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伟
【摘 要】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阵地,是历史教学中实施新理念的关键,搞好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能有效推进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高中 历史课堂 共同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67-02
课堂高效的问题,研究及论述颇多。但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要想打造一节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因人而异,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搞好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做到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的答案要及时纠正。"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二、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1.平时多积累历史史料,提高学生兴趣。有句话很有道理: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历史老师视野要开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要广泛涉猎。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跟什么都沾上边。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纯理论的东西,就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听了也会感到没趣。在课堂上,偶尔"天马行空",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助于他们了解历史的"课外话题",常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着迷,这既能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又能增加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法指导是动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顺利升学,以便学到更高层次的知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观察现实问题,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3.除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生成,也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历史教育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体验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关注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成,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但现在的生成性教学却普遍忽视了这一点,主要是由于我们在生成的意识上对情感的关注过于淡薄所致。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实现历史学科所特有的教育性功能,在历史课堂的生成性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考虑这个宗旨。
三、运用教学机智,动态处理课堂
所谓教学机智,是指教师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面对新的意外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措施的能力。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因此课堂更具开放性,非预设生成也就时有发生。教师不仅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提出问题来拓展教学内容,还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来拓展教学内容。如果学生的问题同课前预设一致,就按照课前设计的对策引导学生完成;如果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要考虑是否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益,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来安排和调整教学计划。对课堂中出现的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则应有选择地作出回应。 或教师亲自解答,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放开讨论,各抒己见。
面对学生的即时性生成,如果教师缺乏足够准备,将此问题或草草收场或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这样只会浪费极好的教学资源,也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及时捕捉到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巧妙引导学生,让学生展开充分的对话和沟通,因势利导加强情感教育,推进课堂教学生成,使课堂充满灵动、智慧和活力。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专题研究、讨论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中,注重学生参与的目的性、实效性,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体验的机会。对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注重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熟悉,启迪科学思维,揭示科学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历史教师正可以利用这些分歧,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例如,讲到《第一次国共合作》一目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苏联为什么派出人员,提供资金和枪械帮助中国国民党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们根据通过各种途径把握的知识,自己得出了十几个结论:国民党由于执行了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苏联才本着国际主义的精神,大力支持国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苏联愿与国民党联合,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力量还太弱小,且国共合作的局面已经形成,支持国民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支持中国共产党,而当共产党力量强大以后,还可以从国民党内部来把握政权,实现中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苏联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为冲破帝国主义的包围,壮大自己的阵营才支持、联合国民党共同反帝等等。所有这些观点,都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学总结得出的。这就使学生们在争论的过程中把握了更多的知识,开拓了思路,提高了学习爱好。
教育教学理念,踏踏实实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王程翔.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中学政史地. 2004.10
[2]徐仁云.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历史教学. 2003.6
[3]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4] 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