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00后”女孩和她的自由世界

2016-07-01 19:19何蕴琪
南风窗 2016年12期
关键词:表妹老师

何蕴琪

他们不需要经历战乱,不需要经历社会动荡和倾轧,没有巨大的社会裂缝,也没有理想主义和忧国忧民的心理负担,他们享受了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世界变平”的便利与某种平等性,也不必马上背负现实的压力—也许将来也不一定会。

以前我有一个成见,总觉得透过一个人不能看到一群人,因为每个人都如此不同。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种看法,在我和小表妹在广州市市二宫附近一个日本料理店吃完午饭后得到了修正。

“吃好吃的!”我微信给今年16岁,在一家重点高中读书的表妹说,准备请她吃饭,以便完成一个关于00后的观感报告,她爽快答应了,把自己喜欢又距离学校很近的一个料理店名字告诉我。于是,我们愉快地见面了。

十二点下课,两点上课,她住校,只有中午的一点时间可以聊天。虽然五官清秀,但她早早戴上了眼镜,让人有一种“学霸”的感觉。她很快点了自己最爱的一个套餐,我就赶紧开始问问题。

谁才是00后

“说说你对00后这个标签的看法吧。”我一本正经地问。

“痛心疾首。”她眨眨眼睛,用一贯的夸张表情回答。我不禁笑了起来。然而表妹正色说:“你知道美国人为什么喜欢‘川普吗?”

“为什么?……等等,这问题和我的问题有关系?”

“当然有。美国人喜欢‘川普,是因为,嗯,根据一个美国学者的说法,每过三代人,社会积累的理念激情就会过时,这时候,就需要新的理念激情……改变世界。”

我心里啧啧,“理念激情”这种词,听起来就像是从《南风窗》抄的,表妹的回答真的很对路。小小年纪,不管懂不懂吧,起码能旁征博引了。

“行啊,那这在中国怎么体现呢?”我顺杆儿爬。

然而她话锋一转,开始说自己不是00后,说班上有一个01年和一个02年的同学是如何“神奇”的—“特别正义,特别玻璃心,对自己的感觉太执着了。”

“敢情你认为自己不是00后……那你说怎么才算00后?”我发现生于2000年的表妹似乎站在一个90后的角度来谈问题,压根没把自己当00后的代表。

“呃,00后就是—我不喜欢又比我小的。”她孩子气的一面又暴露无遗了。

我想起自己十六七岁的时候,是多么渴望长大,渴望进入“成人”这个世界,这时候我发现,自己和00后的距离并不太远,无论社会经历怎样的代际变化,无论所谓的“理念激情”像潮水一般一波一波到来又离去—在中国这种变化何止三代一次,要频繁得多,无论相隔多少代,少年人渴望长大,他们渴望成熟,渴望承担责任,他们像朝气蓬勃的太阳,代表着趋势、可能的希望,发展的线索,这都是永远的主题。如果我们忽略看到这些,可能会忽略当下正在经历和即将经历的社会变化。

选择与表达的一代

根据一则去年的媒体报道,深圳南山第二外国语学校有20多名小学生举着“我是00后,我想和您聊聊”的标语走上街头,采访路人对00后这一群体的期待。有一个90后女孩这样写她的期待:“永远天真。”

这个回答在我看来意味深长,因为90后是遭遇相当大现实压力的一群,他们很早就学会世故,天真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永远值得怀念却难以返回的状态。

这些孩子收回来的期待各式各样,很多都很有意思。而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大家给00后最多的期待既不是“改变世界”也不是“好好学习”,而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是的,无论是60后,70后,80后,还是90后,他们可能在潜意识中都会认为,能够有幸在现在这个时代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人,可能是整整一个世纪以来最幸运的人之一了。他们不需要经历战乱,不需要经历社会动荡和倾轧,没有巨大的社会裂缝,也没有理想主义和忧国忧民的心理负担,他们享受了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世界变平”的便利与某种平等性,也不必马上背负现实的压力—也许将来也不一定会,因为社会价值观渐渐更加多元。

“我们对时代的适应性很强”,表妹恢复了一本正经的样子,“但是生活比以前难了。”

“比以前难。这个怎么理解?”我不太理解她指的是什么。

“好多东西要逼着你做选择呀。然后还有自己的虚荣心,父母的期待,等等等等。”我很惊讶她对自己以及自己同代人的处境有一种敏锐的察觉。

表妹举了一个例子,她的一个初中同学,体育特长生,以前在大家苦读准备考试时总是说风凉话,“现在一边读职中,一边打工,我感觉他很辛苦。”

“能选择是好事,在我们读中学的年代,根本没有什么选择,道路都是别人安排好的,连打工的机会都没有。”我说。

这真的是一个充满选择的时代,我读初中的时候是20世纪90年代初,初中毕业,有个同学说有亲戚的朋友介绍可以打暑期工,给一个五星级酒店端盘子,这样打工的机会凤毛麟角,于是同学们很雀跃,谁知道,那个“亲戚的朋友”在收了众人50元的介绍费之后就杳如黄鹤了。那时候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发展,很多领域还不开放,要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了解社会,是非常困难的。

