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老师与“勤”孩子

2016-07-01 19:11董雪姣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6期
关键词:活动区自主性小朋友

董雪姣

所谓自主性,也称独立性,是个体依靠自身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决定,并能自我调节而达到目标的行为倾向。幼儿的自主能力包括生活能力的独立、学习能力的独立以及交往能力的独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游戏活动是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然而,在幼儿园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真的得到充分发展了吗?尽管我们平时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延长区域活动的时间,开设更多的活动区域,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等。表面上看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更多了、空间更广了,实际上,孩子在游戏中自主性的发展却依然受到种种的限制,例如:孩子一遇到困难,老师马上“勤快”地提供“帮助”;老师们自己“勤快”地把区域创设出来,却从来没有问过孩子的意愿等。老师们太“勤劳”了,反而对孩子来说成为了一种控制,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自主活动的机会。

区域活动作为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应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主动的特点,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游戏伙伴、自由选择活动区域,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步调进行学习。培养了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促使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对幼儿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何不“懒”一些,默默地退到他们身后,给孩子们更多的挑战和自主的空间呢?

一、做一个“懒”得说的老师

1.让环境代替老师的嘴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环境作为一个隐性教育手段,正在对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于是,我给自己的嘴巴放了一个假。悄悄地,把活动区的要求画下来,贴在了墙上;把需要搭建的物体,打印下来,贴在了搭建区;折纸、小制作一改之前集体活动中集中讲授的模式,将步骤图打印下来,放在了美工区,由幼儿自主探索;把低结构材料融入了每一个活动区,不说玩法,只提供材料;把益智区中磁力片等玩具的玩法以及作品范例图片,订成册子,供幼儿翻阅;将孩子每天带来的新闻、记录的天气以及新学习的成语,及时放到相应的展板,供孩子经常温习。当孩子有问题来问我时,我只须指一指对应的环境,孩子们就明白了,我也轻松了。

2.把话语权交给孩子。

活动区的讲评环节,我把老师讲孩子听的模式变为孩子之间互相分享的方式。活动区结束后,首先我会请孩子们自由交流、欣赏活动区中的作品,等孩子们交流完毕,再请每一个孩子讲一讲,今天玩的什么区,玩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或者遇到了什么困难。讲的过程也是孩子们互相交流、吸取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在其中也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例如,有一次,搭建区的孩子分享搭建的景福宫时说:屋顶的搭建对我们来说是个难题,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屋顶上没法放木板,我们想了很久,终于想了一个办法,把景福宫的中间放上柱子,这样中间就可以放木板了。其他孩子听了恍然大悟,都说这个方法好,顺着这个问题我问:你们想一想有没有不加柱子就把屋顶搭起来的办法呢?孩子都纷纷开动脑筋,有说可以把两个长木板用胶带连起来变成一个更长的木板的;有说可以把木板斜着放,慢慢距离就近了,屋顶就可以搭起来了的;还有说可以用长盒子进行搭建……孩子比老师还会玩,把话语权交给孩子,老师只做一个引导,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就会慢慢养成。

二、做一个“懒”得想的老师

1.孩子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

1996年,新西兰正式颁布国家幼教课程框架明确指出: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这与我国的《指南》和《纲要》精神是一致的。孩子们作为一个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老师必须要对他们有信心,遇到困难不急于帮助和代替,相信他们能够自己解决。当孩子出现错误时,不急于批评指正,给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空间。我们班贝贝小朋友,性格比较弱,在班里经常被欺负。有一次活动区游戏时,他过来找我很多次,说的都是同一个问题:没有小朋友跟我一起下棋。我也都是一个同样的回答:你自己想想办法,怎么才能找到小朋友陪你下棋呢?我把问题抛给了他自己,于是我就在暗中悄悄观察他。只见他无奈地回到座位上,双手托着下巴嘴里一直在嘟哝,愁眉苦脸,眼看向老师求助没有希望了,便自己想起了办法。他突然站起来,一个活动区一个活动区的转,每到一个活动区就会问一句:你们可以陪我下棋吗?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在下棋。终于在他的努力下,邀请到了一个小伙伴。至今我都忘不了他当时是多么的开心,他能主动寻找小伙伴了,不仅自己解决了问题,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老师脑子“懒”一点,孩子的脑子就会转的“勤”一些,始终坚信孩子是一个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

