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今昔物语集》中的天狗故事

2016-06-30 22:02郑婷婷曲朝霞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天狗

郑婷婷+曲朝霞

摘 要:《今昔物语集》是日本现存的最大的说话集,同时作为一部佛教说话集为了达到劝善戒恶的目的,除佛教故事外还收录了大量的灵异故事。天狗则在《今昔物语集》中首次担任了多个故事的主角,并且被赋予了独特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

关键词:《今昔物语集》;天狗;反佛法性;佛教的宽容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2

《今昔物语集》的内容由天竺(印度)、震旦(中国)、本朝(日本)三部分组成。共计31卷,其中第八、十八、二十一卷内容缺失,收录故事一千余则,是日本现存最大的说话集。第一到五卷为天竺部分,六到十卷为震旦部分,卷十一之后全部为本朝的故事。同时,《今昔物语集》作为一部佛教说话文学集,不仅收录了大量的佛教故事,也吸收了许多灵异故事。佛教大多通过荒诞怪异的故事向民众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修行解脱等观念。而《今昔物语集》的作者也是出于同样的意图,编纂过程中既吸收了中国元素,又融入大量本土的灵异故事,以达到宣传佛法、劝善戒恶的目的。天狗作为日本本土妖怪之一,在《今昔物语集》中首次担任多个故事的主角,充分展示了自身“恶的魅力”。天狗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卷第二十·本朝佛法中,标题中出现天狗名称的卷目为:

第一篇 天竺天狗顺水寻经声越海来本朝

第二篇 中国天狗智罗永寿越海来本朝

第三篇 天狗现佛身坐在树上

第四篇 某僧进宫祀天狗事败被逐

第五篇 仁和寺成典僧正见天狗化尼

第六篇 天狗附女体惑乱仁照阿阇梨

第七篇 染殿皇后为天狗所缠绕

第九篇 祀天狗的某僧传术与人

第十一篇 天狗捉龙王丧命

第十二篇 伊吹山三修禅师为天狗迎去

此外,卷十九·本朝佛法·第三十四篇(比叡山天狗报答僧救助之恩)中虽然标题中出现了“天狗”两个字,但是原文缺失,所以并未在上面列出。以及卷二十·本朝佛法·第十篇(禁中侍卫出使陆奥学邪术)标题中也没有出现“天狗”两字,但内容也是关于天狗的故事。笔者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主要通过列举、对比的手段分析《今昔物语集》中的天狗故事,探讨天狗在《今昔物语集》中的形象特征和独特的性格特征。

在《今昔物语集》中天狗可以变化为不同形态,行为活动多与人类相关。例如卷二十「 本朝佛法 」(天狗现佛身坐在树上)这个故事中,天狗就化作了观音现身在路旁的一棵大柿子树上,引人前来礼拜。“但是有一位人称光大臣的,是仁明天皇的皇子。这人博学多才,心性聪敏,闻听菩萨现身之事,心中颇不以为然:“真佛必然不会突然出现在树梢之上,邪魔歪道肯定不能支撑长久。”[1]所以天狗幻化成的观音佛像没有抵过光大臣的长时间凝视,最终幻术破解,显现出了真身为鸢鸟。鸢鸟是一种栖息于海滨、耕地等处,在空中绕环形飞翔,以鱼类、小鸟等为食的鸟类。日语中有一个这样的俗语:「鳶に油揚げをさらわれる」,意思是到嘴的肥肉被夺走的目瞪口呆的样子。所以《今昔物语集》中把鸢鸟作为天狗的本体的设计,就会使天狗这种喜欢恶作剧、顺手牵羊的无赖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今昔物语集》是一本佛教说话集,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佛法思想,而天狗作为一种反佛法性质的妖怪,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挠佛法的传播。僧人作为佛法宣传的主力军,所以在《今昔物语集》中记录天狗与僧人的故事数量最多,共四篇。标题分别是:「中国天狗智罗永寿越海来本朝」、「仁和寺成典僧正见天狗化尼」、「天狗附女体惑乱仁照阿阇梨」、「伊吹山三修禅师为天狗迎去」。在标题为「伊吹山三修禅师为天狗迎去」的故事中天狗的捉弄目标就是一位僧人。在美浓国伊吹山修行多年的三修禅师,不习经文,缺少慧根。所以在天狗化作佛像来接引他时信以为真,甚至在被赤身裸体绑在树上时,仍坚信是佛祖的考验。同样是化为佛像的幻术,这位僧人却没有光大臣那般的智慧,未识破天狗的妖术,最终被戏弄后发疯死去。

