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敏,卢熙明,李中斌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福建省现代农业竞争力评价探析
林伟敏1,卢熙明1,李中斌2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在分析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国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方面分析了福建省现代农业竞争力的情况。结果表明,目前福建省特色农业竞争力总体较强,但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资源优势上,且初级农产品较多。基于此,提出应优化产业结构,突出资源特色;完善科研机制,发挥科技支农作用;利用闽台优势,加快海西建设,促进闽台特色农产品的交流发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福建省;现代农业;竞争力;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在此背景下,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新时期福建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部署,有效推动了福建省现代农业在生产能力、特色产业建设、科技运用水平及闽台农业合作等方面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福建要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了解当前本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这样才能使出台的政策措施具有针对性。本文从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国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方面分析福建省现代农业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1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设施农业建设方兴未艾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将设施农业确立为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扶持设施农业的发展。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该市目前已建成了以西芹、甘蓝、红萝卜为主的露地蔬菜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以及全省最大的以瓜类、茄果类为主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其中蔬菜大棚设施约达2333 hm2,且90%以上的设施大棚蔬菜采用了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并配套建设有田间输水管网、智能化蔬菜育苗温室等。在畜牧业方面则已建设畜牧设施达667 hm2,规模猪场普遍配备了水帘降温系统、漏缝系统、自动喂料系统、视频监控防疫系统等,截至目前共拥有2家国家级核心种猪场和3家国家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2]。而在水产业方面,建有的水产设施面积达9333 hm2。
1.2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升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重视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推广服务体系和应用体系的建设,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动植物重大疫病的防控、农机推广和农业信息化服务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科技特派员和农村“六大员”制度也得到了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和一批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得到运用,同时还建成了一大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有效增强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而农业科技水平和推广运用的提高也有效提升了福建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2010年,福建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30%,超过了“十一五”规划所提出的52%的水平,且至2011年该贡献率又提高到了55.80%。
1.3闽台农业合作有效拓展
福建省已率先打造和创建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交流平台,并举办各种农业博览会,促进两岸农业合作的双赢发展。此外,福建省还积极引进台湾的良种、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及先进经验等,并欢迎台湾企业入驻福建省,这就促使福建与台湾间的农业交流日渐频繁,闽台农产品贸易呈现出了喜人的发展势头。
1.4特色产业形成规模
福建省根据自然资源分布情况、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打造了14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福建农民创业园(即“一区两园”)带动名特优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成功培育了一批有区域特色和规模效益的区域农产品,且这些农产品大部分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极大提高了福建省特色农业产业的竞争力。而特有的沿海区位优势使得福建省的海水产品产量在全国范围内占据较大优势。以2013年为例,福建省海水产品的产量占比为全国的18.21%。同时,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及丰富的土壤资源也为福建省的茶叶种植带来了有利的条件,2013年福建省的茶叶产量为34.7万t,占比为全国产量的18.03%。此外,福建省的莆田、漳州等地盛产龙眼、荔枝、枇杷、柚子等农作物,产量都较为可观;蔬菜、烤烟、淡水产品、肉类、油桐籽、松脂、笋竹等也在全国范围内占有一定比例(表1)。
表1 2003—2013年福建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4)》[3]。
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评价指标
2.1.1产量比较优势指数(YCA)产量比较优势指数主要反映一定地区内农作物的产出率,它从资源内涵生产力的角度来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农作物的生产条件,根据指数的高低可判断出各地区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高低[4]。其计算公式为:
(1)
其中,YCA为产量优势指数;Axy为x地区y种农作物的单位产量,Axt为x地区粮食作物的单位产量,Ay为全国y种作物的平均单产,Az为全国粮食作物的平均单产。当YCA>1时,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x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生产具有产量上的比较优势;YCA=1时,说明x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产量比较优势与全国水平相当;YCA<1时,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x地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产量处于劣势[5]。YCA值越大,则优势越明显。
