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
【摘 要】 上世纪末,党和政府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新课程改革推向了一个高峰。也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深化;课程改革;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开展了10多年,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提高自身素质,为新课程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虽然大部分教师的素质是好的,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现代教育观念严重缺乏、部分教师道德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等等,教师的素质不仅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关系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成败。为此2014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育人能力。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质量才能提高,新课程改革才能继续进行下去。本文就当前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谈一下看法。
1.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觉悟、思想工作作风等,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灵魂,只有思想政治素质高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而目前少数教师集体意识、敬业意识、育人意识淡薄,甚至有在学生中宣言自由化思潮的,不利于党和政府的言论。这些都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关系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引教育和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高尚的道德素质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集中概括,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一起决定着其他素质的养成。当前,部分教师的不敬业、不精业的现象比比皆是,更有伦理道德败坏的教,这些都严重损坏了为人师表的形象,给学生带来的是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有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精神
3.法律素质
教师法律素质主要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行为以及运用法律的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而当前教师对法律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基本认识上,法制观念意识淡薄,少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有法不依,辱骂、殴打学生;甚至出现多例教师性侵学生的案例不仅严重影响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将法律的学习列入教师专业发展和业务培训的必修课,引导教师学法、守法,依法施教,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遵纪守法。
4.现代教育观念素质
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精神上的眼睛,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起指示作用,而相当部分的教师仍处在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阶段,认为教师是主导和权威,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动不动则“打是亲,骂是爱”这种观念显然是与新课改相悖的。不能运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办公软件的使用、电子白板等,导致现代教学设备闲置浪费,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因此在深化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
5.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心素质是教师做好工作最基本的条件,是教师事业成功的物质基础。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调研查发现,教师的身心健康程度与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成正比。而调查结果同时显示,51.2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9%的老师已经构成了“心理疾病”;根据我校教师的体检结果,对照《中国成年人体制标准》发现:优秀率为15.2%,良好为20.3%,合格为15.7%,不合格为48.8%。可见教师的身心疲惫到何种程度,这样的身心素质如何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如何完成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6.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教师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胜任教学工作。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系统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等。当前部分教师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其余的基本上是空白,不能很好的解决学生成长过程的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修养,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复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的素质不只包括上述七个方面,还有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合作交流、竞争意识等方面的素质。因而教师的素质不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教师的素质构成,才能真正针成为一名独具特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学习,要有学习的精神和学习的能力,从而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振兴民族、振兴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