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长期以来,风景写生作为国内艺术院校油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无需多说,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频繁增多,风景写生已经从过去为创作搜集素材的辅助性训练手段,逐渐过渡到完全可以成为独立创作作品,受到了艺术家的更大重视与投入,使写生有了在国内艺术创作从未有过的地位和认可,全国各地的画家写生活动已如井喷式涌现,以风景写生为主题的美术展览层出不穷,已显示出良好的文化和艺术发展态势。在这种形势下,油画风景写生教学就更加彰显出重要意义。什么是写生,为什么要写生,如何培养正确的写生思维和创作方式,如何观察,艺术的真实与自然的真实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就成为风景写生教学与实践必然面对的课题。本文拟从以上几个重要方面来说明:在今天,写生的意义即在于其已成为画家与自然交流的重要方式。
另外,风景写生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启发和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作业这般简单,通过与自然的面对面沟通与交流,逐渐唤起内心的感觉与感受,激发绘画创作的欲望,不断地在画面上寻找并纯化出属于自己的形式和语言,最终真正地实现以画家的眼睛观察自然,具备以艺术的方式进行独立创作,这才是学院教学和设置风景写生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因此,本文所讨论的问题并非仅局限于风景写生,而是在风景写生创作中如何发现和面对属于绘画艺术创作本身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写生不再是画一幅画的问题,而是应当把写生看作带有行为意识的一种艺术样态,即写生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重要的自我表达方式。
艺术的生命之灵如同人的精神气质一样浸化在躯体形态之中,而只有心智才能发现它的存在,光依靠视觉的功能是无效的,而心智其实是一种人类最本能最原始的能量,只要我们打破“眼见为实”的狭隘认知观,尊重心底的感动和自然与艺术的尊颜,写生便可成为艺术家以生命祭祀艺术的行为。
一、写生的意义
无论是何种艺术方式,其实都是艺术家个人表达的自由选择,它们之间本无高低对错之分,找到自己内心通往艺术和自我的道路,走到极致,才是艺术家真正应该面对的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我们将写生仅仅看作是一种训练手段,目的是为所谓的正式创作搜集素材,这使写生始终停留在习作与创作草图的层面,并没有把它上升到作品的高度,这种认识是很肤浅的。从美术史上看,印象派、野兽派、凡·高、塞尚、博纳尔、莫兰迪、弗洛伊德、贾科梅蒂等很多优秀艺术大师的作品都是通过写生的方式来完成的,这些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观察方式和生命体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图式和语言,并以此更新了美术史的视觉观看经验。
写生能够让艺术家触景生情,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感觉和感受,而感觉和感受则是一个艺术家精神和心灵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我们恰恰是在受到所谓的当代艺术、观念艺术影响之后,才忽视甚至抛弃了一个艺术家最本质的东西——感觉,而一个没有感觉或忽略感觉的人是很难成为艺术家的。写生应当是一个画家去发现和表达他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并将这种感觉和感受通过绘画语言转译到画面之上,在这个过程中,画家的天赋和心智、灵魂和悟性、知识和技巧都会互相交织在一起,并对作品的生成潜在地发生作用和影响,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而又艰辛的,也可能是瞬间的一挥而就,好的作品往往都是产生于画家单纯的心态和良好的作画感觉之中。
写生不单可以独立成为作品,其实写生也最为真实地反映了艺术家与自然之间的交流互动,一个艺术家是否真诚,是否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饱满的热情,在写生的过程和作品中一目了然。事实上,这些也都是今天当代艺术的一些普遍弊病。画家对自然必须要保持感受上的新鲜感,如果对一切都麻木没有激情和感觉又何谈创造呢?要在写生过程中能够把个人的精神状态,包括对现场的感受非常准确的表达出来并实现在画布上。写生不再是一幅画的问题,而是应当把写生看作带有行为意识的一种艺术样态,即写生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重要的自我表达方式。
二、关于风景写生创作中的观察
“绘画固然取决于你所看到的东西,更要取决于你怎样看它”。――伦勃朗[1]
当我们面对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和各种景观,如何在有限的画面中用艺术的方式去进行表达就成了首要问题。真诚是一个艺术家最基本的心态,你发现了什么,与之对应的是你想要发现什么。关注力似乎注定要停留在你真正感兴趣的层面,这就意味着画家必须首先要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点,通过这个点去引发写生创作的进程并将感受表达在画面之上,也就是说首先要在眼前的景象之中发现感兴趣并能构成画面的那部分,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伴随着感觉看到了“画面”。
我们在诸多大师如塞尚、凡·高、博纳尔、莫兰迪、弗洛伊德等画家的画面上,会很容易发现他们通过写生物象所观察的点的不同,并且又都具备各自语言图式的独特性,这最终导致了画家们绘画风格的多元化。不同的画家感兴趣的景物不同,想通过作品表达的兴趣点也不同,即使他们面对相同的景物、人物或者静物,所表达的兴趣点与观察角度也仍然会大不相同,这种因为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所造成作品风格的不同,恰恰是美术史的魅力所在,因此,如何观察,在什么样的角度和层面上去观察就是画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观察力和感知的敏锐度就是画家整体创作能力的重要考验。