2.1.2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CA)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是反映一个地区某种特色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及专业化程度,是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种植制度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6]。其计算公式为:
(2)
其中,SCA为规模优势指数,Hab指a地区b种作物的播种面积,Ha指a地区的作物总播种面积,Hb指全国b种作物的播种面积,H指全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当规模优势指数大于1的时候,说明该产品在该地区具有较强的作物市场区位优势,反之,则不具备。数值越高,则代表该地区该产业产品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越大,否则就越小。
2.1.3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CCA)综合优势指数是结合产量和规模的指标比较,取二者的几何平均数而形成的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3)
综合优势指数大于1时,说明该地区种植的该种产品具有优势,且数值越大,优势越明显。
2.1.4国内市场占有率(MS)国内市场占有率与某地区的产品出口额相关,用该地区的出口总额与全国出口总额之比来表示,反映某地区某产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强弱。数值越高,则代表该地区该产业产品在出口竞争力方面较强,反之则较弱[7]。其计算公式为:
(4)
其中,Cxy为x地区y种商品的出口额;Cy为全国y种商品的出口额。
2.1.5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某一地区某种产品的出口值占该地区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全国出口总值占全国所有产品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值[7]。其计算公式为:
(5)
其中,Bx表示某地区x商品的出口值,By表示该地区y商品的出口值,Wx表示全国x商品的出口值,Wy表示全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其中,当RCA>1时,表示该商品在国家中的出口比重大于在世界的出口比重,则该国的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RCA<1时,则表示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2.2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3]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8]等资料。
3福建省现代农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3.1福建现代农业的国内比较优势指标分析
通过对收集到的农产品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并带入到公式(1)~(3)中进行计算,得到2012年福建省现代农业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指数(表2)。
3.1.1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从表2可以看到,2012年福建省农作物产品中规模优势指数超过1的农产品有稻谷、蔬菜、水果、茶叶、烤烟,说明这些农作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特别是水果、烤烟等,其规模优势指数均超过3,茶叶的甚至达到8.14,由此也充分印证了福建省被冠以“茶叶之乡”的缘由。小麦、玉米、甘蔗等农产品的规模优势指数则较小,说明这些农作物在全国市场上不具有规模优势。
3.1.2产量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从表2可以看到,2012年福建省农作物产品中产量优势指数超过1的农产品有大豆、茶叶,其中烤烟和稻谷接近于1,说明福建省的茶叶、大豆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生产比较优势,烤烟和稻谷也可包括在内。其他几种农作物产品的产量优势指数都没有超过1,其中水果的产量优势指数只为0.07,说明相对其他农作物而言,福建省不具备生产水果的比较优势。
表2 2012年福建省现代农业竞争力比较优势指数
3.1.3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从表2可以看到,2012年福建省农作物产品中综合优势指数超过1的农产品有稻谷、蔬菜、茶叶、烤烟,说明福建省这几种农作物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其中茶叶达到3.54,显示出更大的综合优势,而其他农作物则优势不明显,特别是小麦,其综合优势指数仅为0.10,综合优势最小。
3.2福建现代农业国内竞争力显示性指数分析
由于数据获取途径有限,因此在对国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中,替换了表2中部分农产品种类(表3),将收集的数据代入公式(4)、(5)中进行计算,得到2012年福建省现代农业国内竞争力指数。
表3 2012年福建省现代农业国内竞争力指数
3.2.1国内市场占有率分析2012年福建省出口的农产品较多,本文从中选取了稻谷、猪肉、蔬菜、水果、茶叶、烤烟、药材、水海产品等几种。统计发现(表3),2012年福建省各种农作物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稻谷有着明显的劣势。
3.2.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2012年福建省农作物产品中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超过1的农产品有蔬菜、水果、茶叶、药材和水海产品,说明这些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特别是水海产品和水果,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都超过5,说明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而稻谷、猪肉、烤烟等则不具备优势,特别是稻谷具有明显的比较劣势。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可能有2点。(1)福建省自古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可耕作面积少,因而在粮食作物生产方面不具备优势,加上人口总数相对较多,需求量大,这就导致福建需要从其他省份进口粮食作物,以维持本省人民对粮食的正常需求。也就是说,资源禀赋劣势造成了福建省的一些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不具备优势。(2)福建省作为滨海省份,近几年来大力践行海洋发展战略,通过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等,这就促使福建省的海洋渔业发展得越来越红火。
