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土地理在中学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其在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方面,认为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增强师生互动有效性,以实践加深认知,创设有效性学习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土地理 地理教学 有效性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94-02
新课标背景下,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地理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国内外学术界对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广泛而深人的研究。美国学者蒂伯斯及提普 ( T .iberius & T. Ping ) 在已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教学有效性的12条原则,[1] 英国“教学研究计划中心”开发出指导教学有效性实施的十原则。[2]在国内的教学有效性研究中,主要有针对教学进程、多元创新、特定标准、特定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3]龙宝新和陈晓瑞认为,教学有效性不是要给学生确立一个发展的典范,而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底蕴,一种潜质,一种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对有效教学的传统评价标准,不是以学习结果认知水平来确立效之高下,而是要用学习过程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等质的方面来确定有效的状况和水准。[4]
“乡土”一词,按《辞海》的解释,是指“家乡、故土”,“亦泛指地方”。而《地理学词典》则解释为“可以一省、市或地区为单位,也可以一个县、区和乡为单位”。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乡土地理通常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内容包括本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气候、湖泊、河流、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保护环境,以及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历史沿革、名胜古迹、人口民族、交通运输、人民生活习俗等。这些资料不仅能使教材中的叙述转化为形象的图片和历历在目事例,更凝结了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地理情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方面有重要意义。
1.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
我国学者自20 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了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谓有效教学,归根结底离不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它强调人有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学习是人与环境双向互动的历程,知识技能与情意的建构发生于学习者与情境间的互动。[5]在新课程实施中,中小学展开的有效教学研究,冲破了孤立地研究教学方法的陋习,拓展了教学研究的视野。[6]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随着深入落实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去那种以“学科为本,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正被逐步淘汰,新的理念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教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内容,就往往能为地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无疑是适应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因此,乡土地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乡土地理为切入点,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2.乡土地理增强师生互动有效性
高效课堂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新课标指出,互动就是要彻底改变单一、被动接受,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师生互动的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成败。有效的师生互动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必要的社会技能。乡土自然地理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位置与面积、地形与地貌、气候、水利、土壤与植被、资源;乡土人文地理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工业、农业、建筑业、人口与民族、交通运输业、文化与教育、商业、旅游。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环境巧妙设计教学,如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认识山地等地形的特征,了解河湖的水文特征和湿地的生物群落等;训练学生绘制省、市地图;提供气候资料,引导学生总结本地气候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本区商业网点的选址条件和布局特点;撰写论文,指导学生思考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等。
乡土地理是学生最熟悉、最利于直接观察了解的地理事物,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参加多种地理实践活动,尽可能多地带领学生接触新事物、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乡土地理为有效的师生互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提问技巧: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随机提问所有学生,提问后要留出等待时间,特别是更高层次的问题;运用探究方法,鼓励学生澄清他们的想法和解释他们的推理。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这种问题情境之中主动参与,或独立思考,或讨论问题,不知不觉中萌发了参与意识,培养了参与精神,形成了参与能力,从而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着积极的响应。
3.乡土地理以实践加深认知