一个画家眼中所看到的必定会与常人所见大不相同,通过事物的表象看到它的内在之美,将其挖掘与表现在画面之中,并且能够影响与引导观者的观看与审美,这是画家的专业能力和艺术实践的意义所在。绘画,作为‘看的视觉艺术,在写生过程中的观察,一定是带着感情的观察,选择特定角度的观察,经过画家眼睛筛选和过滤的观察,这是作品完成的重要前提,从根本上说还是画家怎样来看待和表现自然的方式和方法问题。
艺术需要创造,创造则需要发现,而发现必须要有眼光,眼光即是看待自然的方法。看法孕育了画法也造就了作品的风格和品格,因此,艺术家把在自然面前怎样去看、去感觉、去发现,并将其会通融化的提纯过程放在绘画创作开始且贯穿整个过程的第一位。“野兽派”绘画大师马蒂斯说“创造是艺术家真正的职责,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而观看就是创造的开始,观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2]在艺术中,真正的创造者不仅是一位具有天赋和才能的人,而且一定是一位为了特定的目标,成功地把各种绘画功能和因素综合安排在一起的人,艺术作品就是这种行为活动的成果。
艺术家要具备能够不带偏见地观看事物的勇气,这种勇气对于要像第一次看东西时那样看每一事物的艺术家来说是最根本的。如果艺术家丧失了这种能力,他就不可能用个人独创的方式去表现自我。看出每一事物的真实面目是通往创造的第一步,创造就是表现存在于我们自身的东西,每一创造性的成果都来自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艺术是模仿自然的,那么这种“模仿”就是通过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家把生命力灌注于艺术作品之中的方式来完成的。
三、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我没有改变自然,感情,影响了我的视觉的感情,向我指出的自然,和我塑造的自然一致。” ——罗丹[3]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所说的即是艺术中最根本的问题——艺术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在艺术中,抛开了人去讨论自然有意义吗?罗丹所说的自然是包含着人的自然。也就是说,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中的自然与客观的自然是保持着平行关系的“第二自然”。艺术家所创造的自然,是通过艺术家的感受与技能转译过后的自然,在这个转译过程中所依靠的就是激发艺术形式和语言表达的情感。艺术家在其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锤炼视觉经验使之自然地转化为绘画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纯化感觉的过程。最末流的画家也懂得绘画与自然的区别,绘画的力量不在于对自然的摹仿,而在于表现。自然和艺术同人们的距离似乎都同样的远,也同样的近。真正感受到他们的美,需要去体验。
培根说:“艺术等于人加自然。”这其中的人并不是指人的本性因素,而是人的智性因素。智性是超越常识的个性化体现,这种个性化体现是对审美形式的执着喜爱的价值追求,“艺术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从自然中提炼出形式已属非凡,但只有形式还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可见使形式具有意味犹如赋躯体予生命,由此看来,形式是艺术之体,意味是艺术之灵。
视觉艺术的创造并不真正依赖于眼睛,而是依赖于心灵。因为视觉摄入的只是图像,而只有心灵才能解读来自图像信息的密码,这也是绘画与照相的根本区别。绘画艺术的意义不在于形象存在的本身,而在于形象所负载的精神含量。
我们通常在很大程度上习惯把写生的意旨理解为对客观的如实描绘,这实在是一种误解,特别是在写实绘画中最难辨别。写实之实并不是只有视觉意义上的客观性真实,是靠辨认出来的,而主观性真实是由感觉得来的。艺术家要突破唯物思维的定式局限,不能只相信可见摸得着的,而不相信看不见摸不着的。在日常生活中,电、声、味、磁等都是不可见的存在能量,这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可见形态的变化,除了视觉的感官之外,对艺术家来说如同心理学意义上的心智能力,即感受力是至关重要的,这几乎可以取决于能否使技能升华为艺术手段的“催化剂”,正是这种意识培养与形成才使得艺术如同人的生命一样真实可信。
贡布里希说:“我不相信有艺术这种东西,而只有艺术家。”可见艺术品不可以离开艺术家而具有独立价值。因此,艺术的纯粹性和艺术创造过程中的“有机性”是关乎到作品质量的决定因素,而写生则是培养和检验画家这一素质的重要手段。
四、结语
自然是有生命的,是应当和艺术家的生命融为一体的,艺术家把自己的精神和生命感受融入与自然的交流和互动,所以写生其实也是艺术家通过绘画的方式重新诠释自己的生命。因此,写生的像是真实的像、精神的像,而不是表面的像、模仿性的像,否则画面就失去了生命力。
写生需要具有综合艺术素养的心智,是要从视觉生活中提炼与发掘美的形式和生命的气息,写生的快感是一种本能式的直抒胸臆,但是本能并不只停留在对造型规律和技巧的一般性能力和科学性的理解,而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升华和突破。艺术绝不是运用专业手段对客观视觉真实的实现,非写实艺术当然如此,写实艺术诚如此,对于画家来说,没有比写生再质朴的表达方式了。艺术家必须能在平凡中感动,在困顿中觉醒,只要我们的心智能够尊重来自心底的感动和自然与艺术不同的尊颜,并充分地理解和认识到艺术的真实与自然的真实之区别与联系,那么,写生便可以成为以生命祭祀艺术的行为,同时也是艺术家最为直接和最为质朴的自我表达方式,因为艺术包含着一种经由心灵与个体感受去发现和创造真正涵义的自由。
注释:
①杨身源、张弘昕编著《西方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4月第1版第225页.
②[西]毕加索等著,常宁生编译《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第16页.
③王天兵著《西方现代艺术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2页.
参考文献:
[1]贾涤非,著.画家画语——绘画随想[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6,1.
[2]忻东旺.写生——发觉形式中的生命.微信文章,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