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远去的“两弹一星”元勋

2016-06-28 05:48肖鹤
宁夏画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两弹一星邓稼先原子弹

肖鹤

“我在美国有一个好朋友林桦,当年我们在美国留学,我回国了,他留在了美国。他是波音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他搞的是美国的洲际导弹(民兵导弹),我搞的是中国洲际导弹(东风导弹)。他的年薪是30万美元(20世纪80年代),我的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他住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的高级别墅,回国时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我住在很普通的单元房子里。有人曾问我对此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我们祖国的!”

——梁思礼

4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院士仙逝,享年91岁。

1941年,梁思礼踏上赴美留学之路。1949年,当收音机里传出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他激动不已,用旧床单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毅然踏上了开往祖国的渡轮。

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他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的儿子,有人问梁思礼:“您从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爱国!爱国这一课, 我不曾落下半节!”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共和国不会忘记那些挺起国家和民族脊梁的人!

1950年,邓稼先拒绝美国提供的优厚待遇,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他为祖国带回一脑袋原子核的知识,却只给父亲带了几双尼龙袜子。

1958年,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邓稼先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当晚辗转反侧,夫人许鹿希问“怎么了?”“我要调动工作。”“调哪?”“不能说。”“干啥?”“不能说。”“我跟你通信?”“不行。”整整28年邓稼先不知去向。

有一次爆炸失败,原子弹坠地。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邓稼先一个人走进了那片辐射地区,把没有爆炸的核弹,用手抱了回来。他的身体受到了很大的核辐射,患了重病。

住院期间,老友杨振宁来看他,问“研究原子弹,国家究竟给了你多少奖金,值得你把命都搭上?”邓稼先说:“原子弹10块钱,氢弹10块钱。”

杨振宁和邓稼先是同乡发小,从初中、大学、留学都在一起……后来两人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1986年,癌症晚期的邓稼先向祖国提了唯一一个要求:看看天安门。临终前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他平静地走了,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

1956年,在回国的前夕,为了冲破外国的阻挠,避免有窃取军事机密的嫌疑,郭永怀焚烧了自己全部的科研文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赤子回归的行旅。面对妻子的迷惑,郭永怀却微笑着说:“放心吧!所有的科研数据,都深藏在我的心里……”

郭永怀从优越舒适的城市来到荒漠戈壁,和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对亲人也严格保密,十几年,他隐姓埋名,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1968年12月5日,一架从青海返回北京的飞机在离地400米高空时突然失去平衡……飞机失事,他以身殉国。在清理现场时,他与警卫的遗骸紧紧抱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最后发现,他们之间就是原子弹、氢弹的绝密图纸。

当年,王大珩被打成“特务”。核专家变成了扫厕所大爷。被平反昭雪以后,他丢下扫帚,第一时间冲进了图书馆,他说:“工作丢下了太多。”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那天,王大珩邀请了几位同事一起庆祝。席间,他说了一句当时大家谁也没听懂的话:“要是再早半年就好了……”

原子弹成功爆炸前半年,他的父亲去世,而他却未在身旁。

吴自良:3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离开过实验室半步

那时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过年过节也不休息。3年多的时间里,他基本没有离开过实验室,每天检查各组的进展,随时解决各种问题。

晚年躺在病榻上,只要科研所领导去看望他,他就会用虚弱的声音要求继续进行住院前的科研……

钱学森:毛主席拿11名美国飞行员来交换回来的

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评价: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师。他却说:“绝不再踏上美国国土”。

还有“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钱三强、“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朱亚光、省吃俭用为中国组装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的赵忠尧、“回祖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的“怪才”的彭桓武……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回到那个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的时刻。

在这一天,在世界的东方,在亚洲的中部,在古老的罗布泊,那一团比日出更耀眼的蘑菇云,那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是在向世界宣告:伟大的中华民族又回来了!

消息传到国内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万众欢腾,唱啊、跳啊、拥抱……如同庆祝盛大的节日。

上千万居住在海外的炎黄子孙,也感受到了这一天周围的人投来的尊敬目光以及心中腾起的无限自豪。

一位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将领,为了谋生来到南非经商,那时南非奉行种族隔离,黄种人在公共汽车上必须坐后排座。

有一天,这位老先生乘公共汽车时习惯性地往车后面走。司机对他说“从今天起,中国人都可以坐前排座”,理由是:前一天中国爆炸了原子弹,能造出原子弹的民族当然是优等民族。老先生一下子就愣住了,激动地泪流满面。

在纽约的华人区的一个中餐馆,尽管利润微薄,老板还是要求所有服务人员都要向餐馆的客人卑躬屈膝地下跪服务。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他们似乎麻木了,甚至习惯了。直到有一天,餐馆老板泪流满面地告诉他的职员,从今天起,我们再也不需要给别人跪着了!

一位在西欧开饭馆的华侨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此前邻居经常将垃圾扫到他的门前,以示对黄种人的蔑视。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传来后,他的门前再没有人堆来垃圾,警察也向他道贺说:“您有这样的祖国,以后不会有人再找您的麻烦!” (图片源自网络)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伟绩。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猜你喜欢
两弹一星邓稼先原子弹
稼先的故事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在中国引发原子图书出版热
研发“两弹一星”叶剑英和张爱萍心连心
从“两弹一星”到天宫二号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
邓稼先的像遮住夫人脸
“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程开甲
有些爱,永不褪色
两次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