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娅
绘本,是图文并茂的故事书,表达特定的情感和主题,通过绘画和文字,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绘本作为一种新颖的图书形式,是一年级不可或缺的优秀教材。
在开学初,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从家带了好几本书,填充到班级的“图书角”。这些书有科普类、有图画类、有文学类,也有图文并茂的绘本。而我作为一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每周免不了要为孩子们上阅读课。在阅读课上,一年级小朋友最喜欢听老师读绘本。因为绘本画面唯美,情感丰富,文字优美,故事情节新奇且充满幻想,贴近儿童生活世界,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虽然绘本中的有些生字学生不认识,但图画起着提示的作用,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感受画面的视觉美感,用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阅读。可以说,只要我们合理加以利用,绘本将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绘本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仔细翻阅绘本,我们就会发现,不少绘本的语言十分形象生动,句式也基本相同,适合一年级学生模仿说话,孩子们也很乐于去模仿。如《姥姥去了遥远的地方》讲述了小兔子在童年时光里与姥姥相依相伴的故事。“春天我们一起喂松鼠。”“夏天,我们一起养乌龟。”“秋天,我们一起扫落叶。”“冬天,我们一起滑冰车。”我让孩子们开动脑筋,想一想在四个季节里,小兔子还会和姥姥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积极动脑,发言非常踊跃。“春天,我们一起去花园里闻花香。夏天,我们一起在树荫下吃西瓜。秋天,我们一起去葡萄园摘葡萄。冬天,我们一起在门前堆雪人。”……诸如此类美妙的句子像雨后春笋不断从孩子们口中冒出。再比如绘本《我爸爸》,在故事中“我爸爸像鱼一样……我爸爸像河马一样……我爸爸像马一样……”我就让孩子们来描述自己的爸爸或者“我妈妈”“我爷爷”“我奶奶”……通过这样的说话练习,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他们去主动去搜集脑海中的词汇,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绘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有色彩鲜艳的图画,在绘本教学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来认识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借机让学生猜想故事中的情节。孩子们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原有的知识经验被激活,通过分析、综合,来寻求答案。比如,绘本《我爸爸》中,“我的爸爸连大野狼都不怕”这一句配的图画上,就藏着小红帽和三只小猪。学生观察到这一点,我就借此让学生根据图画,想象一下我爸爸与大野狼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畅所欲言,说出的故事十分精彩且充满了童趣。如《噗~噗~噗~》中,作者用拟声词表达了世界上物体的状态和变化,却没有说明这是什么物体,也没有用文字多说什么。只交给孩子去想象。看似简单的画面,却可以引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想象,当孩子问我:“这说的是什么啊?大吃小还是什么?”大人可能理解为生命的轮回、宇宙的规则等等,孩子们看到的却是漂亮的画面,和画面之外的无限空间。这些猜想不仅让绘本充满了想象的空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绘本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绘本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学生以自己的经验去理解故事中的世界,以独特的视角理解社会规范,进而扩展自己的社会经验,从中获得社会性发展。对儿童来说,故事中的世界就是真实的。比如,我之前为学生读过的《好饿的毛毛虫》,这本绘本并没有直接教育孩子们要好好吃饭,而是用“想要变漂亮、高大,就要像毛毛虫那样吃好多东西”的表述,更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另外,绘本有时承载着更深刻的道理。如绘本《绿狼》中,绿狼被狼群嘲笑,在伙伴们的起哄声中,小绿狼发誓要改变自己:他先是穿上灰色的衣服,却不小心露出了绿色的尾巴;再是抹上灰色的柴灰,却被大雨浇回了“真面目”;然后又涂上灰色的油漆,却被太阳晒得够戗。虽然孩子们根本不明白其中所涉及的种族歧视问题,却在看到绿狼为了变成灰狼而付出艰辛努力时认识到:不能因为别人和我们不一样就歧视、排斥他们。绘本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儿童更多地接受性别、文化、种族等社会差异。
用心给孩子选择好的绘本,就是给孩子心灵最好的启迪。在听绘本、看绘本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读写能力、思维能力等都获得相应程度的提高。绘本带给孩子无限的生活可能性,就像是一颗种子,我们只要用心播撒、耕种,这粒种子就会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