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点绛唇》的审美意蕴管窥

2016-06-30 12:25杜涓陈旖旎
戏剧之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意蕴舞者古典

杜涓+陈旖旎

【摘 要】审美意蕴在舞蹈作品中蕴藏着深刻的生命价值和审美意义,是评价一个作品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情感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舞蹈《点绛唇》审美意蕴的分析,论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意蕴的掌握在该种类舞蹈表演、创作中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点绛唇;审美;意蕴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54-02一、意蕴在中国古典舞表现中的重要性(一)意蕴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中国古典舞在“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中诠释内涵、抒发情感;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中表现身韵之美,体现气韵之美,传递传统文化之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他所呈现的内在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1]这对于中国古典舞蹈同样适用,中国古典舞蹈在发展中形成的神、形、劲、律等要求无不体现着意蕴的重要性。(二)意蕴是舞蹈与观众心灵沟通的桥梁舞蹈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传达舞者的身体律动以表达作品的思想。同时,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要有优美的舞姿,更要有神形合一的内在韵味。而能够让观众与舞者产生共鸣的就是这一感性认识——意蕴。意蕴是舞者与观众心灵沟通的桥梁,要使意蕴充分发挥其桥梁的作用,需注意以下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编者和舞者本身要准确把握舞蹈所应该展现的意蕴美;二是观众通过客观存在的舞蹈加以自己的理解形成独特的感性认识。在中国古典舞蹈中,舞蹈所传达的意蕴美总有一种高度的相似,如刚柔之美、动静之美、虚实之美、形神之美。所以,无论观众感知到的是哪一种美,只要在这座“桥”上两者的共鸣越多,就意味着舞蹈越贴近观众,同时也意味着观众离艺术更近。二、意蕴美的表现受多重因素影响(一)中国传统文化对舞蹈意蕴的影响中国古典舞蹈受传统儒、道家思想影响深远,讲求中庸之道,追求圆润与和谐。在舞蹈的外部形态上表现为特有的“圆、拧、倾、曲”的动态美感。在“圆”的韵味中表现为圆满、圆润;在“拧”的方面体现了阴阳二者的对立与统一;“倾”的方面要求在以腰为轴的基础上进行“斜移”的律动;而“曲”的方面表现和谐的动态美等中国特有的审美意境的追求。其中,中国古典舞蹈更是受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影响,“欲提先沉、欲快先慢、欲前先后”体现着对立与阴阳的转换。(二)中国传统女性角色定位对舞蹈意蕴的影响中国传统“男耕女织”文化的背后,中国女性在封建和男权的双重压迫下形成了无比坚强、坚韧、无怨无悔的特质,她们的个人诉求被压抑到最低限度。中国传统女性思想、性格对中国古典舞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下,越来越多的舞蹈作品以古代文学作品为依托,这就意味着古代女性的形象成为舞蹈所要表现的主体,同时也意味着在进行舞蹈创编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角色。(三)舞者的舞蹈功底和文化修养对舞蹈意蕴的影响舞者自身的舞蹈功底及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是表现中国古典舞蹈意蕴之美的基础。舞蹈的情感表达是基于肢体活动的表演艺术,在这个过程中要想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和价值,必须要依靠舞者良好的舞蹈功底和文学修养。二者得到协调统一,才能更准确地表现作品的内容及思想。三、中国古典舞蹈《点绛唇》的文学涵义及创作背景(一)《点绛唇》的文学涵义《点绛唇·寂寞深闺》是词人李清照其创作的一首闺怨词,以深闺女子独特的角度,运用多种抒情的手法,将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对自己年华将逝的愁苦之情表达出来。作者将“一腔惆怅”倾诉,似乎看到了一个柔弱女子驱不散、挥不去的寂寞。通过“一寸”和“千缕”的两次描写思念和哀愁,感受到这份寂寞孤独深深印在女子的心头。词的下阕女子倚靠着阑干,而一个“遍”字,则把这女子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所适从的感情描绘了出来。在词结束之时,一个“断”字饱含了女子深深思念所盼之人的念想,饱含了“怎么还不回来”的急切之情,更饱含了“还会不会回来”的浓浓的失望和悲伤。(二)《点绛唇》的创作背景该舞编导佟睿睿曾在其微博中做出过这样的表述:“点绛唇乃一词牌曲,最早是指汉代女子一点红的樱桃小口,只是一语双关把行为融入作品,女为悦己者容!君未归,我怎敢老去!”[2]这样的情怀在以古典文学作品中女性视角为编舞风格的佟睿睿编排中体现的细腻而又引人深思。舞蹈音乐的作曲者为该舞谱了一首意境深远的古典乐曲,而正因为这首曲子,舞者才能对作品有着更好的理解和内化。在内化于心的基础上,舞者通过扎实的基本功和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将舞蹈外化于形,与意境融为一体。四、《点绛唇》在意蕴审美方面的具体体现(一)中国古典舞蹈的结构美1.《点绛唇》中的段落之美舞蹈《点绛唇》根据角色情绪的起伏变化整支舞蹈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起、承、转、合”的表现手法。