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普西宾舍

2016-06-30 10:12吕彬
建筑技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棚屋格伦屋面

吕彬

格伦·默库特,1992

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建筑师格伦·默库特在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的肯普西镇(Kempsey)附近的乡村里为玛丽·肖(Marie Short)女士设计了一间住宅。80年代,他买下了这所住宅并将其扩建;90年代,他将这所住宅南边原有的一间传统木质棚屋改造成为一间宾舍,即本文所分析的肯普西宾舍。

格伦·马库特

澳大利亚建筑师,1936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56~1961年在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学习建筑学,197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创办事务所,1992年获得阿尔瓦·阿尔托金奖,2002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格伦·默库特的作品聚焦澳大利亚本土,关注风向、水流、温度以及光线等自然因素。他的早期作品受到密斯·凡·德·罗的精致简约风格的影响。70年代中期后,密斯风格触碰到传统澳大利亚建筑的形式与原则,在交融中得到补足和充实。随着阅历增长,格伦-默库特更加关注本土历史和土著居民的文化。80年代早期以波纹钢为表皮的轻巧住宅成为其代表作品。除此之外,格伦·默库特孩童时期源自父亲的思想启蒙和对澳大利亚本土自然景观的痴迷与热爱,也成为影响其建筑风格和思想的重要因素。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指环境要素决定建筑的设计方式、建造材料和技术方法。以此为基础,建筑师可以与环境要素进行一场活泼生动的“对话”。肯普西镇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内陆地区,气候条件极端,夏天炎热冬季严寒;降雨量很大,非常潮湿,昼夜温差最高可达30℃。因此,在肯普西宾舍的改造中尤为关注建筑自身如何应对极端的气候条件。

建筑形式的“因地制宜”

肯普西宾舍原为一间以传统方式建造的矩形小木屋。这是典型的澳大利亚传统棚屋,空间基本单元包含简洁的屋架结构。它们为实际需求——遮阴、庇护、防御而建造,用作储藏农耕器具、肥料以及农产品,没有复杂的空间组成、繁复的建筑装饰、完美的几何划分以及诗意的建筑理念,反映了本土的材料使用方式和建造技术特征,呈现当地的生活习俗、反映实际生活需求,以遮阴和通风回应当地的气候。

澳大利亚传统长棚屋的空间尺度适合羊毛的修剪、捆装工作,其高度利于热气流的上升,依靠通风来降低室内气温,屋面的倾斜角度使雨水汇集于排水槽管而不会滴溅,架空的地面隔绝了地表的潮气同时为家畜提供了栖息空间。如果两个以上棚屋并置,它们的屋面之间则通过附加的落水管道相连,雨水通过排水槽最终导入附设于外墙面的波纹钢集水罐内。棚屋的长侧面通常位于迎风向,从外部看似乎是封闭的,而其实在其墙面的填充板之间会间隔的留出缝隙以提供适宜的采光和通风,使这种传统建筑具有适宜的被动式太阳能通风系统。

材料组织的“因地制宜”

肯普西地区出产大量耐用木材,木材工业同时也是该地区的主要产业。肯普西宾舍在改造中,保留了原有棚屋中使用的木材,并用木材加以修缮和扩建。架空的平台采用木板,有利于雨水的渗漏排出;建筑墙面采用木质框架,由木板竖向排布而成;柱、屋架和椽子均采用木材,构成木框架结构。格伦·默库特根据结构位置的不同选用了不同的木材,以深灰色油性涂层对木材进行防腐处理。肯普西宾舍在改造前是用以修剪和储藏羊毛还是用以储藏农耕器具,取决于地面是否以木板铺设,但这已经无从考证。

建造技术的“因地制宜”

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用树枝和大块树皮建造可供休息的庇护所。在澳大利亚炎热的季节里,这些小型结构提供了最基本的庇护:底层架空以防潮和防止白蚁虫蛇啃噬,屋顶提供遮阴,建筑尽可能四面开敞以增加空气流通。

格伦·默库特采用类似的方式对原有棚屋进行更为完善的改造设计。冬天,建筑的门窗可以完全封闭以保暖;夏天,门窗可以完全敞开以通风。建筑以短木桩架空使地板底部空气得以流通。走廊的屋顶以及北向的山墙面在夏季遮蔽了中午的阳光;而在冬天,由于太阳角度变低,阳光仍然可以照射到室内带来温暖。屋顶采用波纹钢,屋面的凹槽组织了雨水的排放。

