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83-02
大家常说一个“问题学生”背后大多有一个“问题家长”。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足以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因此,我梳理了遇到过的“问题家长”及应对方法,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急功近利型
1.家长的特点
其实大部分家长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但若表现得非常明显就叫急功近利了。这类家长不考虑或不懂得教育规律和方法,只想知道达到目的的手段,然后不遗余力去做。他们意识不到教育是个慢过程,将老师说的“慢慢来,需要等待”视为不尽心。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有急功近利的倾向,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们的教育目标很明确,好大学、好工作、好对象一个都不能少,不能吃亏。
2.孩子特点
这种家庭里的孩子通常比较自私,唯我独尊,不懂得也不想体谅别人。凡是挡道的人统统都是敌人,可以利用的人就会尽量利用。这样的孩子人际关系通常不好,而当他们需要民主评议选票的时候,会用最快捷最直接的办法笼络人心。
3.与班主任的交流模式
这类家长通常会倾听老师的建议,但丝毫不往心里去,听完后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他们一般不会关心老师对孩子行为和心理的分析,关心的只有成绩、评三好、评优。他们会严格要求孩子参加各项有用的活动并都拿奖。
4.应对方法
在某种程度上,对待这类家长,我们只能顺其自然。因为家长和学生都不太在意他们关注范围之外的事,所以班主任想对其开展工作很难找到着力点。以人际关系为例,即使大家都不喜欢,他们也觉得无所谓,所以班主任可做的事情微乎其微。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循序渐进、相机而动的持久战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二、唠叨型
1.家长特点
这类家长最为常见,以母亲居多。她们的生活比较单一,受教育程度不高,全身心地扑在孩子身上,生活方面照顾得无微不至,对学习特别关注,身心疲惫也在所不惜。这类家长把牺牲自己作为美德,但内心期待付出要有回报。
2.孩子特点
“懂事”的孩子会取悦母亲,做些违心但能让母亲高兴的事,这类孩子多会有压抑型心理问题;“不懂事”的孩子处处叛逆,经常出言顶撞母亲,诸如“我又没逼着你对我好”;介于两者之间的孩子阳奉阴违,能躲则躲,在家不说话,学习没兴趣,应付了事。
3.与班主任的交流模式
在相对单调的生活里,尤其一片苦心遇到家人的冷淡反馈时,这类家长就会把班主任当成“救命稻草”,抓住不放。说话的时候事无巨细,而且没有条理,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问题在哪儿,只觉得委屈,希望班主任能跟她一起对付孩子,因为他觉得孩子听老师的。
4.应对方法
对于这类家长,通常第一次交流需要耐心倾听。因为从她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判断其孩子的问题所在,然后简单帮她理顺思路,并问问她的诉求。第一次谈话要让家长说透,建议当面交流。第二次以后,你会发现这类家长的谈话几乎就是以前内容的重复。这时,班主任应该在聊天的过程中尽早找到合适契机,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引导家长和自己一起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
要注意,这样的家长不是不想教育孩子,而是有劲不知如何使。我们可以针对她担心的问题给出一些具体措施,当她发现你给的方法奏效时会十分高兴,进而配合你开展进一步的教育。此外,在教育孩子之余,班主任也可以跟家长分享一些关于经营婚姻与家庭的理念,以期为孩子创造更好更宽松的家庭氛围。
三、自我感觉良好型
1.家长特点
这样的家长通常为“三高”知识分子:高学历,高职务,高收入。他们大多从小学习刻苦优秀,进入社会后也是处处争先,人到壮年事业有成。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有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的能力,并认可通过外部条件来证明自己实力这一观点,做事目的性也比较强。
2.孩子特点
这种孩子可以说就是现在讲的“官二代”或“富二代”。他们的物质享受能被满足,而精神生活并不配套。家长忙于赚钱或升职,忽视对孩子心理的指导和关心。有限的指导也往往“不接地气”,不能正视孩子的特点,不能平等地帮助孩子分析与解决问题。孩子从父母处得来的爱也往往带有交易性质。例如,“我给你吃好的,穿好的,你就给我考这么点儿分”,或者被笼罩在家长的光环下,“我当年比你苦多了,成绩不知道有多好”。
3.与班主任的交流模式
跟班主任聊天时,这类家长喜欢占据主动权,因为在他们眼里,班主任实在不值一提,不过就是个小小的师范毕业生,要不是孩子出了问题,他们甚至不愿意跟你接触。所以在谈话的时候,他们总想发号施令,有些强势的家长甚至会给老师一个“明细”,告诉老师该怎么做。他们比较不能接受其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因为他们认为其他人没有自己优秀。
4.应对方法
