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县通关镇卡房村环境综合整治研究

2016-06-30 01:26雄,潘
环境科学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墨江垃圾污染

曹 雄,潘 宇

(1.云南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4;2.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4)

墨江县通关镇卡房村环境综合整治研究

曹雄1,潘宇2

(1.云南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4;2.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分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成因,总结了墨江农村环境整治现状。深入调查了卡房村污染状况,核算了污染负荷,摸清了污染原因,提出了对其进行农村综合整治的思路和措施,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关键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染调查;污染核算;对策措施;整治效益;卡房村;墨江

1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成因

1.1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1.1.1落后的生产方式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t,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1.1.2清洁能源使用率不高

当前墨江县大部分农村使用的生活能源主要还是靠上山砍伐木材、农业秸杆,清洁能源如沼气、太阳能等使用率不高。这样即因砍伐了森林破坏了生态,又因这些不清洁的能源利用率不高,污染了环境[6]。

1.2农村社会群体因素

1.2.1农民自身因素

农民群众认识不够。广大群众期盼有良好的卫生环境,但主动参与意识还有待加强,公共环境卫生意识比较淡薄,乱倒垃圾、乱停乱放、乱穿马路、随意损坏环卫设施等现象比较普遍,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现象依然存在。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总体不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7]。

1.2.2基层政府环保职能缺位严重

当前农村环保工作主要靠县市级环保部门,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环保考核机制,但乡镇基本上未配备专门的环保队伍,落实工作还是以县市环保部门为主,使农村环保工作在工作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很难将各项环保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基层干部认识不够。部分镇村干部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环境就这个样”在少数基层干部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临时应对的思想比较严重,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污染控制等问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9]。有的镇、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敷衍塞责,走过场,对老百姓的宣传教育未做到全覆盖和常态化,为检查考核而突击整治仍然是部分镇村的主要做法。

1.3社会发展环境因素

1.3.1不合理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是农业污染产生的根源

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10]。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资源家底不清,对自然的利用缺乏动态真实的了解。另外,农业技术的选择缺乏环境政策制约机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几乎失效。

1.3.2农村金融体系妨碍农村发展

由于商业银行逐利的本性,20世纪90年代,商业银行逐步撤离山区小县城;农村合作社等金融组织,由于自身管理机制不健全,20世纪90年代后期,无论是小县城还是广大农村,都销声匿迹了。乡村的金融业严重发育不良,导致资产要素逸散和贬值,导致各种闲置资源与资金不能有效整合,更导致“资金短缺,融资难”妨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由于涉农金融系统的发育滞后,生态农业产品因价高、销售网络不健全、政府补贴不到位等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12]。

1.4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资金短缺是困扰农村环境保护整治工作的突出难题。农村环保和卫生整治需要各级政府投入一定的配套资金,部分镇街还没有设立农村环境保护整治专项资金,一些行政村集体收入较低,难以落实,即使有投入也是杯水车薪。资金严重不足,存在环卫设施缺失、陈旧、破损或设计不合理等现象,影响了整体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16]。

1.5政策机制因素制约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突出以饮用水源保护、农村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秸秆综合利用、人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等为重点的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真正确立法律手段在管理农村环境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法律制度上保护农村环境不受污染。

1.5.2加强农村环保服务体系建设

要切实加强农村环保队伍建设,在镇级环保机构和人员配置、培训工作方面下大力气。可尝试在一些规模较大、污染较重的镇增设环境监管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工作。逐步在村级设置专(兼)职环保宣传员和环保卫生监督员,明确职责、权利、义务,并给予一定的环保工作经费,确保镇、村环保工作到边到底。要加强农村环保干部和宣传员的培训,提高素质,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环保工作需要。

2墨江农村环境整治现状

2.1工作机制基本健全

一是建立工作机构。县乡两级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各村明确具体责任人, 673个村(社区)组建了公共区域保洁员队伍,全县初步建立了县、乡、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级网络,做到了有人管事[18]。

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了《墨江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墨江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推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联点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户的责任制,严格实行县对乡镇、乡镇对村、村对户的三级评比机制,坚持每月排名,奖罚兑现,做到了有章行事。

