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人
《社会的体温》
林德荣 著
花城出版社
2016年2月版
我一直相信,时评写作,最核心的是评论者持着怎样的内心情怀。一味地理解和赞赏,毫无主见,不见反思与批判,是奴颜的表达;而一味地从规则出发发出来的评断,往往有着生硬的面孔,同事件本身有隔膜,也难以令人信服,还反衬出评论者内心的偏执和积弊。这两种“一味”,都不是好的时评写作态度。好的时评文章,是评论者在既成观念与所评事件、问题之间展开对话,在理解与反思中得出见解,发出既贴近社会事件内在矛盾又符合人之根本德性需求的声音。林德荣先生的时评,即是这样的作品,文集《社会的体温》集中呈现了林德荣其人的情怀和其文的关切。
仅从“社会的体温”这一标题来看,也见出作者林德荣的心境。他测这个社会的体温,实际是为我们时代把脉。把脉并非简单,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为时代把脉,同样,是人对时代、社会的切肤之感,人生活在其中,对社会问题的感受、对时代病的发现,都是深有体会的,其发出来的诊断,也可在指出具体弊病的同时兼顾整全的身体与灵魂。
《社会的体温》的“乡愁”辑里收录的随笔文章,记录的是自己在家乡的见闻,甚至是自己的家庭遭遇,还有一些作者在工作和生活地域所感受到的人文事物,这些记录,并非简单的感怀,而是携带着审视意味。《回不去的故乡》审视当前乡土世界的凋敝,有感伤,有建言;《那一代人的信念》则书写老一辈人物的可贵精神,内含着对当代人的审视;其他几篇写顺德地方民情风俗,也有着藏不住的、更广阔的时代关切。
第二辑开始,是更为典型的时评文章。这些评论文,或是由一些生活小事而来,或是为那些热闹的社会事件而发,也有众多篇章是感慨于那些令人欣喜的社会风尚……从“青春痘长在别人脸上不伤心”的日常笑话里,他看到了一种更大的危机:“但当大家都不为别人的青春痘伤心之时,却是整个人类要伤心的时候了。”还有《“批量生产”新娘子》问题,愈来愈一致化的婚照摄影,这里又包含着何种伦理危机?甚至就“停车问题”、街巷各处的“小广告问题”等等,都成为林德荣的评论对象。有大有小,有细微的发现,也有宏大的时代文化关切……从这种取材的丰富性中,我们可以领会到,潜伏在其专注于观察社会万象的眼眶内部,是一份对生活问题、对时代风气变化极为敏感的内心。
另外,敏感于时代,同时也从时代的变化中丰富自我,完善作为评论者的观念视野,这更是林德荣时评作品的一大可贵之处。很多时评写作者,往往习惯于持着某些看似正确、实则教条化的观念,对各种新现象进行“鞭打”,有关切的激情,却失去了包容和前进的温情。林德荣先生在这方面协调得很有分寸,对于真问题,比如当街捕杀流浪狗等政策,以及“政论”辑中对各种行政问题的点评,能够直言批判;而对于城市化、现代化问题,也能够从积极面言说,甚至于像保护本地人就业等被视作保守、带歧视色彩的现象,林德荣都能从现象内部看到它们的正面成分,回应了各种外在的、片面的批评。
《社会的体温》集中的都是些有温度的文字,这温度来自作者对生活对时代的关切之心,因为这种关切,社会上百态的人生、纷繁的文化现象,都成为有温度的“问题”。他的诊断,或批评,或欣赏,每种脉象都与他自身形成温度的传递、互动。这种互动,也意味着,这些文字,更是林德荣先生与这个时代同步前行的见证。
《海外夷坚志:古史异观二集》
【美】夏含夷 著 张淑一、 蒋文、 莫福权 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年4月版
作者将自己英文写作的中国历史和古文字方面的书评集结并翻译,以便让中国读者了解西方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海外夷坚志:古史异观二集》主要包括中国历史与铭刻、西周历史、《周易》爻辞探源、论郭店楚简及其在二十世纪《老子》学史上的地位等内容。作者为美国著名汉学家。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
王明珂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年4月版
作者提出一种由表相(文本、图像、电影、社会事件等等)认识社会现实本相的分析法,称之为 “反思史学”。也是作者作为历史学家对史学的反思。希望读者和研究者能因此练就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看透被典范知识蒙敝的真实世界及其历史变化过程,对外在世界有真实体认,以及反思与反应。作者为台湾著名历史人类学家。
《战时上海:1937-1945》
【日】高纲博文 著 陈祖恩 等 译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16年3月版
本书是中日学者的研究结晶,富有开创性的经典之作,它呈现了在不寻常岁月里上海这座城市的特殊命运。叙述了日本占领下之上海的历史真相以及当时的众生态,分为“对‘国际都市上海的支配和改变”、“战时上海的都市文化”、“抵抗、合作、灰色地带”三部分,由共计11名执笔者完成。作者为日本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