舞蹈在女子想念并盼望、等待丈夫归来的思念中开始,为该舞的“起”。此时女子的急切盼望慢慢转化为想象丈夫已经归来的甜蜜,用轻快的舞步和大幅度的肢体动作表达雀跃之情。在高潮部分,舞者用多个高难度技巧动作表达积郁在心中的爱,沉浸在自己的回忆和和想象和心爱之人一起生活的情趣——此为“承”。然而,感情并不是只有美好的念想,还有着盼山盼水盼不来所念之人的失落,为该舞的“转”。这种种复杂的感情都在舞者时而嘴角上扬,时而眉头紧蹙;时而潇洒激烈,时而低沉压抑。此时舞者大幅度的动作渐少,通过顿气和踉跄的步伐表达沉郁的深愁,最后以点绛的动作做首尾呼应,则为“合”。这样的痴心等待表达出坚定守候的中国古典女性的传统礼教美德。2.《点绛唇》中的构图之美舞蹈构图是营造意象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构图,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意象及意蕴。该舞蹈的开端在舞台上出现一束从上而下的白光和一个背对观众坐在椅子上的女子,而恰恰是这一束白光突出了女子的孤寂,漫无边际的黑暗像是那无尽的等待,舞蹈以“点”的方式强调深闺女子的寂寞与愁。随后,舞者像是听见呼唤,从椅子上起来以花帮步走了出来,右臂的立圆加上行进中转身来表达心心念念的盼望。舞者在借助花帮步的运动中,以斜线为主,带来了推进、直插、冲撞的情感色彩;在位移转中,则以弧线为主,体现了女性角色的柔美。在此后多以“转”的构图画面呈现。一方面,舞者用以“转”的形式清晰地表现着“运动”,而“运动”之后无论何种舞蹈造型都会更加突出,更加明显的表达“静止”。另一方面,“转”在改变身体支点的同时通常连接着下一个动作甚至悄然改变着舞蹈的感情色彩。舞者以原地转、位移转、手转、躯干转等多种形式在舞蹈上构建以“圆”为主的“面”,在有限的空间里表达、抒发着内心情感,在“转”中自顾自美,在“转”中独守眷恋。“点、线、面”结合的构图使《点绛唇·寂寞深闺》里面那个因爱束缚而向往自由,却又甘心为爱痴痴等待的女子穿越了百年来到了舞蹈上,让我们如临其境的感受到这真切的情感。(二)中国古典舞蹈的风格美1.《点绛唇》中的神韵之美“神韵”是舞者基于对舞蹈独特的感悟,通过内心的沉淀,以动态的舞姿或静态的造型呈现出来。“以神塑形,以形传神”的神形合一是中国古典舞蹈意蕴美的灵魂。从动态舞姿的角度上来说,舞者的每一次跳跃,每一个转身,每一次呼吸的起伏都蕴含着“神韵”之美;从静态造型的角度上来说,舞者只有通过对原作品展开契合的想象,才能将所要诠释的形象充分的表现出来,才能使一个简单的造型到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高度。在舞蹈的开始部分,坐在椅子上的女子好像听见丈夫的呼唤,频频回眸充满期待,但是屡次失望地轻轻摇头让人心生怜惜。在发展和高潮部分,她有时紧锁眉头,有时微扬嘴角;在跳跃、翻转等技巧动作中展现出不同于深闺少妇的快乐,在音乐哀婉时暗自伤神。在结束部分,舞者运用较少的大幅度动作,重在以神塑形。当舞者在一个转身后,眼神突然变得悲伤,右手和上身微微向前探,泪在眼中、苦在心里的情感表露让人感叹爱情的酸楚,但是,最后她拾起掉落的镜子又让观众感动于痴心等待。2.《点绛唇》中的气韵之美中国古典舞蹈的“气”和戏曲表演中以及武术中的“气”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从生理角度看,“气”由吸气和吐气两个部分,运用在舞蹈中就需要在吸气的时候将身体向上提,在吐气的时候身体向下沉。其中“气韵”还包含着舞者自身绰约风貌、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品最初表现“点绛”的动作时,舞者深深地吸气,将身体向上伸,而呼气时却是平缓的、慢慢的呼出,这样更好地表现了古代女子在思念所盼之人时的甜蜜。在这个舞蹈中,舞者凭借扎实的舞蹈功底和对舞蹈独特的理解,充分利用气韵,做到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里所讲求的“静中有动,线中有点”、“神形合一”、“以形传神”的内涵。3.《点绛唇》中的动作之美舞蹈动作是传递舞蹈意蕴的重要媒介。该作品开始的部分,舞者的动作以静坐、回眸张望等为主,动作虽简单但内涵却很丰富。突然,女子像是听见了所盼之人的呼唤,她小跑着、旋转着像一只美丽的蝴蝶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飞去。舞者动作轻盈,呼吸平稳,由此可见在舞蹈开始部分女子的情感是带着期盼的,情绪是比较稳定的。随着情绪情感的发展,女子在守候爱人的过程中,以大肢体动作,如“踹燕、翻身”等来表现回忆与丈夫相处时的美好光景。快到舞蹈结束部分的时候,舞者大肢体动作减少,与开头呼应,用踉跄的步伐回到椅子旁边,这与开头欢快的花帮步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最后舞者以点绛的动作结尾,画面定格在双手回笼,下颚抵着镜子,双眼半闭,这样的动作设计让观众感受到美的同时,也不免留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为作品的整体美感加分。五、结语意蕴美是中国古典舞蹈的灵魂,要想通过舞蹈展现出这种意蕴美,必须全方面地考虑如舞蹈构图、神韵、气韵等要求。在舞蹈《点绛唇》中,编导和舞者对文学原著内涵的准确把握,让诗词中的人物活了过来。而这也恰恰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趋势之一,以中国古典文学为蓝本,融入现代元素,用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深刻意义的舞蹈作品。在观众欣赏舞蹈、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编导和舞蹈也在不断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完善自我。作者简介:杜 涓(1977-),女,云南大理人,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陈旖旎(1994-),女,陕西汉中人,楚雄师范学院2016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

猜你喜欢
意蕴舞者古典
舞者
舞者
舞者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美丽舞者再翩跹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