对于这样的家长,班主任应先以倾听为主,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但由于他们毕竟因为孩子的问题才来,所以总是要谈到他们不愿意碰触的部分——孩子的弱点。这时这类家长往往强调客观因素,诸如学校的管理松散,任课教师的低水平等。我们要沉住气,不要轻易发表看法或反驳,而是等他们说完话,以询问的口吻询问他想怎么办。他若给老师布置任务,你可以仔细听,如果有道理不妨执行;如果没道理,可以问问他是否试过这招,效果怎么样——当然是无效。最后,家长的落脚点应该是希望老师能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到此,谈话基本可以结束,因为这时我们就能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开展工作了。
对待这样的家长,我们的态度要不卑不亢。我们要理解,让一个在社会上叱咤风云的人转换角色对他们来说太难了,不要妄图改变这类家长的习惯和理念。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再遇到孩子有问题时也尽量不要找家长,能自行处理的最好自行处理。在学生处获得信任或者学生在校有了较大进步后,再择机 改善他们的亲子关系,慢慢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四、态度冷漠型
1.家长特点
这类家庭往往成员关系疏远,家长作风比较冷硬,习惯用管束代替教育,或者把民主作为自己懒于管理的借口。他们对孩子的心理不够了解,和孩子缺乏温情沟通,通常意识不到自己和孩子之间的隔膜,情感方面比较粗枝大叶,所以直到孩子出现问题才会开始疑惑。
2.孩子特点
这种家庭里出来的孩子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人际关系方面,一般会有早恋倾向;个别孩子对老师也可能产生恋母情节般的不正常依赖。另一类学生行为比较没有约束,对他人对自然都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我行我素,缺乏与他人 的意识。
3.与班主任的交流模式
班主任通常跟这样的家长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因为他们不习惯与别人交流和沟通,也不想听,或者只会诉说自己的苦衷。
4.应对方法
对于早恋孩子的父母,最好的办法是利用一些活动营造比较温馨的亲子氛围,利用孩子给父母写封信、说句话的机会让家长慢慢感觉到孩子很需要来自家长的爱,也让家长知道孩子很爱他们。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另外,对这类孩子的早恋要持一种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要尽量从根源上满足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需求。对于行为松散的孩子的父母,我们不要过多指望他们能给孩子什么约束或规矩。更多的工作需要班主任自己来做。最可能的有效方式就是用孩子行为认知的改变来引发父母的反思。
五、胡搅蛮缠型
1.家长特点
这类家长在低年级中比较常见。他们从小就宠爱孩子,哪怕孩子受一点点委屈,他们都会跟别人大打出手。这类家长的文化素质通常不高,信封拳头底下出真理,对自己的力量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
2.孩子特点
这类孩子通常心理比较脆弱,自己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找家长。而家长替孩子出头的处理问题方法也会让孩子感觉这个世界坏人很多,自己总是被欺辱,只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才最可靠。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弱,不敢相信别人。还有一类则是另一极端——变得越来越像父母,不讲理,难以沟通。
3.与班主任的交流模式
这类家长一般不会“协商”,认定了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就紧咬不放,不太接受调解,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有些善于诡辩的家长更是会让班主任时时陷入被动无奈。
4.应对方法
一旦发现家长有这种倾向,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冷静,尽量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也不要说太多的话,以免被家长抓到把柄反击。尽快与学校领导反映,客观描述这个孩子和家长的情况,寻求有经验老师和校领导的帮助。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也不需要排斥和惧怕,因为他们就是这样对待世界的,并非仅仅针对你一人,所以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即可。而对于孩子,我们不要因此而歧视他们或孤立他们,要知道,争取了孩子就等于教育了家长,并且这类孩子虽然有些心理问题或比较蛮横,但还是有较强的向师性,有很大的教育空间。
以上是把“问题家长”简单分类。总的来说,班主任还是需要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一些方法可以用于应急和善后,但如果想营造和谐的家校关系,前期的沟通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