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6-06-30 15:08陈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陈涛

【摘 要】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阅读教学有效或者高效,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把握好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97-01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一、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的体验性朗读,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阅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像《丰碑》、《桂林山水》、《四个太阳》这样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一不是通过学生的朗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体验的最好范例。《新课标》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图文并茂,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意境上,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像才能理解和感受。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使一样,表达出来也肯定有所差异。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法去体会、去解读课文。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活脱脱地表达出来。

二、鼓励学生动脑动口,质疑问难

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倡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要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把“理解”、“品味”、“领会”、“感悟”留给学生。教师的讲,讲在点子上,讲在关键处,学生的学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从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这些变化,的确是十分可喜的。例如我在执教《桂花雨》一课时,就十分精彩,生活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面对语言文字的描绘,我们要靠开启生活图景,来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体验,步入其境真情萌发时,学生朗读的火就会点燃起来。我问:同学们,摇桂花时的情景美吗? 生1:(异口同声)“美!” 我说:“那它美在哪里呢?” 生2: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地散落下来。生3: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下来。 我进一步启发说:“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4:桂花轻轻地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生5:桂花落满一身,我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我说:你的心情如何? 大家说:“我想大喊。”我乘机说:大家一起喊一喊。生齐答:(非常兴奋地一起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通过学生的展示与交流,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跃然纸上。教师利用画面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自然"由画入诗",引导学生读诗文,升华情感,学生的品读、欣赏、动手、动口、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到这个时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教法和学法都得到了合理利用,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四、优化课堂训练,读写结合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训练点,抓住时机,精心设计课堂训练,在学生思绪喷薄欲出、欲罢不能之时,引导学生及时动笔写出来,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读写结合用语文。例如:我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首先引导学生在多次多种形式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感悟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只为他人着想,不顾个人安危来挽救了身患严重白血病的杭州青年小钱的美好品质;然后趁学生沉浸在深深地感动之中的时候,我就因势引导学生“以小钱的名义,给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的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这样,不仅在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在这一训练中亦给予了学生一个概括、表达的机会,既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给学生创造了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这样的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迁移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既可以全面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的一种有益的探索,洋溢着教师浓郁的人文关怀,并使教育体现出鲜明的课改特色。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