2.2硬件基础有效改善

积极争取支持,整合项目资金,加强农村环境硬件建设。投入5000万元提质改造县城垃圾填埋场,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解决垃圾再度污染的问题。镇村筹资为农户购置垃圾桶,修建垃圾焚烧池(堆放池),各乡镇配备垃圾运输车,在主要道路两旁和镇区修建了垃圾池,乡村环卫设施得到改善。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沼气池以及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加快农村人畜粪污治理。屋边、路边、水边“三边” 绿化全面启动,完成县乡公路绿化57km、村道绿化38km、庭院绿化5700户。

优秀的经典作品总是从人类生活中汲取力量,又将这种力量化为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西行漫记》记录的不仅仅是红军长征中的那些人,那些事,而是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长征精神,许多故事会在历史的长河里慢慢褪色,而永恒存在的是情操、信仰、奉献、牺牲,是不朽的红色精神。

2.3整治脏乱初见成效

一是清除垃圾“治脏”。在重点区域、重点村先行示范的基础上,全域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积存垃圾清运行动,共清运陈年垃圾 8000余t,垃圾围城、围路、围屋的现象得到基本解决。

二是整顿秩序“治乱”。在县城区大力开展以整治交通秩序、占道经营、违章建筑和绿化提质、净化提标、亮化提档为主要内容的“三整三化”行动,城区形象进一步提升。在乡镇镇区强力推进以拆违、马路市场整治为重点的专项行动,拆除私搭乱建构造物10万m2,镇区面貌明显改观。

2.3.1农村生活垃圾

长期以来,墨江县农村生活垃圾由各农户在院坝自行堆放,自然降解。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染,一直困扰着农村发展和村容村貌的建设。由于农村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相当一部分农民只能乱扔乱倒垃圾,污染了河水和地下水。不但严重影响村民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对此,2008年以来,墨江县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二是职能部门制定可行方案。要求有关部门转变工作作风,对农村垃圾污染现象不可熟视无睹,要制定相应治污措施。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近年来加大了资金投入,在乡村建立垃圾中转站或有条件的村自行建立垃圾处理厂,使乡村垃圾问题得到根本改善。

2.3.2农村生活污水

墨江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主要采用城镇集中治理、乡村集中治理以及少数示范村集中治理和分散治理模式,总体上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21]。一是规划引领。规划前期,充分听取了群众意见和建议。二是规范操作。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和要求,对10万元以内的项目,村两委召集村民代表大会通过;1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投标,项目公开、透明、规范化操作。三是宣传发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会,听取群众意见,组织安排相关人员到先进村参观取经,使污水处理、环卫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四是明确职责。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照考核目标的各项工作,全面分解,细化任务,落实到人。

3项目区通关镇卡房村污染状况及原因

3.1卡房村概况

通关镇位于墨江县西南部,距离县城44km,是墨江两个建制镇之一,又是墨江县的次中心城镇,辐射着墨江县近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阿墨江与把边江之间,由北往南延伸的一条大山梁上,其东部和西部分别与联珠镇、普洱县隔江相望,北靠景星乡,南接鱼塘乡。卡房村隶属墨江县通关镇新武社区,位于集镇区西面,距离通关镇4km。

3.2自然环境概况

3.2.1水文水系

项目区属于红河水系,卡房村南侧有一条河流,当地称曼干河,曼干河汇入把边江。把边江为墨江与镇沅、普洱、江城县的县界江,发源于南涧彝族自治县,自北向南,过景东、镇沅两县,于团田乡西北部入县境,沿墨江、普洱交界南流,至文武乡南部转向东流,流至与泗南江乡的榄皮河交汇处出境,往南注入李仙江。过境里程317km,流域面积1470km2。

3.2.2气候条件

墨江县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全县2/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1/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北,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冷暖不太分明,有四季如春之称,干湿季明显,雨量充沛。每年11月—次年4月,因受大陆高原西部干暖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雨,空气干燥,为干季。5—10月,受印度洋孟加拉湾潮湿气流和北部湾太平洋潮湿气流的影响,降雨日多,形成雨季。

3.2.3地质地貌

墨江县地质地层形成较晚,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出现,其中以中生代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的泥质岩、紫色岩、红砂岩类最为突出。其次为古生代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的泥质岩、碳酸盐岩类。而新生代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较少。全县八大岩类均有,其中泥质岩类占37.7%,紫色和红砂岩类占44.67%,普通石英质岩类占14.38%,碳酸盐岩类占2.14%,基性岩类占0.9%,中性岩类占0.03%,第四系占0.12%。项目所在卡房村位于山顶平地,整体地势向西倾斜。