综上所述,福建省的水海产品、茶叶、烤烟、食用菌等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茶叶为例,其规模优势指数、产量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分别为8.14、1.54、3.54,数值较高,但其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0.08,可见其在后期的产品包装加工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今后,福建省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要保持现有的资源竞争优势,加大技术投入与支持,同时,走多元化道路,把“劣势转化为优势”,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好路子。
4对策建议
4.1优化产业结构,突出资源特色
福建省要依靠新时期的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干部抓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快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建设,提高粮食产量。畜牧业、林业、渔业都是农业的重要组成形式,因此,推动包括畜牧业、林业、渔业在内的多种农业形式的发展,将对福建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一,在畜牧业发展上,福建省要结合福建西部的自然条件和东部沿海的消费能力及技术优势,在西北部发展特色生态畜禽业的同时,在东部中远郊发展集约化畜牧业,充分利用东部的技术优势,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第二,在林业发展上,要着重发展闽西北的原生态林业,保持其林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工业用和药用、绿化兼用林,保证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山区、海岸两条线。第三,在渔业发展上,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较长海岸线的优势,发展滩涂、浅海养殖,完善海上捕捞、休渔制度,建立多种形式、各具特色的渔业基地,并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技术要素,为福建渔业“走出去”打下坚实基础。
4.2完善科研机制,发挥科技支农作用
对于已形成的农业科技成果,要创造环境使之孵化成实际成果,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要整合高校、农科院、政府、市场、农民的资源,形成一条上下有效沟通、资源有效利用、技术有效使用的渠道。高校、农科院要加大对农业特色产品的研发和实验研究,着力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基本素质高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4.3利用闽台优势,加快海西建设,促进闽台特色农产品的交流发展
福建应利用与台湾的“五缘”优势以及海西建设的有关政策支持,加深与台湾在现代农业方面的合作,同时,应充分利用台湾农业所具有的先进农业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此外,还应结合福建省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政策以鼓励台湾企业到福建创办试验区、示范区等。
参考文献:
[1] 吕文广.西部新型特色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中的组织模式选择[J].理论研究,2009(3):14-18.
[2] 林英厦,叶春山.福建现代化农业发展目标与路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139-14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EB/OL].[2015-08-13].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4] 袁忠贤.省域农业竞争力研究——以福建省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5] 滕明兰.广西特色农业竞争力评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897-4899.
[6] 陈湛匀,李菲.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国际商务版,2007(6):18-23.
[7] 李双元.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青海民族研究,2009(3):40-45.
[8] 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Evaluation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Fujian
LIN Wei-min1,LU Xi-ming1,LI Zhong-bin2
(1.College of Economic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2.College of Management,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
Abstract: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Fujian,the competitiveness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Fujian was analyzed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Yiel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Scal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Integrat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domestic market share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e in Fujian was strong at present,but the competitiveness mainly represented in resource superiority and there were more primary agricultural products.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s,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echanism to develop the wor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agriculture,taking advantage of Fujian and Taiwan to accelerate the west-strait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Key words:Fujian Province;modern agriculture;competitiveness;Integrat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收稿日期:2015-08-13
作者简介:林伟敏(1991-),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E-mail:619798547@qq.com 通讯作者:李中斌(1969-),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E-mail:lzb1969@126.com
doi:10.16006/j.cnki.twnt.2016.02.014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37-5617(2016)02-00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