而00后的这一代,他们却和社会紧密连接着。也许他们也要面对各种陷阱,但接触象牙塔以外的环境的机会毕竟是以几何级数增加的。

“而现在选择很多,就会害怕做错选择。”表妹嘴上这样说,但我感觉她对将来已经有自己的计划。我问她以后想读什么专业,她说想读历史或者新闻,不然的话社工也可以。“我们宿舍会夜谈,有的人说,要面对现实啊什么的,可是我觉得,人生才几十年最多100年,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她没有泛泛而谈,我很早知道她喜欢历史。不久前准备参加辩论比赛,她准备了一个关于外来工子弟的论据给我看;这次见面告诉我,在年级的阅读比赛她得了第二名—尽管五本推荐书目她才看了两本半—“被老师骗了,现在要参加全市比赛……”

以她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读这几个她喜欢的学科恐怕不是问题。00后的成功和成熟—特指和社会相关的那一部分—是非常早的。表妹给我看她一个初中同学的照片,美博城一个国际博览会上,几个穿着露肩礼服的靓丽女孩中的其中一个,“她才十六岁。”她说。我意识到同龄人的这种成功让她感到自豪,和建立着自信心。

社会是开放的,是接纳他们的,尽管他们依然年轻。因此他们毫不害怕表达自己,很早地他们就获得了话筒和舞台。比如那个成为模特的16岁女孩,比如爱上知乎的表妹。

几种人生

有一次看表妹去水上乐园玩的照片,一群同学,无论衣着打扮还是神情,个个都长得跟20来岁的大人似的,实际上都是初中刚毕业的孩子。她让我猜谁和谁是一对,结果猜出来三四对。

“早恋”对于这代人来说恐怕是一个过时的词语,十三四岁,十四五岁“拍拖”的大有人在,至于公交车站那些“壁咚”什么的就更不在话下了。按照表妹的说法,“回头看到一对,向左看到一对,向右看又是一对……向前看,还是一对。”

她发表了一番关于恋爱问题的宏论,令我觉得乐不可支。

“这分几种的。有的人游戏人生,一个接一个换朋友,我一个朋友两个月换了六个男朋友……还有一种人是弱智儿童,把爱情看得比自己的命还大 ……还有一种是懵懂人生,啥也不懂,别人干嘛他也干嘛的。”

我问她她是哪种,她叹口气说:“哎我都是高冷的啦。”在我追问下,表妹也承认有男生表达,“但是只是朋友的感觉啊。”然后她说自己并不讨厌“游戏人生”,说那个女孩本身是学霸,对人生挺有智慧和看法的,“她并不是你们想的放浪不羁,只是因为准备出国了,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因为出国就要正经了。”

我没有想过一个16岁的学霸原来可以和一个抽烟、隔三差五换男朋友的小太妹形象重合在一起,但我听到的逻辑,并不怎么让人惊讶。这是他们的成人礼,不一定特别让人喜欢,但在他们看来,这是在为真正的长大做准备。

去年的一份零点研究报告就指出,00后最大的特点是脑洞大开,天马行空,他们本身生活在这种鼓励创新自由的环境当中,家长和老师都会很鼓励他们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过去的世代相比,家长和老师会鼓励孩子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相比起简单判断对和错,他们更倾向于鼓励他讲出他的理由。无怪乎,00后似乎有着更多的自由和思考与生活的可能性。

表妹的语文老师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我看过他建的微信群,群里发了一篇老师自己写的关于分析不久前强奸智障女一案的法理分析,逻辑严密。“老师以前通过了律考。”表妹说,老师经常把讲课分两部分,讲自己真实的见解,然后再把考试需要的标准答案告诉他们—“因此我们班的语文总是年级最后一名,和倒数第二相差十分啊。”表妹比划着,但是看来他们挺喜欢这样的老师。

一棵树的比喻

表妹很早就是一个动漫迷,初中一二年级,她就通过贴吧认识到同城的小伙伴,经常线上线下交流,假日自己租服装带上相机去玩cosplay。而我们初中的时候,除了学习,生活,和更广阔世界的联系,是相当贫乏的。所以我很羡慕她,很早她就有渠道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高中她没有参加动漫社,却参加了辩论社—她显然是个好辩手苗子。

上文提到的零点研究报告发现,00后其实是成长在一个非常创新和自由的环境当中,他们的创造力比之前80后、90后的创造能力都要强很多,而且他们独立自主的性格已经在逐渐的培养当中。

报告还指出,另一方面,受到媒体或者商业的影响,00后虽然还是大小孩和青少年,但是他们跟成人的社会其实已经在慢慢的有一种无缝的对接。此外,学习成绩已经不是00后包括他们的家长所最关注的事情,他们更关注兴趣和快乐。因此报告认为,将来00后之间的这种竞争可能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之间的竞争,而是一种眼界、一种创新能力方面的竞争。

“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个世界,你会用什么?”我开始问一点抽象的问题。

“……一棵树吧。”

“描述一下这棵树?”

“嗯,就是像你身后,窗外的那种树。”我回头看了一下窗外的榕树。“每个人都是树上的一片叶子,他们在一棵树上,但是又会想去其他的树上。”

“其他的树?”

“嗯,很多人想去金色的树上,但是我喜欢在自己的兴趣圈子里快乐地过一生。很想去那样的树上,我喜欢的树上,哪怕它在沙漠里。”

平时嘻嘻哈哈的表妹,这一番很哲学的话让我陷入了思考。她知道她的位置,也知道她的目标,希望她早日实现自己的愿望。

临走的时候,表妹问我,“你在哪个杂志社呀?”我如实相告,她故作惊讶说,“《南风窗》?我刚才说的那个理念激情就是从你们杂志看回来的……”

“好吧。你居然买这样的杂志……”我又乐不可支了。

“学校有啊……”

猜你喜欢
表妹老师
表妹
小仔悠表妹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表妹”的由来
表妹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