3.3社会经济概况

通关镇辖17个村(居)民委员会,287个村(居)民小组,全镇共7450户,27456人(其中农业人口5797户、24163人,30家单位,非农业人口3329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回族等,其中汉族和哈尼族分别占总人口的40%和45%。全镇国土面积549.6km2,森林覆盖率达58%。全镇现有耕地面积5275hm2(79125亩),人均耕地0.173hm2(2.6亩),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和苦荞为主。

项目区所在地卡房村隶属于通关镇新武社区。全村共有农户39户,人口187人。国土面积2.00 km2,海拔1430.00m,年平均气温17.80℃,年降水量111.50mm,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13.533hm2(203.00亩),其中人均耕地0.073hm2(1.10亩)。有林地146.467hm2(2197.00亩)。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生猪贩卖为主,2011年人均纯收入5238元,人均有粮食395kg。

3.4村庄环境现状

(1)饮用水源地

卡房村村民饮用水为集中式供水,由通关镇自来水厂直接供水,通关镇自来水厂水源为红豆树水库,位于通关镇集镇区东南面,距离集镇区约4km,水源点位于山间,人与牲畜都不易进入,饮水安全能得到保障。

(2)村落污水

卡房村整体在山顶,南北方向较为平整,东高西低,村庄分为两排,中间以村庄主干道分开,农户房屋较村庄主干道高,生活污水出农户后排入主干道两侧,随地势往西流出村进入村庄西北部大沟,最终汇入曼干河中。主干道两侧有简易排水沟。由于村庄位于山顶平地,雨季时大面积地表径流主要通过主干道南侧排水沟从村庄排出,现有简易排水沟断面较小,无法及时排出,造成整个主干道漫水,且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的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冲入村庄主干道上,雨季过后大量泥沙沉积在主干道及两侧排水沟中。农户生活污水直接漫流至主干道两侧简易排水沟。

(3)村落垃圾

卡房村所在通关镇垃圾填埋场正处于可研阶段,拟在通关镇设置垃圾中转站,由镇统一清运至垃圾填埋场。

现场调查发现,卡房村距离通关镇4km,由于村内无任何垃圾收集设施和清运设施,目前村民生活垃圾大部分堆放在村边道路及村庄内的空地,有集中垃圾堆放点2个。露天堆放的垃圾由于无任何防护措施,致使垃圾容易随风吹散,而逢降雨时垃圾得不到及时清理,则随雨水冲入沟渠内,不仅引起排水沟、管堵塞,其中一个堆放点紧邻曼干河,雨季来临时,垃圾直接被冲入曼干河中,对曼干河造成污染。另外,垃圾滋生的蚊虫影响村庄环境和村民身体健康。

(4)畜禽粪便

卡房村生猪养殖较多,为各户圈养,平均每户10头。现场调查显示卡房村畜禽养殖情况如下:大牲畜70头,生猪421头,家禽500只,各户都建有沼气池,畜禽粪便全部进入沼气池中发酵后,沼渣定期清运至农田。另卡房村位于山顶平地,居民房屋侧边即为各家耕地,有些农户猪圈直接背朝自己田地,猪圈中产生的粪便尿液等直接从预留孔中流出进入自己的地里,由于各户都有沼气池,且零星排放的粪便直接进入耕地,畜禽粪便利用较为充分,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只是耕牛在出门劳作及回来的途中会在道路上留下少量的粪便,雨季随雨水进入周边环境,影响环境卫生,且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5卡房村污染负荷核算及主要问题分析

3.5.1村落污染源分析

(1)农村村落污水

卡房村共有人口187人,根据现场调查,卡房村供水方式为自来水,根据“生活源产排污系数及使用说明(修订版201101)”(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普洱地区生活污水人均产污系数COD、TN、TP、NH3-N分别按47.00g/人·d、9.44g/人·d、0.73g/人·d、7.34g/人·d计,污染物流失率取70%,则卡房村生活污水污染负荷产生量及流失情况见表1。

表1 卡房村生活污水污染负荷核算表 (t/a)

(2)农村生活垃圾

根据现场调查,卡房村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为村民日常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以0.5kg/人·d计。参考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垃圾溶出率取15%,其中有机成分、氮、磷的比例分别取10%、0.5%、0.2%。则卡房村村庄生活垃圾污染负荷产生量及流失量见表2。

