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乾林 王志刚 林海(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第一作者:491612698@qq.com)
以新理念发展稻米粮食产业确保供求平衡生态美丽
庞乾林王志刚林海
(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第一作者:491612698@qq.com)
摘要:对我国稻米和粮食供求态势和平衡进行了简要分析,按照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提出了做好今后我国稻米和粮食发展的一些措施,包括把握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及发展趋势、做好粮食消费引导和调控、科学谋划生产发展布局和规划、创新发展模式和科技、开展节粮减损技术研究和应用等。
关键词:稻米;粮食;供求;消费引导;规划;创新
日前发布的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十三五”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过去10多年来,我国粮食连年高位增产,实现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质的飞跃;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民生保障水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但同时也面临许多难题,如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赢得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等,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已连续12年增产,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21435 亿t。但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量也创历史新高,中商情报网2015年12月10日消息,2015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粮食为1.13亿t,这些进口粮除了七成以上是大豆以外,还多以大麦、高粱、DDGS(干酒糟)、木薯等玉米替代品,冲击国产玉米销售。以至国家粮食局曾用两个前所未有形容2015年的国内粮食:“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进口增多既有价格的原因,也有政策的原因,并不一定是期间的终端消费需求造成的。
2011年后,随着国内粮价的持续上涨和国际粮价的下跌,国内米价开始高于国外,我国大米进口量随之增多。2011年我国大米净进口只有8.8万t,2012年上升到206.0万t,2013年为181.0万t(FAO统计的我国大陆大米净进口数据则为2011年3.5万t、2012年199.4万t、2013年170.0万t),2014年216.0万t,2015 年1-9月净进口210.9万t。2006-2008年我国小麦还净出口(年均149.5万t),2009年开始净进口37.2万t,2010、2011年净进口67.6、64.4万t,2012年净进口314.5万t,2013年净进口510.3万t(FAO数据)。1997-2009年我国玉米年均净出口634.4万t,2010年净进口81.1万t,2011年净进口122.2万t,2012年净进口476.4万t,2013年净进口301.8万t(FAO数据)。大豆净进口量更大,已经从2005年的2600多万t扩大到2015年的8100多万t。粮食进口量的增加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也部分导致国内粮食价格的下跌,加大了对国产粮食生产的挤压。图1为FAO统计的2000-2015年的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净进口数据。
2004年以来,继国家对稻谷、小麦实施最低收购价以来,2008年我国又开始对主产区玉米、大豆、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措施。2012年以来,我国已累计收购临储玉米约1.84亿t,而累计竞价销售成交临储玉米仅3 073万t。
国家对稻谷小麦等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在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国家储备调控能力的同时,也被指对粮食市场的政策性干预严重。如2006年国家政策性收购小麦4068万t,按当年57.4%的商品率计算,政策性收购量占到小麦商品量的68.6%;2008年和2009年政策性收购都超过4 000万t,分别占当年小麦商品量的58.8%和54.0%;同时,2009年和2010年政策性小麦拍卖也在4 000万t左右,占当年国内消费量的37.0%。由此可见,政策性粮食购销基本主导了小麦市场走向[1],但其他年份国家的政策性收购和拍卖并没有那么大(表1)。
为此,国家2014年开始对大豆退出临时收储政策,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按照品种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深入推进新疆棉花、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
图1 2000年以来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净进口量(除2014、2015年为FAO数据)
由于稻米粮食生产的产业和消费链长,又涉及净进口,加上国家对品种供求、区域平衡、消费人群平衡和国际市场和资源及净进口没有一个部门完全清楚和把握,过去常导致顾此失彼,造成粮食生产多了多少了少了,市场价格的起伏较大,虽然2004年以来国家较好地发展生产和把握了进出口的大致平衡,使得我国在2008年和2011年的世界粮食危机中国内未发生粮食危机,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但面临近来粮食净进口不断增多、国内粮食价格下跌不利生产的局面,如何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保障我国今后的稻米粮食供求平衡并有利于我国资源环境节约可持续和美丽中国建设,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和任务。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今后我国稻米粮食生产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2.1切实把握我国稻米粮食供求趋势和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和发展趋势
虽然近年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受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大面积单产提高有限以及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的影响,今后我国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有关研究表明,国际市场全年粮食保有量只有3亿t,其中大米的世界贸易量只有2 500多万t,分别约为中国年粮食产量的一半和年大米消费量的20%。因此,我国必须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适度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同时需要把握国际和各国粮食市场和生产发展趋势和潜力,鼓励跨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粮食生产。
2.2做好粮食消费引导与调控
表1 近年中国政策性粮食购销数量 (万t)
2.2.1建立科学合理的居民食品消费结构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中强调,要“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提高全民营养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科学饮食理念”,并建议到2020年,全国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 200~2 300千卡,其中,谷类食物供能比不低于50%,脂肪供能比不高于30%。目前,我国城市居民饮食中来自动物食品的能量比例已经远远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水平。因此,我国要继续提倡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消费模式。
2.2.2合理调节行业用粮和饲料用粮