天狗所具有的各种妖力中,最重要的就是“幻术”。在多数情况下,幻术都是人的欲望的投影。在十一、十二世纪日本正处于净土宗兴盛时期,人们的切实愿望就是“往生极乐”——也就是渴望在极乐世界中实现重生。但是去往极乐世界的前提就是临终前的接引,这对修行者来说也是无限的荣耀。正是目睹到僧人对接引的欲望之深,天狗化作佛像接引三修禅师这样类似的故事,自然而然也就会发生了。

后世逐渐定型的“鼻高天狗”造型为男子形象,但在《今昔物语集》中还保留了女天狗形象的故事。「仁和寺成典僧正见天狗化尼」中天狗就化身为女尼姑,意欲偷走成典僧正的衣箱,但是法力不敌高僧,最后仓皇逃走。在另一篇故事「天狗附女体惑乱仁照阿阇梨」中,讲述的是一个天狗化为女子,诱惑高僧仁照阿阇梨的故事。“阿阇梨不知何事,走近女子身边,这时,女子一把揪住了阿阇梨,开口说:“这些年来,我实在是太想你了,求你救救我!”说罢就紧紧依偎在阿阇梨身上。……阿阇梨来到佛前祷告说:“万没料到,我如今困在魔网里了,我求求不动明王搭救我吧!”说罢,受挫念珠连连叩头,念珠几乎要被搓碎,额头差不多咳出血来。”[2]天狗作为反佛法的妖怪,自然会选择附身于女性、利用色相诱惑僧侣的方法来阻碍他们的修行。

天狗拥有一定的法力,可以变化为佛像、尼姑,也可以附身女性诱惑僧人,甚至有的时候灵力可以超过高僧。为了获得世人的尊崇或者实现自身的欲望,民间就出现了一些师从天狗,学习天狗的法术的人。《今昔物语集》中这样的故事共有四篇。分别是:「某僧进宫祀天狗事败被逐」、「染殿皇后为天狗所缠绕」、「祀天狗的某僧传术与人」、「禁中侍卫出使陆奥学邪术」。

首先分析的是「某僧进宫祀天狗事败被逐」,这是发生在圆融天皇时代的一个故事。天皇因为邪气久病不愈,多位高僧入宫作法都不灵验,在东大寺修行的一位法师被召进宫后,天皇的病霍然痊愈。疑惑的众高僧合力将其打败,发现原来他一直靠祭祀天狗以博世人尊崇。天皇知道真相后把僧人赶出了皇宫,与刚开始被敬如活佛般请进宫的模样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见,祭祀天狗邪魔歪道的人,纵能灵验一时,终究也得原形败露。

天狗使用的幻术即使最终被否定,但是就像魔术戏法一样,能够满足人一时的欲望,拥有迷人心魄的力量。所以世间也就出现了被这种神奇的幻术所迷惑,强烈渴望学习的人。《今昔物语集》中收录了两篇这样的故事,「祀天狗的某僧传术于人」和「禁中侍卫出使陆奥学邪术」。首先分析第一篇故事:京城中一位卑贱的僧人,专好旁门左道。住僧人隔壁的少年男子,非常羡慕他能够施展这样的法术,于是恳求僧人传授给他。僧人将他引见到一位老和尚那里,但是少年随身带了刀,在被搜身的过程中扎死了老和尚。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引少年男子而来的僧人万分后悔,痛哭着回家后两三天就突然死去了。人们称呼有这种法术的人为人狗,也就是人非人了,所以学习这种法术的人罪孽深重。但是,这些“法师”使用的幻术,都是类似艺人表演般小戏法。目的是为了受到世人的注目,与天狗带着恶意去戏弄世人的意图是完全不同的。

