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霆
许麟庐(一九二六至二〇一)
山东蓬莱人,中国花鸟画家、书法家、古今书画鉴赏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花鸟画研究会会长,北京中国书画社名誉社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山东蓬莱、四川嘉州、河南开封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等。
自幼秉承家学,酷爱习书作画。一九三九年后受益于溥心畲先生在绘画、书法理念和技艺上的指点,一九四五年拜齐白石为师,伴随左右十三年,得其真谛。他从事笔墨丹青六十余载,博览研读近万家历代名家作品,吸收了石涛、朱耷、吴昌硕等诸家的笔墨技法,创造性地吸收了民间艺术和京剧艺术并融入自己绘画之中。经半个多世纪的刻苦敬业,形成了个人独特艺术绘画风格。其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传略被载入《一九八五至一九九一年世界名人录》和《一九八七年大洋洲及远东世界名人录》。
[编者按]
中国画大写意鼻祖可以追溯到唐代的王洽。宋代梁楷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明代青藤、白阳开创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新风。清赵之谦开创了“金石派”大写意花鸟画。之后的400多年间,涌现出了八大山人、石涛、黄慎、吴昌硕、任颐、齐白石等众多自成一格的写意画大家,创作了无数水墨写意画珍品,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
齐白石是20世纪我国最负盛名、最具创作力和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许麟庐是齐白石先生入室弟子,深得其绘画艺术真传。
在艺术创作上,许麟庐继承白石传统,博采众长。同时他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精研八大、石涛、扬州八怪、吴昌硕等诸家的笔墨技法,又创造性地将我国民间艺术和京剧艺术的元素融入到绘画当中。许老热衷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更乐于发现推荐后学,在书画界有口皆碑。许老丰富的艺术和人生经历给我们展示出一位中国画大家的风采。
2016年是许麟庐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选编了:弟子眼中的“大隐许麟庐”,评论家眼中的许麟庐,还特邀作家较为详尽地撰写了许老艺术人生中最为精彩的篇章——拜师白石。
许麟庐百年诞辰之际,对许老艺术成就的研究和回顾还有待深入展开。这里,仅仅拉开了序幕。
我的老师许麟庐先生生于蓬莱,长于津沽,居京少说六七十载,半世纪前便以“东城齐白石”名贯京华,在年近九旬高龄时专程赴烟台,回乡办个展,真个是充满了乡情乡意者。许老师极少办个展,常常是将其作品宝之于密室。我亲眼见他藏着一串钥匙,不是遇到知音,绝对听不见那钥匙响,也难以见到密室门动,箱笼开箧。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名士出山两鬓霜。叫我等后辈感叹唏嘘,汗颜双颊,叹服当代难得有此“大隐”,而“大隐。对家乡特别情有独钟。