我国粮食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均是世界第一,目前口粮消费约占30%,饲料用粮约占40%,工业用粮约占20%,种子和新增储备用粮约占5%,损耗浪费等约占5%[2]。人畜争粮、粮饲争地的矛盾较为突出,2014年饲料用粮超过全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每年生产和消费大量的烈性白酒,因酿酒耗粮每年在2 000多万t以上。因此,在确保口粮供给的前提下,要注重解决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问题,不能因加速粮食转化而过度消耗粮食库存,要根据粮食生产格局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和实施用非粮型饲料代替部分粮食饲料,以及将粮食加工的副产品、作物秸秆等制作混合饲料,减少粮食的直接饲用消费。同时,可采取措施尽量减少高度白酒的消费和生产量,降低白酒在酒类中的比重。如2012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白酒消费量大为下降。
2.2.3杜绝浪费,严格光盘行动
我国既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还是一个粮食浪费大国。据有关研究估计,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 000万t,餐饮消费中,每年至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3]。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不仅意味着减轻了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压力,也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有利于全球粮食供求关系的改善。
2.3科学谋划粮食生产力布局与生产发展规划
根据不同地区的粮食生产水平和潜在能力,合理规划粮食生产布局。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通过主攻单产、优化结构、科技支撑,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逐步解决主产区不敢放手发展粮食生产、主销区不惜代价发展粮食生产的怪象。
《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指出,根据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禀赋特点、生产基础条件、粮食增产潜力等因素,科学合理布局粮食生产能力,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证。按照粮食比较优势、现有资源条件和生产水平、商品粮供给能力,以及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功能与作用,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将全国粮食生产区域划分为优势主产区、潜力提升区、稳固发展区、战略储备区等四个功能区,并确定相应的功能定位、主攻方向和建设目标。
2.4创新发展模式和科技,保障生产发展
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作经营和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统一服务,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进一步激发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力。加快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股份化的土地经营机制、合作化的经营组织形式和产业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由于片面追求高产、土地“掠夺性”经营,以及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使粮食生产成本急剧增加,环境污染和地力下降严重。今后,必须在资源高效利用和节约利用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调整,引导粮食生产符合市场的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产品的高产高效,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粮食生产之路。
2.5深入开展节粮减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的一半,据粮食部门测算,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储存技术指导服务等,损失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粮食损失浪费200亿kg以上,再加上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达350 亿kg以上[4]。国产收割机的机械收获损失率偏高,达3%左右。粮食加工环节,由于成品粮过度追求精、细、白,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每年造成粮食损失超75亿kg[5]。因此,积极开展安全储粮技术、节粮减损适度加工技术、超标粮食消减技术等有关研究与应用,对减少粮食损耗,提高商品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国强,朱德满.中国粮食宏观调控的现实状态与政策框架[J].改革,2013(1):18-34.
[2]熊志强.人均粮食消费逼近500公斤大关意味着什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02-21(第003版).
[3]成升魁,高利伟,徐增让,等.对中国餐饮食物浪费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12(7):106-114.
[4]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http://www.chinagrain.gov.cn/ n787423/c831764/content.html 2015-06-15.
[5]孙英威,杨守勇.“餐前损耗”远超“舌尖上的浪费”——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现象盘点[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4(5):11-12.
Kew words:rice;grain;supply and demand;consuming;planning;innovating
Developing of Rice and Grain by New Concept for Ensuring Balance and Beautiful China
PANG Qianlin,WANG Zhigang,LIN Hai
(China National Rice Ressearch Institute,Hangzhou 310006;1st author:491612698@qq.com)
Abstracts:After analysis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 trend of rice and grain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rice and grain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by new concept proposed in 18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ncluding grasping market and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a and abroad,doing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ing guide and regulation,scientifically playing rice and grain production layout,innovating development model and sci-techniques,carrying out grain saving and loss reduc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82(2016)02-0057-04
收稿日期:2016-02-25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行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4RG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