建造几何

肯普西宾舍在被改造之前是作储藏用的棚屋。在尊重和保留的原则之上,格伦·默库特发展了棚屋所带来的原初性力量。因此,肯普西宾舍所遵循的建造几何是以棚屋这种原初性建筑为基础的,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与对神庙的崇拜和对模数的强调所代表的理想几何。

棚屋遵循建造本身所带来的几何关系,而没有过多的附加要素。这类传统建筑的建造目的更多的是为使用而非展示,反映了一种“真实”的建筑品质,其所带来的力量是简单而强壮的:它重新定义了场地,通过建造一种结构形式,提供了一处遮风避雨的场所,赋予场地与环境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强调了归属权和领域意识。即使是一个极小的棚屋,也可以创造一个与自然环境相对的属于人类的世界。

同样是由殖民者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内陆地区建造的,与肯普西宾舍原初形式相同的棚屋展现了这种建造几何:最简单的矩形空间,地板和墙面均由细长的木板排列拼接而成,木质椽子以600mm间隔平行排列,木质板条垂直置于椽子之上,支撑瓦楞式的金属屋面(波纹钢),构成屋顶的结构;建筑采用双向坡屋面,便于自然排水。与之不同的是,肯普西宾舍中增加了走廊、壁炉和灶台烟囱,四榀屋架将平面等分成三个部分使形式更为简洁,两侧短边墙面开设相对的洞口或者完全开敞以增加空气流通。

空间组织

位置和方向

宾舍位于主屋南面一片稀疏的树丛中,一棵大树的庇荫之下。建筑沿正南北向布置,如同指南针般指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一个方向都有其自身特点和设计的可能性,与太阳轨迹和自然环境相关。

四个方向的设计

在北面,宾舍向外延伸形成一个遮阴避光可休息的敞廊。敞廊创造一个介于室内和室外环境之间的灰色空间。敞廊面向不远处的主屋并且略微高出地面,引入西面傍晚的阳光。煮一杯咖啡,远望落日熔金。

在南面,宾舍拥有一扇宽大的窗,倚窗而憩,室外阳关照耀、明媚妖娆。

在东面,宾舍东南角的位置是一榀屋架宽的入口,度过漫漫长夜,等待每天的日出。屋顶在这里略微悬挑,地板向外稍许延伸,以三级踏步与场地相连。夏有凉风,冬有暖光,东向的门与南向的窗使这里自然形成了一个早餐的空间,为清晨的宁静之所在。

在西面,宾舍面向那棵遮阴的大树,树影斑驳,乌声清脆。建筑师在这里增加了一间小室,包含了淋浴间、卫生间和洗手池;燃气设备和热水器也被设置于这间服务用房中。小室在保证必要私密性的同时使主室更加自由和开敞。

过渡和等级

为了区别于北面敞廊处的“入口”,格伦·默库特在西侧小室的东北角开辟一处空间作为通向主室的门廊;并在门廊与场地道路之间设计了一条坡道以方便轮椅通行。如此,场地道路蜿蜒穿过树丛与坡道相连,逐渐上升至宾舍的地面高度,门廊在这里形成一个过渡空间,实现室内外的转换。

室内布局

东侧主室:四榀屋架将主室空间划分为三个部分:北侧入口空间,与西墙正中壁炉相对的起居空间,以及与东向入口相对的早餐区。橱柜和书桌沿西墙依次展开。从平面上来看,敞廊为建筑增加了尺度相同的第四个区域;屋面采用波纹钢并与主室屋面斜交,屋檐的出挑长度和角度既满足夏日遮阳又保证冬日采光需求;敞廊四周安装了纱窗。冬日,人们的生活集中于室内的起居空间;夏日,敞廊则成为人们偏爱的地方。无论炎炎烈日还是暴雨连绵,总有闲适自得的归处,即使恶劣天气也不再那么令人无所适从。

西侧小室:小室由门廊、洗衣间和衣帽间、卫生间和洗手池、淋浴间四个部分组成。淋浴间与宾舍主室相隔,拥有一扇外开的转角窗,窗台高度略高于人体腰际的位置。小室的平面形式并不规则,看起来更像是挖凿而成的一个个洞穴。与敞廊相似,小室同样是波纹钢屋面,与主室屋面斜交,排水沟置于两者之间。不同于主室的木质墙面,小室采用波纹钢作为墙面外表皮,以强调其功能的差别。

