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给 新动能 新机遇

2016-06-28 10:10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纺织企业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去库存、调结构、实现有效供给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也正是当下产业集群需要提升的方向。本次会议同期举行的“新供给、新动能、新机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纺织产业集群发展之路”主题论坛上,发言代表就“结构调整、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和“创新商业模式、市场拓展、补短板”展开了两场对话交流,为与会者分享了集群转型创新经验和先进理念。

论坛1

结构调整、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

对话嘉宾: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张庆辉

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镇长 王其军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市场管委会副主任 钱伟国

河北省安平县工信局局长 刘亚威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国土局主任 苏建华

张庆辉:结合大唐的发展,请解读一下“供给侧小镇经济新模式”。

王其军:大唐镇从2014年11月开始,着力开展实施了“三合一”企业整治、淘汰燃煤锅炉、管实流动人口、规范出租房管理、取缔无证照经营、规范个体税收征管秩序等六大专项整治。使袜业生产走出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推动袜业产业革故鼎新、脱胎换骨,有效打破了传统贴牌代工、低价恶性竞争的“怪圈”,破除产业主要靠低廉劳动力、低端产品、低价竞争的“三低”传统路径依赖。

在开展铁腕整治的同时,大唐镇紧紧抓住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这一契机,通过产业平台搭建,从智能制造、原料和机械研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从做强“美丽经济”出发,做到文化、旅游、生态和特色小镇建设相互结合、相得益彰。通过袜业制造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着力打造融“智造、商贸、旅游、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着力打造“袜艺特色小镇”。此外,围绕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唐镇通过搭建产业集聚平台、青年创业平台以及科创服务平台,加快实施“机器换人”等创新动力实施,并在服务企业方面,重点推进了要素保障、服务保障以及安全保障三大保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袜艺小镇”建设。

张庆辉:濮院镇如何利用“毛衫时尚小镇”建设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融合?

钱伟国:濮院之前的发展是靠产业带动城镇,未来的发展主要靠“高品质的城镇化助推高质量的工业化”,用城镇品位的提升拉动产业这驾马车。濮院毛衫由保暖功能向时尚功能转变,由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延伸,由线下营销转向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由批发为主的毛衫市场向批零兼营的综合服装市场转型,毛衫时尚小镇的创建,为这些转型找到了新的路径。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产业转型的拉力,成为城镇发展的推力。

2015年6月,濮院镇以桐乡毛衫时尚小镇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濮院镇坚持产业、文化、旅游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按照规划为先、项目为王、创意为魂、功能为要的总体思路,以建新镇、活古镇、打造毛衫时尚小镇为路径,拉长产业链、提升创新链、延伸价值链,做精做优毛衫时尚产业。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年,小镇区域内全年税收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22.9%;小镇营业收入达65.65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53.2亿元,特色产业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9亿元。

张庆辉:安平县在“互联网+”和科技成果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刘亚威:安平县坚持开放合作,以市场手段去库存,去年以来,安平县开展了“中国丝网天下行” 活动,由政府引领集群组织企业在国内外找市场,寻求商机、开展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安平丝网已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

化解过剩产能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安平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淘汰落后产能,对耗能高、污染重,不符合产业政策、不适应市场发展的企业,坚决关停取缔。近三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利剑斩污”行动,全县已关停企业700多家。重点推进了华融表面处理园区建设,谋划了拔丝、浸塑等12个专业园区,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此外,安平县把开展“智慧集群、智慧企业”建设活动作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将智慧集群与“十三五”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落实了保障措施。并通过优化服务,精心筛选100家重点企业精准帮扶,积极对接京津高校,积极推动“安平制造”向“安平创造”转变。

通过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实施和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安平丝网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现已发展为拉拔、编织、冲拉、焊接、制品、非织造等六大类,500多个品种、6000多种规格,丝网年产值突破500亿元。今后,安平县将在中纺联的引领下,继续将供给侧改革推向深入,为安平丝网产业集群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张庆辉:政府出台了哪些措施帮助集群发展并使产业平稳增长?

苏建华:2015年海安县206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开票销售337.59多亿元,同比增长10.41%。做大、做强、做优、做特纺织产业,在海安已经形成一致共识,并以此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我们在发改委成立了专门的产业集群培育工作机构,安排国土局、国税局、物价局等部门分别负责纺织、化纤、丝绸等产业的培育发展,制订出台一系列激励性政策文件。

此外,海安县大力支持纺织企业主持或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通过主持或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极大地提升了海安企业的品牌,扩大了海安纺织业的知名度,把握了行业的话语权。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海安县大力推动县级机关“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积极引导纺织企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撑;并成立了纺纱、色织、化纤、丝绸商会,构筑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各商会聘请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东华大学、苏州大学的专家教授分别为海安县编制纺织、化纤、丝绸业发展规划,引领行业发展。

论坛2

创新商业模式、市场拓展、补短板

对话嘉宾:

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 杨金纯

山东省淄博市纺织行业协会会长 赵鹏

江苏省常熟市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 归无忌

河北省高阳县纺织商贸城管委会主任 臧哲辉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党委书记 邵爱军

