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如
怎样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出若干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谈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当前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育教学中,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轻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视课本知识,轻视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轻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养等。其中,教师要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武装自己,理论和实际联系,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研读课程的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教师要研读新教材,把握课程的总的要求,教师经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就能胜任教学任务。
三、精心的备课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教师要上好思想品德课,首先要备好课,教师备课好比在指挥战士组织战斗,经过反复的研究,直到认为满意了才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确立大的备课观念,实现多维度地备课。教师要备教材,备课程,备学生,也要备自己。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需要放在第一位,思考和研究怎样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学习的注意力,怎样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怎样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学习形式,怎样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等。
好课的标准其中的一条就是展示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个性美。教师要用教师的个性美感染学生,感动学生,影响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把握住教学中的难点,把握教学的模式,追求教学的品位,寻找教学的内涵,发现教学的真谛。教师备课的时候要寻找到教育教学的整体美,并充分展示教育教学的整体美,并在教学过程中焕发自己的教育教学情感和激情。
教师要进行科学研究,如果教师的思想中有科学研究的思想,那么教师也容易上出精彩的课来。教师要实现课的预设和生成的统一,备课的时候充分一些,科学一些,课堂上的生成就会更加真实,更加有效,更加卓越。
四、用好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运用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为课堂教学打好心理基础。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可以运用不同形式的课堂导入,可以进行音乐、诗歌、谜语等课堂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的导入,教师要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导入的时候,采取学生喜欢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喜欢的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投入课堂学习中来。
五、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创造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发挥出创新精神创造出条件,让课堂教学更加开放而富有生机和活力。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这样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高教学的效果。
1.课前重视知识的搜索和整理
在讲解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围绕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后的时间,通过查找报刊杂志的资料,网络的资料等,掌握一定的数据和图文的资料,帮助学生熟悉和领会教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可以开展班级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广泛搜集知识,并通过网络将搜集的知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地整理,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出来,让课堂教学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过游戏娱乐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组织学生产生愉快的体验,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的才能,教师可以在讲解“法律护我健康成长”时,组织学生开展四个方队的擂台赛,组织学生形成四个活动小组,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保护的四支队伍,让各个队伍阐述各种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的现象,保证各个过程中都很有秩序,保证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而发达。
3.教师运用音乐感动学生
在影响学生成长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学生的思维的源泉力量,有了音乐的教育,学生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智力的发展。教师在讲解家庭的主题的内容后,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感激父母对学生的养育的恩情,将当下流行的《感恩的心》和《天下父母心》送给学生的父母,让学生首先跟着老师有感情地欣赏这首歌,再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灵魂得到洗涤,心灵得到浸润,境界得到提升。
4.巧妙设计疑问,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要保证学生学会提问。结合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创造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创造问题情境进行思考,发展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思考的材料研究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的知识。
5.采用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创新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新的亮点。教师要带领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塑造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打破思维的定势,产生学习的体验,提高教学的效果。
总之,教师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带领学生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研究,积极探索,让思想品德课程焕发出夺人的光芒,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苑双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