读书评析

本书作者西蒙·昂温(Simon Uwin)选择格伦·默库特的肯普西宾舍进行分析研究,不仅缘于这位澳大利亚建筑师对建筑在环境适应性尤其气候适应性的关注和重视,同时来自这座简洁的建筑对“原始”的表达也给作者带来的触动和欣喜。肯普西宾舍不同于本书诸多案例的特殊性在于其“棚屋”的原型,以传统的建筑形式来对抗恶劣气候条件,使得建筑的原初性力量格外彰显。

建筑的环境适应性表达

澳大利亚本土建筑随时间流逝而积淀下来的环境适应性及其内在逻辑成为格伦·默库特的设计标准。风向、降水、光照成为决定建筑位置、形式和结构的因素。建筑构造材料的选择、采光通风量的确定以及建筑是否有必要架空等等问题,均是建立在建筑师对自然气候的尊重态度的基础上。而其建筑通常的单层设计也是以低矮平直的视觉形式来表达对澳大利亚开阔空寂的自然景观的真诚回应。肯普西宾舍的改造正是在这种建筑理念影响下的作品,四个不同方向的针对性设计是建筑师在回应气候适应性方面最漂亮的答案;宾舍中运用的波纹钢屋面,在格伦·默库特的建筑作品中反复出现,刚柔并济,易于拆装和运输,轻巧,不需要繁重的支撑结构,凹凸纹路有利于排水,正是应对澳大利亚大量降水的有效围护材料。

在格伦·默库特看来,环境适应性不仅表现在建筑如何应对极端的气候条件,同时表现在建筑如何将澳大利亚爽朗的自然风光引入室内。肯普西宾舍中将室外的旖旎景色以温和的态度纳八室内的设计表达了建筑师对自然法则的洞悉。建筑并非是对自然的对抗,而是融于自然同时容纳自然,不应影响人对自然景观的享受。光线、气流、水、声音、色彩、气味,这些与生命有关的因素也是建筑不可或缺的内容。肯普西宾舍中敞廊北向而设:闲坐于屋檐之下,屋外日落暮云、雨声鸟鸣、花朵和泥土的清香、树叶和枝蔓的落影,风景未必只在远方;早餐空间倚南窗向门廊而置,也有揽屋外之景干身旁的深意,自有一种拥一方天地,隐于自然的闲适自得。如此,建筑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带来与自然融合的诗意的栖居,不失为建筑师对环境适应性最好的诠释。

建筑的原初性表达

格伦·默库特说:“我在简单空间中同样可以学习到美,学习到容纳、安全、观景台、庇护所以及物质性等等这些概念。”棚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简洁的建筑形式,没有复杂的空间组成、冗余的装饰和繁琐的陈设;建造方法忠于传统工艺,建筑材料的使用忠实地反映材料自身特性;只为遮阴、庇护、防御、储藏而建造;建筑以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命状态存在着。在棚屋之中,仍然包含传统的空间叙事方法,展示本土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反映实际生活和生产需求,甚至是人们的信仰和追求。棚屋以赤裸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建筑自身所拥有的生命,而不是人们浓墨重彩为其书写的传记;它温柔而安静地存在在那里,却包含真实而完整的生活状态,其所代表的力量如同一束束照射在土地之上的光芒,静谧而强壮。

肯普西宾舍引发我们的思考:当建筑剥离华美的外壳,剔除其他影响因素,剩下的是什么?棚屋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所包含的是建筑不可或缺的内容:定义领域,提供庇护。这两者或许是棚屋建造之初就具备的功能。棚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栖身场所,并且通过建立领地的方式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环境;同时,棚屋在提供庇护方面具有更多的意义,创造了基本的生活空间,遮风挡雨,躲避灾难;材料朴素而原始,技术传统而有效;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寻求情感的归属和精神的栖居。凉风穿枝叶而过,引来鸟鸣蝉和;暖光洒落花朵,撩拨露水弹落;屋外若有此景,那么棚屋更蕴含了一种丰富强壮的生命状态。纵使雨水肆虐土地,却也得一方天地,注视着自然最凛冽的模样。综上所述,棚屋以实用性为目的而建造,直接反映材料和建造方式,这种看似“简单”的建筑本身揭示了一种“真实”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则是建筑原初性的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棚屋格伦屋面
寻找荒野棚屋
澳一家九口与世隔绝住棚屋过田园生活
夏日城乡三景
夏热冬暖地区老旧建筑屋面的防水翻修
屋面渗漏修缮的基层要求及施工规定
传奇航天人约翰·格伦
光伏屋面及其安装
找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