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的很多准备工作发生在虹口

2016-07-01 23:37应琛
新民周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虹口左联虹口区

应琛

把“革命”与“咖啡”拉扯在一起,多少有点匪夷所思,毕竟革命的狂飙突进、血雨腥风与咖啡馆的优雅闲适、浪漫情调难以兼容。然而,租界文化笼罩下的上海,革命与咖啡却能够奇异地组合在一起。

上海市虹口区东宝兴路上的四大遗址纪念碑石。

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是一个仅有50多名党员的政治小团体,但它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未来。之后的95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走过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其中,上海虹口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区,也是党的诞生地上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2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许多重要史迹,也留下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

虹口区文化局副局长赵亦农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自1843年上海开埠后,虹口逐步沦为美租界、公共租界。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吸引和集聚了周恩来、陈独秀、鲁迅、瞿秋白、李白等一大批共产党人、革命志士和文化名人在虹口工作、生活和战斗,“如今虹口现存的那些他们奋斗过的旧址故居,一方面比较完整地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发展脉络呈现了出来;另一方面,它们也已成为今天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都会有许多全国各地的团体或个人到虹口来参观、学习和交流。”

中共四大与党在虹口的“第一次”

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已为大家熟知,可另一处隐匿在虹口区东宝兴路弄堂中的中共四大会址却不太为人所知。用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徐明的话来说,甚至有些党员都不清楚在上海还曾开过一个“四大”。

由于中共四大会址毁于战火,许多当事人又先后去世,使得确认中共四大会址成为一个历史难题。为了解开这个谜团,虹口区委、区政府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历时3年多方验证,终于确认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为:今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

记者了解到,在查找中共四大会址的过程中,郑超麟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年他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后经郑超麟实地辨认,终于确定了在这条民居弄堂里的新公房便是当年“四大”的会场所在地。

如今,那里竖着一块“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遗址”的碑石。

事实上,中央和上海市委一直高度重视中共四大的党史研究、宣传工作。2011年,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党史研究室的指导下,虹口区择址四川北路公园(四川北路1468号),筹建中共四大纪念馆。2012年9月,中共四大纪念馆正式开馆。

这些年来,纪念馆充分发挥党史资源优势,努力讲好四大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弘扬核心价值,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近40万,覆盖受众400余万,被评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党史教育基地、上海市志愿服务基地、上海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等。

而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序厅、主展厅、影视厅和场景再现厅通过图片、史料、实物以及多媒体等展陈形式详细介绍中共四大召开的背景、历程和成果。

为充分展示党的光辉历程,纪念建党95周年,一场名为“红色起点 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史料展”的临展6月15日在中共四大纪念馆二楼展厅开幕。

据介绍,此次展览分为“夜半钟声”、“开天辟地”、“初升旭日”、“开创新局”、“革命高潮”等5个部分。近300幅历史图片、33件珍贵文物在本次展览中亮相,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早期在上海和虹口的奋斗历程。

2007年,习近平同志到虹口调研工作时,专程到原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参观。当时,他曾对虹口文化有过精辟概括:“虹口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文化名人的聚居地。”

上海虹口区多伦路上,历史人物塑像,再现当年红色萌芽的场景。

徐明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文化底蕴如此深厚的城区,虹口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它是党的诞生地上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到创建后的整个这一段历史时期,虹口在其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这个作用,通过梳理现存的史迹,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特别是在创建之前,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工人群众,组织工人运动等这些方面,很多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虹口。

“可以说,我党建立的很多准备工作都发生在虹口。”徐明认为,这是由于虹口的特殊区位环境所决定的,“因为以前虹口的南面是公共租界,北面虽是华界,但也受到了租界影响,虹口就成了一个有点类似‘三不管的地方。”

中国第一个书局——同文书局、同文书会先后在虹口创办,介绍西方文化,出版《万国公报》。1899年,《万国公报》分4次连载了《大同学》一文,首次用中文提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并引用了《共产党宣言》。

