已经从原来的5个人,扩充到100多人了,而且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加大,人员还在不断增多。尽管员工数量不是衡量一个企业好坏的标准,但这至少说明韦加天地通正在稳步向前。“今年,我们会将更多精力放在生态链的打造上,从研发到销售到服务,力求为客户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杨铭信心满满地说,“不出意外的话,我们会在今年6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这也将成为韦加天地通的全新起点。”
特约栏目主持孔跃进
10年前,当无人机行业以一个全新的领域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时候,杨铭已经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事业的根扎在了当时贫瘠不堪的无人机行业的土壤里。用杨铭的话说,他一定是与无人机行业有着某种妙不可言的缘分,才让他这个理工大学机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开学之初就参加了学院的航模队,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热爱上了这个专业,以至于最后将它变成自己的事业。现在的杨铭,已经是北京韦加天地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一路走来,他已经成为民用无人机行业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