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润物 花开有声

2016-06-30 20:16郭兰英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郭兰英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31-02

阅读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阅读对学生来说是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方法、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可见,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课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结合实践我做了一些探索。

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教师我们深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知识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影响,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1.对比发现,引发思考。如在上《将相和》这篇阅读课文时,我从课题找切入点,不但做到了由浅慢慢入深,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伊始,我故意将课题错写成“将和相”。此时一双双小手都举起来了。我装着很吃惊的样子,问道:同学们,你们怎么啦?一生说:老师我想提醒您,您把“将相和”写成了“将和相”。我马上把“将相和”板书在下面一排,并对那位学生说谢谢提醒。我接着让学生比较两个课题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个“将”和“相”意思一样,但第一个“和”表示“与谁在一起”第二个表示“和好”。他们和好了,说明以前肯定有“不和”再到现在的“和”。

2.挖掘内容,促进理解。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为此,我运用三个结合。即:动与静相结合 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先让学生主动通过查(查《晏子使楚》写作背景)——找(找易读错、写错的字词)——释(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生字词语及重点词语)——分(理清作者思路,按一定的顺序分段)——结(归结课文主要内容),这样的“主动”学习,再到静态的“疑”(列出不理解的问题)的预习,达到生生间交流、师生间交流,在民主、和谐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学习知识,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阅读兴趣陡增,对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地熟悉,也加深了对课文信息的吸收。

疏与密相结合。以《将相和》这篇阅读课文为例:这篇课文主要写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主动地阅读,找到课本中的这几个关键词。尽可做到“疏”,梳理好顺序就行;对于文中两个人物个性的分析则要“密”。让学生单个读、分角色读、小组读等形式,再交流评价,做到密不通风。疏密结合,把握阅读材料。

张与弛相结合。任何一篇好的课文都有它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我尽量做到有张有弛,张弛相间。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语”。小学阶段的阅读活动节奏应以弛缓和富有变化为宜。在阅读教学中,对于重难点要“重锤敲打”,对于非重难点要“和风吹拂”。如《景阳冈》一课教学就用此法,深受学生喜爱。

二、加强阅读引导,注重养成教育

以前我把阅读教学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习惯用支离破碎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阅读课和讲读课混为一种);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将阅读教学变成智力训练,选词填空、变字练习等替代学生的阅读感悟;造成阅读课的功能走向偏失。通过多次观摩靳家彦,支玉恒,窦桂梅等语文大师的课和讲座,触动很大,从大师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看出,语文不仅是一种人文教育,还有着一种视而不见的教育,这也正是阅读教学“百花生就千般色 春风吹得满江红”的可贵之处。

萨特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诚然对学生的引导,应该包括对阅读的态度、阅读的习惯、阅读的理解等的引导,它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养成教育。这样学生才能将阅读的认识和情感“内化”为读书的自觉行为。

1.引导好问,生发智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

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出色的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推动感情的波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组织若干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在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发展思维。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教学可以紧扣“壮”设计教学主线,围绕“壮”可设计提问:“壮”是什么意思?“壮士”怎么理解?为什么把狼牙山五战士称为“壮士”?引导学生体会五战士的壮心、壮志、壮行与壮举。只提了把握主线的问题,其它更多的延伸,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质疑而产生了。

2.引导观察,激起共鸣。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首要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充分利用了知识的直观,通过媒体图片的展现,让学生对圆明园的辉煌及毁灭时的图片有了感观,进而转化为内心的愤怒,让情感达到共鸣,达到高潮,此时再进行激发学生的言语表达。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加强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与表达的能力。

三、注重评价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因为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与赏识,所以在阅读课教学中开展评价活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也是语文教育的一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建议: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1.活动引路,丰富体验。为力求让阅读资源“增值”,在平时的课堂实践中,我把握阅读活动的互通性,充分挖掘阅读因素,结合教材,适时、有机、恰当开展阅读活动课。比如三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知识学完后,我利用本单元内容开展“你知道吗?”“语文万花筒”“课文改编故事”“阅读体验等活动,丰富学生对阅读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究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燕子专列》等,学生将自己阅读感兴趣的课文编成故事说给同学们听,形成了阅读经验的共享和阅读观点的碰撞。学生也通过课文编故事学着慢慢的解读出内隐于课文知识背后的一些教育因素,久而久之,各种源于阅读教学 而又宽于阅读教学的活动能力,不知不觉的浸染着学生,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也逐渐体现。

2.自评互评,增进自信。每当学生畅所欲言,或叙述故事,或评论人物,或发表感想等阅读展示时,自评互评是相当重要的。因为,通过自评互评,使学生认识自我,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在欣赏自己成功的阅读体会,增进自信心,也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彼此认同、尊重理解与宽容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思想教育的极好机会。当然,每一次的阅读评价活动,不是为了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而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改善阅读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施展个性和才能。

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发现寓阅读实践活动与阅读教学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今后,怎样使阅读活动课,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地方;成为学生讲故事的地方;成为学生观点碰撞的地方;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地方;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这都是我要下大气力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诸多努力,能改变学生的阅读状态和阅读体验,带领学生共同语文生命体验的通衢,让阅读教学真正做到“细雨润物,花开有声”。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