2.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但以老师的权威制定的规则,孩子执行起来难免会有抵触情绪,所以不妨老师“懒”一点,把规则制定的自主权交给孩子。到大班了,我们新开设了小诊所的区角,在游戏之前,我通过“回忆你生病了是怎样就医的?”“药架上的药是怎么摆放的?”等问题,以及展现医院图片的方法,请孩子们自己来商量制定在小诊所游戏的规则以及注意事项。比如:按照挂号、就诊、缴费、取药的流程就医;轮流当医生、护士、病人;游戏结束后,把药分类放好等,并请孩子画了下来,贴在诊所;在游戏进行中发现问题也会让孩子及时商量修改。就这样,小诊所一直玩的井然有序。

3.让幼儿成为区域创设的主人。

活动区是让孩子进行游戏的,如果只是按照老师的想法,孩子不喜欢,那么活动区创设就毫无意义。所以不如老师“懒”一些,让孩子决定创设什么样的活动区或者都放什么样的材料。大班下学期,有一个主题是“浓浓的亲情”,我请孩子们讨论,希望能有什么活动区?最终孩子们一致认为想有一个娃娃家,在里面给全家福制作相框、一家人照相,感受浓浓的亲情。原本大班没有娃娃家了,但是既然孩子们喜欢,所以就跟孩子们一起又创设了一个,取名为“我爱我家”孩子们在里面制作了很多精美的相框、讲述了很多家里有趣的事情,孩子们很是喜欢。

4.给孩子生成新游戏的空间。

瑞吉欧教育体系认为,“与幼儿在一起,1/3是确定的东西,2/3是不确定的或新的事物。”作为老师事先控制的东西可以少一些,多给孩子一些产生新游戏的空间,并且在没有安全隐患和大错误的情况下,支持并鼓励孩子的新游戏。我们班美工区和小餐厅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区,孩子们各玩各的。这一天,我发现他们之间有了合作,美工区负责用彩泥制作美食,给小餐厅提供食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但因为仅仅是单纯的制作美食,所以孩子们过了一会就玩腻了,于是我走过去对美工区的小朋友说:“你们可不能白干呀”。他们兴奋地说:“对对对,我们还要收钱呢。”于是他们自己制作了钱币,告诉小餐厅,让他们制作美食是要付费的。为了多挣钱,美工区的小朋友制作的更起劲了,小餐厅为了多挣钱,也拼命地招揽顾客。给生成的游戏多留一些空间,多一些支持,孩子的思想就会更开阔,也会主动地生成更多的游戏。

三、做一个“懒”得做的老师

1.让孩子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老师创设出来的环境固然美丽,但是,这种缺少孩子想法的环境孩子真的喜欢吗?要想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应该让孩子更多地参与进来,因为他们才是游戏的主体!所以老师们不妨给你自己的双手放放假,让孩子来做。在对“我爱我家”这个活动区进行创设的时候,我征求了孩子们的意见,孩子们说希望墙上能挂上由自己亲手制作边框的全家福照片,并且希望是一个粉色的背景。于是,我在上面放了一个粉色的布织布做背景,剩下的工作就由孩子来完成了。随着区域游戏的开展,墙上带有形态各异边框的照片越来越多了,还有小朋友在旁边制作了漂亮的装饰物,墙面一天一个样,真是丰富多彩。在“劳动最光荣”主题下,我们创设了小餐厅,请孩子们来设计橱面,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小点子一个接着一个,最终决定在橱子上张贴他们亲手制作的菜谱,以及宣传海报。于是我把剩下的工作交给了他们,菜谱天天更新,海报也做得越来越引人入胜了,于是这面橱成了人气最旺的橱,小餐厅的客人总是络绎不绝。老师没有费力气,孩子还得到了锻炼。

2.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的氛围。

《指南》中对大班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提出了一个目标:能主动地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游戏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大班孩子已经具有了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孩子,给他们一个自由探索的氛围。例如,在美工区,有个小朋友用布和纸制作了一个小娃娃,可是娃娃的头和身子怎么连接在一起成了一个大难题,胶带粘不上,这可怎么办?我没有急于去帮助他,只是静静地看着。过了一会他看了看值日生牌,因为值日生牌上有别针,于是她问我要了别针,把头和身子别在了一起,可爱的小娃娃就做好了。再如,在磁力片游戏中,有个小朋友拼了一个平面的机器人,但是当他遇到其他小朋友的挑战:想与他的机器人比比高时,机器人却怎么都立不起来。我默默地等待着他的解决办法,结果却令我欣喜:他竟然给机器人多加了一层,让他变成了立体机器人,骄傲地迎接了对方的挑战。

孩子自主性的养成,离不开老师适时适度的放手。用心做一个智慧的“懒”老师,避免过多的控制,把脑袋、手、嘴还给孩子,调动幼儿的“勤”,让幼儿“活”起来,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

猜你喜欢
活动区自主性小朋友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找茬儿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寓学于乐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