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体验对庐隐创作的影响

2016-06-30 07:48李婷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童年爱情

李婷

摘 要:庐隐创作取材及风格的形成与其个人体验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童年经历、“五四”风潮、爱情婚姻对其影响深远。在此过程中,庐隐也逐渐以新女性的视角对女性生活和命运进行了关注,从而造就了庐隐式的感伤。

关键词:个人体验;庐隐;童年;爱情

庐隐作为中国第一批现代女作家之一,以其庐隐式的感伤笔调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而其感伤笔调的形成与其个人遭际密切相关。

一、童年时代对其创作的影响

观照庐隐的作品,不难发现其童年记忆在其作品的深刻印记。无疑,庐隐的童年满是伤痕与不幸。其出生之日恰逢外祖母离世,于是从小便被视为不祥,母亲无心哺乳,只将她托于一乡下奶妈。两岁时因长了一身疥疮,奶妈见其可怜,提议带其回乡下去养,“如果能好呢,就送回来,死了呢,那也就算了,母亲听了这个提议,竟毫不踌躇地答应了”。母爱的缺憾贯穿于庐隐整个童年生活,对其心灵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其自传性质的代表作品《海滨故人》中,主人公露莎的那位对自己的女儿不闻不问,时常呵责的母亲无疑就是庐隐母亲的折射。

父爱的缺位是庐隐童年又一不幸。在庐隐的自传中,曾提及庐隐三岁时,举家搬迁至湖南,途中庐隐终日啼哭,招致父亲厌恶,将其投至海中,所幸被一名听差救起。庐隐由是感叹:“假使那时便葬身于江流,也就罢了,现在呢,在人生的路途上苦挣扎,最后还是不免一死,——这一支灰色的眼镜戴上后,使我对于人生的估价是那样无聊消极。这也是庐隐自传中唯一一次提及父亲。由是在庐隐的作品中,对父亲角色的塑造往往“惜墨如金”,即使少数需要塑造父亲角色,也往往表现出其残暴、丑恶的一面。如《父亲》中的“父亲”这一荒淫无耻的反面形象无疑可为其代表。家庭的温暖确实让庐隐作品中塑造的家庭关系也极为疏远冷漠,这也造就了庐隐孤僻高傲的性格和忧愁不安的心绪。由是不难理解其《寄天涯一孤鸿》、《寄燕北故人》等作品中对不断的苦闷情怀以及命运感喟。

二、读书时代对其创作的影响

进入中学,庐隐的命运开始转折,她有了朋友,不再孤身一人。“我们居然成了大名鼎鼎的六君子了,不但是我们一班里的六君子,而且是全学校的六君子”,活泼和豁达的一面由此展现出来,也是这份豁达才使其不至于被童年的痛苦生活打压得一蹶不振。而在大学期间,庐隐又结识了年纪相仿,志趣相投的朋友,被称为“四公子”。其成名作《海滨故人》中的四个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大学时期的“四公子”。大学时值五四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作为当时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来说自然受到巨大的感召。庐隐首先便与留日青年林鸿俊解除了婚约,凸显其思想解放的自觉。她的作品中也塑造了一批受到新思潮影响的女性冲破封建家庭的禁锢追求自由的女性。如《蓝田的忏悔录》中的蓝田和《歧路》中的张兰因不满封建家庭的束缚而离家出走,表现出叛逆的精神。茅盾曾说:“庐隐,她是被‘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的,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庐隐,她是‘五四的产儿”。露莎、曼丽、素璞、亚侠等一系列五四时代的产儿,她们拥有追求人生意义的热情,却始终苦闷徘徊着。正如五四运动似的,尽管热烈却也空虚迷茫,这也正是那一代的人身上的共性。所以也只能感叹“我心彷徨得很呵,往哪条路上去呢?我还是游戏人间吧!”。这些女性虽然对旧社会充满了不满,自身也深受新思想的熏陶,但终究陷入虚无的情绪中。庐隐个人的悲哀这时与时代的悲哀呼应起来。若说个人的感伤悲哀与童年的遭际息息相关,那么时代的悲哀又使作为时代女性的庐隐感受到与个人理想的差距。因此,庐隐的悲哀是建立在个人和时代的共同背景下的。

三、恋爱婚姻对其创作的影响

庐隐的有三段爱情,其一是与表亲林鸿俊的婚约。这纸婚约说到底还是庐隐对于童年无爱生活的一种反叛,是对其母亲看低林某而激起了庐隐的一腔义愤,二者并无太深感情,所以后来庐隐提出解除婚约也是意料中事。而其于郭梦良、李唯建的爱恨纠葛才是庐隐感情经历中影响最为深刻,也最为令人非议。前者受到非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郭梦良已有一个家庭包办的妻子,而后者则是女方大于男方的九岁年龄。这两段婚姻无疑都是世俗观念的一次惊世叛逆。在这两段感情中庐隐进退两难,旧有观念的束缚与感情选择的自主,情与智交织冲突。正如其作品中丽芬感叹之语:“人间永远只有缺乏啊,情与理永远是冲突的,我们可怜的人类只有死在这冲突下了。”①在庐隐的作品中,情和智的冲突屡屡存在,这是其积郁的情绪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发泄只有在作品中有所寄寓与表达。

终其一生庐隐的生活始终与不幸、坎坷、愁苦联系在一起,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她作品中的悲哀、感叹、苦闷。庐隐作品的风格与其童年的经历有关,与其性格有关,与时代有关,也与其的不寻常的感情经历有关。童年的无爱,“五四”的风浪、感情的磨难,短短三十六的年的人生中庐隐诠释了一位女性是如何在悲苦中挣扎和迎难而上的。在其作品中自然也就形成了宣泄愁苦的习惯和以悲为美的审美取向,由是造就了这庐隐式的感伤。

注释:

①萧枫.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一)[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12,第224页。

参考文献:

[1]庐隐,金理.庐隐自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1.

[2]庐隐.庐隐精品选[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3.

[3]庐隐著,凡尼,郁苇编[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4.

[4]乔以钢.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钢自选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0

[5]萧枫.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一)(二)(三)(四)(五)[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12.

猜你喜欢
童年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连环杀手爱德华·盖恩犯罪动机的成因探析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再议回归快乐童年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
幼儿园户外联合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开展研究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