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北偏北》是希区柯克的经典,它的悬疑设置、冲突建制对后来的电影发展都是很大的影响。《西北偏北》采用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模式,在剧情中找寻悬疑,利用三层认知达到悬疑惊悚的目的,在悬疑中抵达爱情的主题碰触。
关键词:希区柯克;悬疑;爱情;认知层级
作者简介:钟伟超(1987.4-),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1
《西北偏北》,单从电影名字来看就足够的悬疑,因为根本不能在大脑中反映出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希区柯克自己对《西北偏北》这个名字也没有很好的界定,可能是来自美国的西北航空公司,也可能是主人公桑希尔逃亡的方向——西北。
一、悬疑与剧情之争
就类型来说,希区柯克把它归结为悬疑惊悚片,但也有剧情片的意味。我认为恰是两者的合体,而悬疑要更多一点。这取决于观众的认知程度,观众知道的多了自然就少了悬疑。把它列入剧情片也不无道理,它的悬疑没有那么彻底,而是不断的调整着不同角色的认知程度,观众有时会被给予一个全知视角。到底什么是悬疑片?根据大卫波德维尔的认知层级理论,该片中大致可分为三个认知层级:中情局、桑希尔和观众。从开场到中情局出现的近40分钟时间里,中情局拥有最高的认知,观众其次,桑希尔最低,我们和桑希尔都会疑惑谁是开普兰,后来桑希尔被认为在联合国杀死了唐森而逃亡,此时中情局道出了原委,观众的认知层级和中情局一致了。此后大部分的时间里,只有桑希尔是局中人,其他人都是清醒的,此时的影片主要是剧情的推进。在影片后部,中情局的教授在机场告诉了桑希尔真相,此时三个认知层级一致了,但是导演随后又故意借助机场的轰鸣掩盖了教授和桑希尔的营救计划,让观众再次有了短暂的悬疑感。
影片中的主人公大部分时间处于低认知状态,他不知道的事情太多,而观众的认知程度被不断调整,在恰当的时候让观众知道真相,不至于因为过度的等待而离开,而观众即使知道真相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是希区柯克悬疑片的风格。
二、爱情与抗争的主题宣扬
《西北偏北》足够的幽默轻松,甚至背上了向流行致敬之嫌。但是,它仍然在不自觉中散放着隐喻的味道。“镜面高楼的长镜头坚持,高楼的玻璃里看到的是楼下的车流”,“街头的涌动的人流,人们抢出租车的场面,人们赶不上公交车的场面”,这两个镜头形成了一种对比,高楼的感觉是高冷、是一种规则,高高在上,不可撼动,人们有点拥挤混乱的生活片段给人的感觉有点无奈和渺小。所以,高楼和人流的对比显示了一种社会层级关系,更直白的说又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导演对小人物的关照,宣扬了一种抗争精神,不接受安排,不听从命运,努力捍卫自己的权利。从影片的故事来看,可以概括为中情局办案子牵扯进了两个无辜民众,并且可能会为了案件而牺牲掉对方。这种故事的讲述是在表明一种态度,中情局代表着正义,但却以正义为名行使者伤害,桑希尔和肯德尔是两个公民,却成了捍卫正义的牺牲品。
爱情是希区柯克悬疑片的一个元素,在影片的开头根本不会意识到爱情会被用来构建影片的高潮。桑希尔的逃亡途中遇到了肯德尔,他们的相遇还掺杂着欺骗和利用,但是他们就这么相爱了,故事继而发展为一场爱情保卫战,桑希尔为了救肯德尔不顾一切来到梵丹的住处,开始了他的营救,最终有情人也终成眷属。
三、经典与艺术的冲突建制
《西北偏北》的叙事模式没有脱离经典好莱坞叙事。经典好莱坞叙事长时间影响着电影创作,它讲求的是单一的叙事模式,以人物作为因果关系的中心来开展剧情,欲望作为目标推动剧情,目标的达成就构成了叙事的发展,就形成了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模式。在《西北偏北》中,从影片开始的桑希尔被抓就抛出了一个命题:谁是开普兰?这是主人公要达到的目标,所以影片围绕这个展开叙事,直接形成了桑希尔与梵丹的冲突。这个冲突的建制过程经历了开始的桑希尔被抓、逃跑、逃亡,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了肯德尔,在41号公路差点被杀,此时达到了冲突的一个小高潮。再后来,桑希尔知道了谁是开普兰,故事本该就此结束了,但是导演又给主人公抛出了一个爱情命题,为了营救肯德尔,桑希尔又返回梵丹的住处,他们展开了一场生死对决,最终的结局是梵丹的两个手下惨死,桑希尔和肯德尔获救,冲突的高潮就在此。该片的冲突不是简单的冲突堆叠也不是冲突的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次次的冲突建制过程,最终达到了冲突的高潮。
“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没有戏剧动机,这场戏抽光了所有的涵义和所有的真实性”特吕弗对41号公路上的暗杀戏作出如此评价。《西北偏北》是希区柯克的经典,它的悬疑设置、冲突建制对后来的电影发展都是很大的影响。希区柯克并不信奉“戏剧性真实”,在他看来有时候需要让一些画面来贡献视觉,不需要真实也不需要动机。这样的个性成就了希区柯克,也是他顽童的性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