杨金纯:淄博在公共服务平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金融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赵鹏:纺织行业是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近年来,淄博市纺织行业协会积极打造有自身特色的公共服务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是与市人民银行合作建设淄博市纺织行业金融服务中心。去年5月,淄博市纺织行业协会与市人民银行共同举行建设淄博市纺织行业金融服务中心签约仪式。双方商定,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资源优势,为纺织企业提供金融方面的政策宣讲和咨询服务,协调商业银行为纺织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精细化的金融服务。去年7月,协会牵头举办了淄博市纺织行业监测企业授牌暨金融服务中心启动仪式。由协会与银行合作成立金融服务中心,这在全省还是第一家,现在,淄博市纺织行业协会与市人民银行每季度联合开展一次全市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调研。

其次,创意设计是淄博市服装行业的短板,为了补齐这块短板,纺织协会主动与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原山东丝绸职业学院)合作建设淄博市纺织服装行业创意设计中心,轻工职业学院无偿为中心提供办公条件,拿出一栋楼用于中心建设,协会动员企业入驻,学院组织相关专业师生为服装企业进行产品创意设计,企业无偿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此外,纺织协会还与鲁泰研究院合作建设淄博市纺织行业公共检测服务中心,为企业检验检测节省时间及费用。

牛仔行业是淄博的传统优势产业,淄博是全国三大牛仔基地之一,为了促进企业抱团发展,打造区域品牌,纺织协会牵头成立了淄博市牛仔行业联盟。联盟成立后,协会组织会员参观交流、共同提高,在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抱团发展、打造区域品牌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杨金纯:常熟在品牌建设工作方面有哪些计划?

归无忌:纺织服装产业是常熟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长期以来,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出口创汇、稳定就业和繁荣市场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关心支持下,常熟市纺织服装产业总体保持平稳有序发展,在产业转型升级上也迈开了新步伐。常熟市通过着力发挥纺织服装龙头骨干企业支撑引领作用,做优做强品牌优势,加大技改投入,打造常熟服装在线、“专业市场+专业展会”的产业服务以及创意产业园等特色公共平台,加强政策支持保障,全行业基本保持了平稳有序的运行态势。

纺织服装是常熟市重点打造的“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传统支柱产业中的基础性力量。加快纺织服装产业改造提升,是加速推进常熟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下阶段工作要牢固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链完善延伸,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创意时尚产业发展。注重优增量调存量并举,加快低端产业和低效企业的退出,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坚持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改造同步推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纺织服装产业融合;并依托“两区两园特色镇”,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特色镇加快村级零星用地整合,巩固提升各镇特色产业,围绕常熟市整体工业发展方向,与“两区两园”四大主要载体进行产业协同发展。同时,通过抓降本增活力,围绕“区域+企业”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做好自主品牌和原创品牌建设,并做好政策、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坚持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用大力气,下大手笔,加快纺织服装改造提升步伐,打造具有常熟特色的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版,努力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

杨金纯:高阳县如何提升自身的行业竞争力?

臧哲辉:近年来,高阳县以构建竞争实力强、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具有创新性、开放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为目标,通过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并通过实施“品牌工程”,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加强品牌创新能力等方式,提升产纺织业美誉度。

高阳经济开发区是首批河北省级经济开发区,同时也是全省唯一一家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县级创建单位。为破解纺织产业“水污染”和“燃煤污染”两大瓶颈制约,开发区建成了河北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处理工艺最优、日处理污水20万吨的县级污水处理厂,从根本上解决了纺织产业发展的印染废水污染的瓶颈问题;大力实施集中供热锅炉改造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燃煤污染问题。

此外,结合高阳县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特点,制定年度人才培训计划,通过聘请高校教授、协会专家授课等方式,多层面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加强专业技能知识教育,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体系,更新技术人员知识结构,掌握信息技术最新发展趋势,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并积极争取各大高等院校与高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大型纺织企业合作办学、建设分校或培训实践基地,帮助企业从国内外引进技术开发、工程化、设计创意、电子商务等专业技术人才, 培育“企业智囊”,增强发展后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高阳县要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纺织”产业,加快推进传统市场改造升级,积极抢占网络销售市场,健全电子支付、企业信用管理、投融资机制、财税政策、现代物流体系等配套服务,推进纺织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高阳纺织快速崛起。

杨金纯:家纺是南通的支柱产业,对此政府对产业的发展有哪些支持政策?

邵爱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上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家纺内外贸都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家纺产业亟须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此,川姜镇加快推动家纺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川姜镇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主引擎,推动家纺产业快转型。由政府主导投入1.3亿元组建省家纺产业研究院,集成研发设计、质量检测、创业孵化、会展中心等六大功能平台;整建制引进江苏省产业研究院纺织丝绸研究所,引入研发人员近百名,建设研发实验场所超6000平方米;建成全国家纺行业唯一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开展专利、版权和商标“三合一”服务等;与此同时,通过市场运作,牵头组建“本地企业+高校”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院士领衔的技术委员会,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家纺产业向功能性、健康型等领域延伸拓展。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期,川姜镇倾力打造众创集聚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开展跨境电商试点等,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其次,我们通过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深化品牌质量强企战略等方式,强化质量品牌建设,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切实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

编 后

纺织行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是科技和时尚融合、衣着消费与产业用并举的产业,在美化人民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纺织全行业必须紧紧抓住转型升级的机遇期,直面新常态下的困难与挑战,创新思维、不断开拓、科学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纺织强国梦想。这需要聚集全行业力量共同努力,打造纺织集群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创造纺织产业集群新奇迹,推动纺织行业以更坚定有力的步伐迈向纺织强国目标。

猜你喜欢
纺织企业
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纺织+非遗,让传统文化在纺城“潮”起来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纺织女工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