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中恰时的“结”与“解”与人物塑造的关系

2016-06-30 11:14黄华
戏剧之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艾琳道德观米尔

黄华

【摘 要】维多利亚时代,女王对家庭的道德观念导致了王尔德《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与易卜生《玩偶之家》“娜娜出走”截然不同的结局——大团圆的主妇回归结局。由此,为了让观众对两位都曾做出“坏”行为的女性形象报之以认同感,从而达到其对新道德观的阐释目的,王尔德在剧中设置了精巧的“结”与“解”。 【关键词】家庭道德观;“结”与“解”;人物塑造中图分类号:I562.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053-01一、恰时的“结”与“解”王尔德精心思量过剧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以及每一个戏剧事件的起因、安排和过程,由此达到了对悬念的设置的目的。王尔德不仅达到了保持观众好奇心,以悬念推动剧情发展的目的,更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观众对两位女主角的认同感,塑造了两位令人又爱又恨的“良家妇女”形象,从而传达了自己关于人不是“非好即坏”的道德观以及维护家庭的重要性的家庭道德观。在这样的道德观的阐释下,王尔德把亚里斯多德所说的“结”在高潮中以“发现”和“突转”的方式解开——艾琳娜太太远走他乡,全剧终结。二、压力下的选择“人物真相只有当一个人在压力之下做出选择时才能得到解释——压力越大,解释越深,该选择便越真实地表达了人物的本性”[1],在《温》中,王尔德为剧中的两位女主角各自设置了一个高压环境让他们在选择中暴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从小遵循着清规戒律长大的温德米尔夫人,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无可挑剔的“良家妇女”,正在她深信她美满的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坚不可摧之时,却不断地受到爱慕他的达林顿勋爵的引诱和关于丈夫的流言蜚语的侵扰,最终听信谗言,决定与达林顿私奔,暴露了她其实毫不坚定的性格特点、对丈夫的不信任以及不堪一击的无知。由于误会丈夫的作为,及内心的不信任,一个“好女人”变成了一个“坏女人”。幸好,温德米尔太太只是因为自身的懦弱而出于报复心理才去投奔达林顿,由此在艾琳太太澄清她与温德米尔先生的关系以及奋不顾身地拯救之后她便如一只受惊的小老鼠一般回到了丈夫的身边。作为剧中唯一饱受非议的艾琳太太,一方面受到剧中男男女女的鄙视,另一方面众人却又都为她的优雅风度而折腰。在温德米尔夫人离家出走之前,艾琳太太由于背负着难以向人解释的秘密而与温德米尔先生密切往来,导致了人们对她的非议,只有温德米尔先生知道她的清白。然而,当她为了挽救女儿的婚姻挺身而出之后,唯一信任她的温德米尔先生也对她的行径勃然大怒。正是这样一个时刻被人误解的“坏女人”,却在矛盾最尖锐的时刻为了挽救女儿的婚姻不惜冒着可能失去重返上流社会的机会的危险挺身而出。如此,王尔德完成了艾琳夫人立体的形象塑造——她虽然为了一己之欲显得有些厚颜无耻,但毕竟在女儿的麻烦来临之时还是能勇敢地站出来承担一份不属于自己的耻辱以保全女儿的名声和婚姻,如此动人的善良,怎么能让观众不喜欢?三、“移情”于“坏女人”的剧作手法罗伯特·麦基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指出,让观众移情于“坏人”的方法,“首先就是给予他许多迷人的塑造,然后环绕着他设置一个既邪恶又宿命论的世界”[2],相形之下,他只是一个好“坏人”,甚至坏得可爱。此剧在公演之初原名为“A Good Woman”,意为“一个好女人的故事”,那么看完此剧,谁是好女人,谁又不是好女人,似乎都发生了颠覆。强烈的反讽意味使此剧别开生面,引人入胜。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艾琳娜太太。艾琳娜太太虽然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但始终得不到上流社会的承认。她是个曾犯过错误的人,但是我们亦可理解为她曾经为自己的爱情、幸福,以出走、抛夫弃女的方式进行反抗而追求自由。但不可否认,在对待自己原有的家庭和女儿时,她是很不负责任的。二十年来,她一直想回到上流社会,甚至参加女儿的生日聚会。在此层面上说,她也是自私的,她没有考虑过自己和女婿的关系可能会成为旁人眼中的暧昧,自己的现身会影响到女儿的家庭。但是,当她得知女儿做出了自己 20年前一样的傻事时,她说道“噢,不,这不可能!生活又一次重复了悲剧,为什么这种可怕的事还要发生?为什么现在要让我想起我一生当中最想忘记的时刻?”[3]虽然艾琳娜太太是个不负责任的母亲,是个背叛家庭的妻子,是个违背了上百个道德条款的女人,但经过这一夜,温德米尔夫人使“一个原本没有心的人有了心”。四、结语如果王尔德在戏剧的一开头就揭露了这对母女关系的秘密,那么观众首先会厌恶艾莉夫人曾经抛家弃子的行为,其次会憎恨她此刻还恬不知耻地利用女儿的关系企图重返上流社会的想法,最后对于坏女人舍身救女的行为也不会产生太多的感动,会认为是理所当然,就更不要说会引起“好与坏只是一念之间”的颇有哲学意味的探讨了。参考文献:[1]维维安·贺兰.王尔德[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77.[2]亚里斯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60.[3]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制作的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118.

猜你喜欢
艾琳道德观米尔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的近代命运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