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课堂现象引发的思考

2016-06-29 18:41刘文斌
考试周刊 2016年48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小学生课堂教学

刘文斌

摘 要: 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培养者,应该将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堂教学 独立思考能力

课堂现象1:低年级课堂中,老师正在教学《月亮的心愿》,老师提问: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让大家齐声回答。又问:“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迅速举手,少数学生在看书,还未举手,教师指名最先举手的学生回答。继续发问:“月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少部分学生应声举手,多数学生看书并不作答。

课堂现象2:中年级课堂中,老师正在教学《渔夫与魔鬼的故事》,老师提问:你认为这篇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是什么描写?学生回答:对话描写。教师立即总结:对,这篇故事之所以如此吸引我们,就是因为作者注重了人物间的对话描写,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特点,我们在习作中也可学习借鉴。

现象1中,教师提到的第一个问题,不用思考,学生只要明白自然段的概念,自然都会,因此大家纷纷举手;第二个问题,直接切入文章的主要内容,虽然答案在课文里,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一下子找出来,教师为什么不能多等一分钟,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第三个问题,则是思考性问题,只有少数学生举手,有表达的意愿,大部分学生并不作答,是在思考,还是在做其他事,不得而知。现象2中,教师提问仅仅停留在表面,至于“对话描写为何精彩,对你有何启发,你觉得对话描写最精彩,表现在哪里”这样的需要学生思考消化的问题完全由教师代为讲解,教师代替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角色,试问,这样的训练,目的何在?

类似这样的现象有很多,不由地引发笔者思考:作为教师,我们的课堂提问目的何在?我们通过提问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培养者,就应该将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重点研究项目。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习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关键是教师应给学生留足的思考时间,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只将目光停留在少数反应快的学生身上,或是为了按时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代替学生角色,过早地终止学生的主动思维。

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应了解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这有利于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作了说明。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形式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中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这表明他们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并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这也正是学生进入四年级后出现成绩分化的原因。那些爱思考、爱发言的学生成绩普遍在前。

独立思考能力,是在不借助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者本身的探索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独立思考主要表现为有主见,为了让学生的主见尽可能接近真实,我们要在实事求是上下工夫。在观察事物、讨论问题、分析案例或总结反省的过程中,分析真伪,判断正误,评论优劣,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一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见解,对学生的分析要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是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可采用讨论法,采取个案教学,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老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提出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讨论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则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经过几分钟的独立思考,许多学生会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一定会产生“说想法”的要求。

三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总之,教师是启迪儿童心灵智慧的钥匙,应掌握好启迪的最佳时间,这个最佳时间应该是课堂。利用课堂教学,教学生会思考,就是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领悟。只有学生不断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另外,学生的课堂发言,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的途径,而且是一种学习的资源,其作用在于引发更大范围的思考,给其他学生以启发。

参考文献:

[1]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19.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小学生课堂教学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是小学生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