表2 卡房村生活垃圾污染负荷核算 (t/a)

(3)畜禽粪便污染

卡房村畜禽养殖以牛、猪为主,其中大牲畜(牛)701头,猪421头,家禽500只。根据《农村能源生态工程设计施工与使用规范》,畜禽日排粪便量(鲜重)见表3。根据《全国总量核算技术方法》,畜禽养殖COD、TN、TP、NH3-N排污平均值(g/p·d,折纯)分别是:大牲畜:665、42.6、15.5、7.20;猪:90、5.7、2.0、0.63;家禽:2、0.3、0.1、0.2。目前村民将畜禽粪便排入沼气池发酵,绝大部分得到回田利用,平均流失率取2%,则畜禽粪便污染负荷核算见表4。

表3 畜禽粪便量(鲜重)

表4 卡房村畜禽粪便污染负荷核算表 (t/a)

表5 项目区污染负荷流失量汇总表

(4)项目区污染负荷年流失总量

项目区污染负荷年产生量及流失量汇总见表5。

3.5.2主要环境问题

(1)污水排放沟网不完善,雨水排放不顺畅,无污水处理设施

村内主干道两侧排水沟较为简易且断面较窄,不能满足村庄现行的雨污合流排水体制,造成雨季雨水混着泥沙漫流至路面,导致泥沙在道路上沉积。另各户与主干道两侧排水沟之间无支沟,各户生活污水随地面漫流,影响村庄整体环境。村庄无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在西南角汇集后随土沟流入村庄北部小河进入曼干河,最终进入把边江。

(2)无垃圾收集设施及清运体制

村内无任何垃圾收集设施,垃圾会随风乱吹或随雨水冲入排污沟内,不仅容易堵塞排污沟,污染空气,滋生蚊虫,影响村民身体健康,而且落入的垃圾也对水体造成污染。

(3)少量畜禽粪便散落在主干道上,影响村庄环境质量

少量大牲畜粪便散落在主干道上,在雨季时容易造成粪便流失,且易滋生蚊虫,影响村庄环境,且粪便很容易落入排污沟内进入村庄小河中,增加水体污染负荷。

4卡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思路和措施

4.1总体思路及目标

4.1.1总体思路

从村落的现状着手,重在解决村落存在的环境问题。根据卡房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该村村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源头控制村落非点源污染、改善村庄卫生及生态、人居环境为目的,从解决村庄排水入手,完善村庄排水系统。收集村庄污水,解决雨季雨水水淹村庄的现状,收集的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进入新建污水处理系统[28],初步沉淀处理后随现有生态沟渠进入周边环境,减小对水体的污染。其次建立完善的村落垃圾收集清运系统,加强村落垃圾管理,使垃圾得到行之有效的处置,改变村落脏、乱的现状,垃圾经收集后由垃圾车统一清运至通关镇垃圾中转站。最后加强畜禽粪便管理措施,对主干道上的粪便及时清理。过程中根据生态学原理、环境工程技术及循环经济理念,充分合理利用现有物质能源和自然资源,提高农村废物的多级循环利用。管理应用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村非点源污染防治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及政策保障体系,力争将卡房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靓丽风景线,也为区域内的生态村建设提供示范。

4.1.2整治目标

参照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的生态县建设及环境优美乡镇指标体系的相关标准及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考核验收标准[30],结合卡房村村落现状,通过卡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程项目开展,有效遏制农村环境污染加剧趋势,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落,使村民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等综合素质也随之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技术和支撑。

4.2对策措施

4.2.1强化污水收集处理,改善环境质量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涉及范围广,环保资金支持范围有限。为提高工程建成的实际示范效果,建议积极申请其他资金支持,对村庄道路、清洁能源、生态绿化等方面作工程补充,以充分发挥工程实施效果。工程建设完成后,管理很重要,建议落实相应的管理运行制度,由村委会负责建立、建全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建立长效机制,调动村民的环保积极性[31]。

4.2.2建立监管保障机制

建议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注重非工程措施的作用。只有将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二者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运行管理与综合利用方面要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既要保证工程的运行效果,又要对工程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缮,避免人为破坏,以确保工程的自然稳定和永久生存,达到工程的预期目标[50]。

