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
(江城日报社,吉林 吉林 132000)
网络时代特刊版面需要新思维
□刘巍
(江城日报社,吉林 吉林 132000)
当今的中国已经把“互联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越来越感受到新媒体从内容到形式的冲击。作为报纸新生代的经济特刊类版面,应该怎样面对来自新媒体和市场两个方面的考验,突出自身优势,闯出一条新路呢?
我们来看看网络时代,经济特刊类版面面临哪些冲击:
第一是传播内容上的冲击。传统特刊版面以行业为主导,通常分为汽车、地产、商业、健康、旅游等专业版面,稿件的内容以服务性为主,但是缺少互动和反馈,还处在记者编辑自说自话的状态。而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内容选择上更加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服务性更强,针对客户的需求制作内容。很多公众平台客户端只为有特定需求的用户提供信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己任,因此,也就得到读者的认可,把读者发展成了用户,把阅读体验变为了营销的一部分。
第二是传播形式上的冲击。传统媒体特刊是以报纸等平面媒体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然而,随着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单纯通过报纸传播的效果已大不如前。而网络媒体主要以手机为传播媒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交流互动平台已经占据了社会主流传播渠道。根据有关统计显示,城市生活中微信的人均单日使用次数是7.8次;42%的微信用户每天阅读5篇或更多微信文章;75.2%的用户关注微信号的原因是符合兴趣;80%的用户在朋友圈看内容;85%的用户向朋友推荐过自己关注的微信号。而全国微信用户已经超过5.6亿,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平面媒体的冲击是巨大而又不可回避的。因此,再以单纯的平面媒体传播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了。
第三是营销方式的冲击。传统特刊以经营软文广告为主要创收渠道,通过自身的传播媒介为客户设计相应的活动,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实现广告创收。受传统媒体的局限,营销的效果并不能清晰地以数据反映出来,因此对客户的吸引力也就逐渐减弱。而互联网媒体的营销参与感强,互动性好,关注用户的体验和需求,而且营销成果可以用数据量化,这就使得广告客户愿意选择新媒体开展营销。
那么,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真的没有出路了吗?并非如此,只要传统媒体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改造媒体的传播方式,发挥自身传统优势,依然可以抵御互联网媒体的冲击。作为传统媒体的“特区”,特刊版面可以在新媒体探索上先行一步,闯出一条新路。
要建立特刊新思维,首先要打破给报社写稿,只为完成任务的传统思维。树立每一篇稿件都是为读者服务的观念,写稿、编辑稿件的出发点都要围绕为读者服务。过去的平面媒体缺乏互动意识,虽然拥有数十万读者但是并没有把这些读者变为自己的用户,对他们的需求了解不够,他们对文章的评价无从得知,也就造成了关门办报、自说自话的局面,读者逐渐流失。因此,平面媒体可以从特刊版面入手,增加报纸的互动性,报纸结合网络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读者的需求,再与客户协作,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读者对报纸的关注度和忠诚度。
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的传播途径,满足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的阅读需求。现在很多报社都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但是内容大多是重复报纸上的文章,这样的传播形式就无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特刊版面可以结合自身特点组织自己的公众平台,重点关注老百姓的医疗、教育、娱乐、旅游等信息,传播形式可以打破传统媒体文字加图片的老套路,引入微场景、动漫等新形式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信息,满足各年龄段读者的需求。
除了增加与读者的互动外,与商家的互动才是做活特刊版面的关键。网络时代特刊版面要实现以新闻吸引读者、以活动创造效益,就需要与客户形成真正的合作营销。在与客户达成合作意向之后,要使用除了平面媒体之外的微信、微博、公众号等一切报社可以利用的传播平台,对客户的产品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营销。每个员工都应该把为客户营销当成自己的工作,利用自己朋友圈传播客户的信息。在这方面,吉林《江城日报》经济特刊部与广告部就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互动模式,在刊发了客户的广告后同时为客户制作精美的“微海报”便于在微信上传播,同时发动全报社数百人都利用朋友圈传播客户的信息,使宣传力度倍增,尤其是让客户看到了在报纸上投放广告的附加值,通过微信传播的广告还有互动报名链接,用户的反馈以及订单在后台一目了然,也增加了客户的信任感,对今后继续与报社合作增强了信心。
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平面媒体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必须主动求变,适应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提供给用户更新鲜、更实用的内容,才能在困境中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实现报纸的转型升级,适应新的传媒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