又如,1920年4月18日,联合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电器工界联合会、中华全国工界协进会、中华工业志成会、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药业友谊联合会,在虹口老靶子路(今武进路)123号发起“世界劳动纪念大会”筹备会,陈独秀发表演讲《劳工要旨》。同年5月1日,陈独秀、施存统、陈望道等在虹口澄衷学校,共同发起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在老靶子路的空地上举行庆祝集会。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纪念自己的节日——国际劳动节。

而上海开埠以来,因虹口港得名的虹口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发展商业、促进贸易、以港兴市。早在20世纪初,北外滩黄浦江沿岸成为上海远洋、沿海客货运的最重要的码头。中国不少有志青年就是从此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知识技术。1919年3月,毛泽东两次到日本邮船会社三菱码头(今虹口区武昌路扬子江码头),欢送赴法留学生。而五四运动前后,相继有1600多名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其中许多人由此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后,一些重要的会议和事件同样发生在虹口。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今天的虹口区召开。大会由陈独秀主持,出席大会代表20名。

大会总结了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确定了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党的组织、执行使党群众化的组织路线,决定进一步将党的工作深入到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广大群众中去,加大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力度。

可以说,中共四大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从一个不足千人的小团体成长为拥有8700多万名党员的真正的群众性政党奠定了基础。

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严爱云表示,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虹口的党史和文化工作者,应当立足上海和虹口,深挖中共创建史的相关史料,多层面、多角度宣传党史研究成果,增强党史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据悉,本次临展开幕以来,每天接待参观团队20余批、观众近千名。

反帝爱国群众运动与工人阶级的怒吼

徐明告诉记者,除了中共四大的召开之外,“当时很多秘密的联络点,秘密的办公机关都设在虹口。党的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等人,都是在这里组织并推动了像五卅运动、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等党史上重要的事件。”

中共四大召开后,党的工作迅速深入到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广大群众中。1925年2月2日,上海日商内外棉纱厂八厂日本监工殴打中国女工,八厂工人举行罢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总同罢工随即爆发。至2月18日,共有21个日本纱厂、3.5万余工人参加罢工。2月26日,复工协议签订,二月罢工宣告胜利。

二月罢工是工人群众反帝斗争的一次大演习,它在思想、织和实战能力等方面为即将爆发的五卅运动提供了经验,是五卅运动的前奏曲。

1925年5月,日商撕毁复工协议,以停工关厂向工人反扑。5月15日,顾正红带领工人进厂交涉,日本资本家率领打手殴打工人并开枪,打伤10多人,顾正红身中4弹,伤重身亡。屠杀事件激起上海内外棉各厂工人的愤怒,当天举行罢工。

之后,罢工浪潮迅速席卷上海,成为五卅运动的导火线。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工人与市民在南京路上进行反帝宣传示威,遭英国巡捕开枪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声势浩大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由此爆发。

五卅惨案发生当晚,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建立各阶级的统一战线,发动罢工、罢课、罢市,一致反击帝国主义。6月1日,上海总工会宣告成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五卅运动从工人发展到学生、商人、市民、农民等社会各阶层,从上海发展到全国各地,反帝爱国怒潮席卷华夏,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926年5月29日,上海各界代表5000余人在方家木桥举行五卅烈士公墓奠基礼。1928年5月,五卅惨案三周年纪念日举行烈士墓落成典礼。1987年11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五卅烈士墓遗址为上海市纪念地点。

后来为了配合北伐军向南京和上海进军,1926年秋至1927年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发动和组织上海工人,连续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而失败。

1927年3月中旬,为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中共中央成立了起义最高指挥机构——特别委员会,陈独秀、周恩来、赵世炎、罗亦农等人任委员。中共特委就设在北四川路横浜桥的一个秘密据点里。