4.3具体措施

4.3.1严防污染向农村转移

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法,坚决制止各类重污染行业向农村区域转移,注意农产品加工和养殖污染的治理和防控。对全市城区生活、医疗、建筑垃圾和各类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去向情况开展调查,掌握情况并严格监控,防止向农村扩散。建立农村环保机构,有利于加强环保执法检查和环境治理。同时,将环保工作的实绩纳入对农村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努力推进农村的环境管理和生态建设工作。

4.3.2培训和教育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改善施肥方式,调整化肥品种结构,采用高效、复合、缓效新化肥品种,增加有机复合肥的施用,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的使用,以减少化肥对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在农药污染防治对策上,要加强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推广和应用,重点是限制高毒性、高残留农药的市场销售,提倡低毒、高效、低残留量新农药,进而减少有机农药的使用量[34]。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施药技术推广应用,倡导合理施用农药,不断减少农药造成的水环境污染。在调整种植结构上,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倡导无公害农作物生产,做到从种子到食品的全程质量控制,完成从地头到餐桌的革命。

4.3.3加强养殖业环保治理

主要推广沼气池,将农作物秸秆、家畜粪便等用作沼气池原料,是解决养殖业粪便污染问题的成熟方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主要推行“畜—沼—农”畜禽养殖模式,实施包括粪污前处理系统、粪便分离处理、厌氧发酵系统和沼气净化利用系统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同时要求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或生化处理,要求实现达标排放,务必做到不造成污染事故。

4.4效益分析

4.4.1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一般是潜在无形的,通过本项目具体工程的实施,可有效地改善村庄脏、乱、差的局面,村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提高,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充分体现。此外,项目的实施将对周围村落具有典型的宣传示范作用,能形成辐射效应,为今后该地区农村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对削减曼干河汇水区范围的污染物流失,削减入曼干河污染负荷,进而改善流域水质,促进流域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4.4.2经济效益

将有效改善村落环境,降低村民的疾病发生率,提高人们健康水平,间接减少村民的医疗费用支出。能改善集镇环境,为来通关古镇旅游的游客提供良好的留宿环境,使之成为大山包自然保护区旅客的最佳中转站。能为通关镇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且能带动农特产品的销售,带动通关镇旅游业的发展,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存水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缺少的局面,节省灌溉费用;沤肥池的建设,也将提高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率,减少化肥的使用,间接节省化肥的投入。

4.4.3环境效益

通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能使卡房村生态环境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基本控制农村垃圾和粪便污水的排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继宁.美国发展小城镇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05(3):144-146.

[2]吴晓军,高继明.日本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与借鉴[J].甘肃农业,2006(12):114.

[3]杨书臣.日本小城镇的发展及政府的宏观调控[J].现代日本经济,2002(6):20-23.

[4]庞少静.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环境污染与控制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12).

[5]张雅静.茶陵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调查与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3).

[6]李际.西部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农村能源建设[J].经济研究参考,2003,50(3):36-39.

[7]孔源,韩鲁佳.我国畜牧业粪便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治理能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6):92-96.

[8]江传杰,王岩,张玉霞.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河南畜牧兽医,2005,26(1):28-31.[9]谢涛,陈玉成,于萍萍.禽畜养殖场粪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综合治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24-525.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N].新华网,2006-02-21.

[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我国农药污染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环境保护,2001(6):2-4.

[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保护司.中国生态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48-64.

[13]李克明.中国西部地区环境现状及其根源[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10(3):133-137.

[14]孙学兰,夏荣早.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建议[J].江苏环境与科技,2010,17(12):21-23.

Study on the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Kafang Village, Tongguan Town, Mojiang County

CAO Xiong1,PAN Yu2

(1.Yunnan Provinci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Center, Kunming Yunnan 650034, China)

Abstract:With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 of countryside h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en facing huge pressures. Kafang village, Tongguan town, MojiangCounty, Yunnan province, was used as a case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treatment. The pollution state of Kafang village was deeply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the reasons that resulted in the pollution. The pollution load of the village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the proposal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ow to control the pollution in the village were put forward.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benefits were analyzed in the end.

Key words:rur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rectification;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benefits of pollution control; Kafang; Mojiang

收稿日期:2015-06-23

中图分类号:X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16)04-0052-07

猜你喜欢
墨江垃圾污染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倒垃圾
墨江县总工会:举办职工乒乓球比赛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