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心理刻画赏析

2016-06-30 08:10王晓兰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

王晓兰

摘 要: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白夜》完成于1848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十年代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它也是一篇关于“小人物”的中篇小说。小说流露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将主人公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本文主要从小说的故事梗概、作家生平、写作风格及小说中心理刻画的精彩章节进行赏析。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文学创作;小说特色

在俄罗斯文学的历史中,有一位不可忽视的伟大作家——费·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众多的作品的中,中篇小说《白夜》虽不为世人皆知,但却是特点风格突出的、极有内涵的一部小说。它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白夜》表现出陀思妥耶夫斯基驾轻就熟的心理分析的才能。

一、作家简介

(一)生活环境

18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军医和彻彻底底的酒鬼,工作的医院地处圣彼得堡的荒郊野岭,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和孤儿院便是仅有的地标式建筑。这些景象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穷困者的怜悯深深刺痛着他的心灵,他也在和病人老人的交谈中了解了很多关于农奴制的事情。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病痛折磨其一生。他上过学,参过军,在退伍之后便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是沉湎于自我,过着充实激烈的精神生活的幻想者。《白夜》中的主人公就是这种“幻想家”的典型。

(二)写作风格

他擅于剖析人心,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更多的是社会中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他将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描写出来,同时也在小说故事构造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甚至自己化身于主人公。他强烈的善恶矛盾对比,给后世为人物进行心理刻画提供很好的榜样。

二、小说《白夜》简介

(一)故事内容

《白夜》讲述了一个俄罗斯姑娘,从小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但是对于生活之中的种种幻想与期冀,它与一个客房私定终生,本书记载了他们日夜心与心的交流。但是由于爱情的承诺他们互相又回归了。

(二)思想情感表达

这本小说表达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那些美好事物美好感情的渴望,他极力赞成并且书写这种人人都应有的美好、但同时又为孤独痛苦的现实和苦苦挣扎而不得出路的命运所困扰的“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和暗示了幻想者如果再度沉沦干虚幻的梦境时,等待他们的是梦境醒了之后的悲伤。这本书写出了一种批判性的感觉。

(三)小说中的心理刻画手法

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而本篇小说的主人公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述边对自己的讲述设问,然后解释、辩护,有问有答。似乎一个人扮演了两个人的角色,一个人的意识变成了两个人的意识。

我突然觉得很孤独,遭到大家遗弃,大家都不再理我。当然罗,谁都有理由问,这个`大家,指的是谁?因为我虽然在彼得堡住了八年,可是几乎一个相识也没有结交上,我要结如目识干什么呢?没有相识,我对彼得堡金城也一样熟悉。,“咳,还不是因为他们离开我,一个个泪到消黔业墅去了!请原谅我这话说得粗俗,不过眼下我的心绪实在不想用高调儿......”。(《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短篇刁锐集·白夜》)

这种“对白”的形式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创的先河。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行文中大量使用独白句、独白段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这使心理动态和人物语言不再单调分离,而让读者完全感受一种仿佛作者完全隐去,不表示任何观点或意见,而全让人物各自表露思想,进行争论的感觉。

三、作用

(一)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在一个层面上,作家采用心理描写更多是将重点放在对主人公的性格的刻画之中,小说中每次和纳斯金卡的相遇对话和独处时的思虑,都清晰地了解到他的性格特点。男主人公是彼得堡的一个穷知识分子,是社会的弃儿,而且连个姓名也都没有,他过着“灰蒙蒙的半透明的生活”,他自欺欺人,靠着幻想过日子。而作家将他就是塑造成这样一个可怜可悲的幻想家,他拥有的就是一个悲剧的性格,他的悲剧性格决定了他在现实面前必然扮演悲剧的角色。而我们对于主人公的身世或者历史并不是通过作家的介绍得知,却是从他两次大段的自白中知道的,而这与其说是个人“历史”,不如说是他的思绪和心理活动。

(二)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

基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他在小说中一方面重视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悲愤抗议黑暗现实;另一方面宣扬否定自己,同现实妥协。这种矛盾的两极成就了小说主人公心理畸形变态的“二重人格”。他细致刻画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清透更发人深省,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和理想色彩。

小说深刻地暴露了幻想者美好的梦境有多么苍白,揭示出主人公悲剧性的处境和必将悲剧的结局,生动地描绘了现实生活使幻想者思想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暗示了陷入梦想而难以清醒的幻想者只有走向生活才能得救的真理。

(三)对揭露社会现实的作用

作者以整篇的篇幅来表现幻想心理,并探索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白夜》中的男主人公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边缘,距离城市中心遥远,无法融入。于是孤僻成性,他的心灵依旧空虚而抑郁,但夜晚的一场艳遇使心灵被刺激得兴奋和无措起来。虽然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喜欢的女孩子被她的“旧情人”从自己身边轻易带走,但他仍以爱的牺牲的情感升华来填补了爱情失落的心理缺口。作家笔触深入内里,抓住人物内心在瞬间闪过的下意识、无意识的反映,集中地加以动态描写,而点点滴滴也在揭露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放任和抛弃,使这些现实生活的朦胧边界的“小人物”凸现出来,同时也为了敲醒那些沉溺于幻想中的幻想家。

参考文献:

[1]赵宁.从《白夜》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终极追求[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02).

[2]沈喜阳.“来如春梦几多时”——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白夜》[J].阅读与写作,2008(07).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