1927年3月21日,上海总工会在狄思威路麦加里21号(今虹口区溧阳路四平路口)秘密办公机关内发布总同盟罢工令,上海80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随即转为第三次武装起义,经过30小时的激战,起义最终取得胜利。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上海的反动统治,占领了租界外的上海,建立了由民众选举产生的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上海市民政府,成为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月14日,上海市民政被查封,存在的时间只有24天,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民众自己建立起来的人民政权。

左联:进步文化的旗帜

把“革命”与“咖啡”拉扯在一起,多少有点匪夷所思,毕竟革命的狂飙突进、血雨腥风与咖啡馆的优雅闲适、浪漫情调难以兼容。然而,租界文化笼罩下的上海,革命与咖啡却能够奇异地组合在一起。坐落于虹口区多伦路的公啡咖啡馆,就被鲁迅戏称为“革命咖啡店”。

鲁迅先生在《革命咖啡馆》中曾写过:“遥想洋楼高耸,前临阔街,门口是晶光闪烁的玻璃招牌,楼上是我们今日文艺界的名人,或则高谈,或则沉思,前面是一大杯热气腾腾的无产阶级咖啡,倒也实在是理想的乐园。”但鲁迅本人是不喝咖啡的,他独喝绿茶,所以“这样的咖啡店里,我没有上去过”。

但在《革命咖啡馆》成文后一年,鲁迅还是去了离他当时上海的住所很近的公啡咖啡馆,为的是出席筹备左联的聚会。

多伦路是有历史的。除了有国民党政要孔祥熙、白崇禧和汤恩伯的三座公馆,有中华艺术大学故址和中华艺术剧社故址,多伦路还是“左联”活动的大本营。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华艺术大学召开。左翼作家鲁迅、郭沫若、茅盾、叶圣陶、冯雪峰、丁玲曾在多伦路一带寓居,夏衍、田汉、瞿秋白、周扬、柔石、潘汉年、孟超、叶灵凤等左翼作家也在这条街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记者来到了多伦路201弄2号的小弄堂,推开了一幢英式花园别墅的大门,很多人不知道,86年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就在此宣告成立。

“左联”成立之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另一方面对国统区实行文化“围剿”。当时的形势迫切要求上海的左翼作家们团结起来,共同与国民党反动派做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努力下,“左联”顺利举行了成立大会。

走进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一楼展厅再现了左联成立时的场景。在这间普通的教室里,一个讲台,一块黑板,几条长凳,当时的进步文艺作家团体,就在此开启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文艺运动。当时与会50多位作家,大家济济一堂,有的不得不站着,连门外也站着人。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指出左翼文艺家一定要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左联”继承了“五四”新文学传统,左联作家群始终高举“文艺大众化”的旗帜,提倡无产文艺的通俗化,竭力来做浅显易解的作品。

说到“左联”,很多人会想起中学课本中学过的“左联五烈士”。1931年2月7日,胡也频、柔石、殷夫、冯铿、李伟森等五位“左联”作家同另外十八位共产党员一起,在上海东方旅社开会时因叛徒的出卖被捕,之后在上海龙华被秘密枪杀。“左联五烈士”遇害后,鲁迅感到无比悲愤,写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为了忘却的记念》等著名文章,“大众存在一日,壮大一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也就滋长一日”,他预言“将来总有会记起他们,再现他们的时候的……”,深情地称颂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和文学成就。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旗手的革命文学团体,“左联”在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介绍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培育进步文艺队伍、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后,“左联”于1936年春宣布自动解散。

如今,左联会址纪念馆共展出实物、文献和照片400多件,系统地反映了左联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业绩。纪念馆还附设左联书店,供游客挑选出版读物。

猜你喜欢
虹口左联虹口区
“左联”党团书记考论※
送快递
四十年“左联”研究情况流变新见
——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为例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上海虹口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虹口区发改委到黄浦区调研建筑节能工作
鲁迅人格就这样渐高渐大
向阳 向上 向善——上海市虹口区凉城第三小学培育新时代好队员
不忘初心 稳中求进
——前进中的虹口烟草糖酒有限公司
上海虹口区孕前妇女TORCH三种病原体感染情况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