同时类似的情节在「禁中侍卫出使陆奥学邪术」中也有具体表现。名叫道范的侍卫在出使陆奥国催收黄金途中,在信浓国□郡的郡司家中见识到了摄取阳物的幻术。这个幻术原本是郡司对于道范和家丁的惩罚,因为他们对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产生了轻薄之意。道范却对这种下流的把戏非常感兴趣,回京复命之后重返郡司家中学习。以及后来道范学习的把侍卫变成狗,把旧草鞋变成大鲤鱼等虚幻小术都可以说明:这些半路出家师从天狗学习法术的人类,一是无法达到天狗那般使用各种幻术自由变化的高度;二是多为博世人眼球,娱乐性质比较强,没有害人之心。

此外,《今昔物语集》中记载的天狗故事不仅仅局限于日本,还有天竺、震旦天狗的故事。「天竺天狗顺水寻经声越海来本朝」中天竺(印度)天狗在越海前往震旦(中国)途中,听到海水不断发出佛教偈语。为了弄清真相,设法阻挠佛法传播,一直顺水来到日本境界,发现原来是比叡山修道者茅厕的水念出的经文声。最后,天狗决意去做比叡山的和尚,借人类之腹降临人世,刻苦修行终成为高僧。这也是《今昔物语集》中唯一一篇天狗被佛法感化,由恶转善的故事。因此,天狗并不是佛教的绝对敌人,而是一个可以被吸纳的对象。「中国天狗智罗永寿越海来本朝」则是《今昔物语集》的天狗故事中最有趣的一篇,自认为法力高强的震旦天狗智罗永寿来到日本,想羞辱一下日本的得道高僧们,惨遭连败后仓皇逃回了中国。这篇故事虽然彰显了佛法的威力,同时也充满了一种戏谑、幽默的喜剧氛围。故事开篇的天狗高傲自大,不可一世,最后却沦为跳梁小丑般的笑柄,这里塑造的天狗形象非常像一个淘气的孩子,非但没有被世人厌恶、唾弃,反而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从以上几个具体故事分析,可以总结出《今昔物语集》中的天狗是一种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妖怪,并且拥有客观存在的实体形象。例如被打败现出的折翅鸢鸟原形、利用幻术化身为尼姑、佛像、僧人等都是人类可以直接目视的存在。另外,天狗还是一种喜欢与人类产生交集,积极活跃在人类生活圈的妖怪。从京城到偏僻的乡村,从皇宫贵族到普通平民,从德高望重的高僧到无名小僧都与天狗打过交道。而且天狗不仅直接骚扰戏弄人类,还传授法术于江湖术士,公然反抗佛法,以期得到人类的供奉和推崇。

最后,在《今昔物语集》故事中重点突出的天狗的另一个性格特征就是——反佛法性。有天狗附身女性去诱惑高僧的故事,也有化作佛愚弄人类礼拜的故事,还有使人堕落修行邪术,引入天狗道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结局都是以天狗或者师从天狗者的失败而告终,目的是以天狗的失败来反衬佛法的权威和正统性。「天竺天狗顺水寻经声越海来本朝」中原本想设法阻挠佛法传播的天狗,最后被佛法魅力折服,转生重新走上了佛道。说明天狗作为一个反佛法的妖怪,改过自新后也可以被佛教容纳和驾驭,所以天狗不是佛教的绝对敌人,这也是天狗自身魅力所在,进而彰显了佛教的宽容性和正统性。

注释:

[1]张龙妹校注. 今昔物语集(日本文学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P169.

[2]张龙妹校注. 今昔物语集(日本文学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P623.

参考文献:

[1]张龙妹校注. 今昔物语集(日本文学丛书) [Z].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2]小峯和明校注.(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 36,今昔物語集.四)[Z]. 東京:岩波書店,1994年.

[3]杉原たく哉. 天狗はどこから来たか [Z]. 東京:大修館書店,2007年11月.

[4]久留島元. 「『今昔物語集』巻二十第四話考——天狗と天皇に関して」[J]. 説話·伝承学会,2010年3月15日 14巻、:P89~102.

[5]稲垣泰一. 「特集 ????の怪奇譚 ????から日本に来た天狗」[C]. ????遊学.東京:勉誠出版,2009年8月30日 5巻、P62~66.

猜你喜欢
天狗
倒过来更简单
天狗送的纸牌
天狗吃月亮
天狗食月等
天狗吃地球
浅析中日天狗形象
天狗吃地球
天狗望月
中日古代天狗形象考
可爱的折耳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