说起来无论在怎样盛大的展览会上,许先生的画作从来不会淹没在斑斓之间,都会一下子跳脱出凡俗,醒神而又养眼。他的画是一种真正内心情感的挥洒,才情的自然喷礴,绝无匠气。其墨色之响亮、运笔之泼辣、构图之天成,让人看一眼记一辈子。观许老师作画,绝对让人激动。他早年往往饮后纵歌,捉笔如舞剑,现在饮酒过敏,却依旧闻墨香而微醺,铺宣纸便神欢,执笔运碗,一如既往似大隐挥剑出得山门,白发飞扬如有仙气,两袖生风似得神助。那软毫在其腕下或刚或柔或立或侧,欢快地在宣纸上行走,笔毫啸嗷,宣纸沙沙应和,让人想到杜工部的句子“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当代真正侍奉在艺术大师齐白石身边的磕头弟子,并得其真传真意的画家寥若晨星。许老师和他的师兄李苦禅可称得上是凤毛麟角。他有一方图章曰“大匠之门”,不常用:他也很少对人张扬受业于齐氏门中的往事。偶尔我与许老师独处,他说到齐白石大师曾经让他买了鸽子送到府上,大师静观达悟的故事,还说到齐白石大师有时会默默地独坐,观察石板地上的霉斑漏痕,寻那些自然天成的笔意和墨趣。许老师胸中真有一部艺术大师齐白石的宝典,可惜他不记笔记,我等唯有从那画作的精神之中去体会与醒悟了。
许麟庐先生虽号称“东城白石”,画虾、蟹、蝶、鸟可至乱真,甚至还曾得到“密笈”。许老师演示齐氏笔法时就对我说过,“他们(指只知齐白石画艺皮毛的人)糊涂一辈子。”但他并不到此伫足,时刻遵循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诲,另辟蹊径。许先生鉴赏和品评书画时,将石涛、八大、青藤如数家珍。依我拙见,许老师笔意融汇众家之长,直追青藤。一日,某公在老师画室借着酒劲,将斗笔蘸饱了墨,像使炊帚一样在纸上弄出了漆黑一团之后,傻眼了。许老师淡淡一笑,提笔而上,一挥而就,一丛丛俯仰多情的兰叶,高雅含睇的兰花,在他腕底迅速滋生。笔笔中锋,点画行草,潇洒飘逸,不拘一格,真有青藤再世之感。再看那老大的墨块,竟因兰花的生机而获得生命,成了幽谷奇石。
许麟庐先生在我等后辈心中,是画坛巨擘,又是人生老师。他若不经些疾风苦雨,实在也难得齐氏精髓和青藤真意。当年,他得到三台面粉机为家产,却将那机器连同面粉,全画光了。据说他与李苦禅常常通宵泼墨,画到暴雨倾盆,再看晾晒的麦子全泡了汤:他还开过一名闻遐迩的“和平画店”,高价买进穷画师的作品,低价“送”了酷爱艺术的众生,最后画店合盘赠予美协了事。他曾画过一棵捆着草绳的白菜和三个青柿子,在“革”文化的“命”的岁月,被当成“反动权威”自诩“三世清白,一生受捆”的黑画,险些搭进去身家性命。他因此被发配到湖北干校去做了“鸭司令”。好个飘逸的许麟庐,放鸭、养牛,“浪迹”于田垅溪头,竟融于造化,取之造化,画出了世人称善的新作“荷花鳜鱼”,笔意更加白石,更加青藤,破大匠之门而出,刻一方闲章日“不处网罟之水”。许老师生于人间仙境蓬莱,自称渤海许麟庐,胸怀尽是天风海韵。在过去的中国不正常的政治生活中,东城芝麻胡同许家,成为钱瘦铁、黄永玉等画家温馨的巢,避难所。我等后人,有幸在老师这里见到无数鸿儒及京剧名家。老师曾给了我一方图章,是河南王少石刻的“洒落不羁”,我如获至宝,因为我知道,许麟庐老师命我循此而升华,要终生同抱残守缺、同平庸斗争。
许麟庐先生甲申年在烟台画展时,后生难得一睹“大隐”风采,感慨和感动之间,不禁快吟数行,当时作为画展前言,今日权作此文结尾,以表学生痛失良师之心情。
白眉许郎蓬莱生,身与笔墨歃血盟。
白石门下聆妙谛,青藤身后追青藤。
为伊憔悴终不悔,画旅欲登观日峰。
日弗贡宣数十匹,夜翻墨瓮浪排空。
残毫堆山走驼队,砚田水满万船轻。
真佛须经九九难,历尽劫磨心通灵。
疾风难折逆风骨,出水风荷立蜻蜓。
先生见墨如嗜酒,挥毫落纸狂飚生。
椽笔有神真剑舞,泼墨如瀑晾蛟龙。
中锋千钧裂山崖,狂草一扫走雷霆。
宣纸犹似无弦琴,金声玉振人丹青。
菊竹兰梅来叙旧,花鸟鱼虫唱道情。
青春年少八十九,大隐出山步履轻。
烟台盛会展画卷,翰墨香处动寰中。
绢稿/苗菁 责编/苗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