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中,体验和感受是获得切身经验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有必要针对性地辅以学生动手的实践性环节,开展乡土地理实践教学,让学生真切感受乡土气息,并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条件,进行探究,学生周围有平原、丘陵、山地、水田、海洋、森林、花岗岩地貌等可资研究,有人口压力、资源利用、环境改造等问题亟待解决,可用于有效收集的第一手资料齐全,带领学生参加野外考察、参加公益活动、进行水质测定、噪声测量等,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中学地理教师可以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各种野外观测,如测量雨量、观测云量、观测风向、检测河流的水质、判断地貌地形等,在各种观测中,学生加深了对地理现象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观测水平以及地理判断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基本地理技能。在积累了丰厚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撰写整理成实习报告或小论文,鼓励学生对当地自然环境、资源、人口、城乡建设、生产发展等问题,作探索性研究。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7]中学乡土地理教学把地理知识与当地实际联系起来,把所学知识变成将来建设家乡的基本技能,很好地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8]
4.乡土地理创设了有效性的学习环境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认知、情感、道德、社会性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学生背景的作用。有效的课堂环境应体现出公平性互动性和安全性的特点。[9]教师应确定这样的创新教育观念:现成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创造性、创新能力正孕育于创新过程之中。这就要求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强调指导学生善于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增强学生创造性探究学习的意识。这里的“善于发现”有两层涵义:一是发现学生有能力能成功,是个有用人才,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让学生有成功感、成就感。二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本乡本土新的地理信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追求探索新变化的创新意识。在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诸如课题研究,辩论,竞赛,情景模拟,网络应用,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经历,解决问题,锻炼思维。事先布置命题,师生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共同做收集调查工作。如:城市交通环境整治新变化、农贸市场新景观、工厂新产品新项目新生产流水线、本地新科技项目和信息、农田整治新的面貌、河湖水质新变化、股市新行情等等。在第一或第二课堂举行交流、讨论,大家提出新见解新建议,以此激趣,然后运用个案分析法(如某一河流的治理、某一农贸市场的布局区位),积极鼓励学生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对原始资料精心分析,去芜存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直接经验所得的活动或教学,引导学生面向生活拓展学习,提高乡土地理的悟性,将鲜活的乡土地理案例引入课堂,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地理课程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了有效性的学习环境。
5.乡土地理教材开发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香港学者归纳了上百项有关教学改革的研究后发现:学习内容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内部因素。[10]著名的华裔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对数学的认知是“数学好玩”,发人深思。中学地理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乡土“地理好玩”、“地理有用”,开发乡图文并茂的乡土地理教材是关键。学校教育总是依托教材作为信息的载体,因此,进行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必须视乡土地理教材的开发,建立乡土地理信息资源库。如广东省潮汕地区有着许多典型的地理素材,诸如台风活动、水田农业、海蚀地貌等,这些为学生所熟悉,是学生长期积累的感性知识,但学生缺乏对它们的理性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地方志,从气象局、研究所等有关部门搜集数据、资料,从新闻、杂志中节选有关乡土地理知识的报道等方法来不断丰富乡土地理教材。要指导学生从报纸、杂志、网络上收集相关的文章、数据、图片等资料,整合出乡土地理教材。
中学地理教学教学中联系相关的乡土地理知识,会使学生感到容易学,有趣味,这就为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重要的准备。也正因为如此,新课程标准对乡土地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让学生通过搜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进行实践活动。”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教学和实践,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平时观察生活的习惯;而且,通过乡土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时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更利于情感价值的养成和的地理素质形成,使学生无论在校内、校外还是课内、课外,均能运用乡土地理获得知识和规律,使中学地理教学成就倍增,提高地理教师教学效能感,增强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Tiberi us & Tipping . Twelve prineiples of Efreeve Teaehing and Learning (EB/OL). http: / /www. utoro nto. ea/tat P/handouts /Twelve _ Princi Ples - of - Eetive- eaehing PDF1-2, 2010- 05- 20.
[2]The Teaehing and Learmng R eseaeh Progame.Ee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EB/OL).Http:/ /www.tlr Porg/Pub / document s /TLRP _ Sehooh _ Co ~ entarye F IN . P DF6 -7 , 2010 -05-20.
[3]乔建中,陶丽萍,张丽敏,史瑞瑞.我国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08:(1).
[4]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5]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 I A).
[6]许华琼,胡中锋.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及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08:(3).
[7]杨载田. 高师乡土地理课程教学探索[J].福建地理. 第18卷.第1期.2003(3):52 .
[8]钟青矫.地理教育要面向学生生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2):59-60.
[9]许华琼,胡中锋.对有效教学研究的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1/09:(38).
[10]杨玉东.日港沪三种教学研究活动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6:(6A) .
作者简介:
吴文刚,男,1965年生,学士,广东揭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地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