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杰 赖松
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棉纺行业未来将维持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化是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十三五”期间棉纺行业会向多品种、高附加值产品迈进。
作为我国系统化推进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制造元年,2016年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纺织强国”宏伟目标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放眼未来五年,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积极推行“智能制造”战略将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
形势越不好越要加大技改
据了解,从今年三、四月份我国棉纺行业运营的整体情况看,在企业生产的旺季,行业整体维持了良好的局面。这一现状为棉纺“十三五”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戬春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透露:“目前,棉纺行业整体订单情况良好,以短单为主,利润相对较少。”
受整体环境影响的还有棉纺企业的设备运用状况,叶戬春认为,市场形势与企业定位是影响设备运用的两大因素。压力之下,企业利润较少,无法拿出大量资金进行设备升级,只有受政策支持的西北地区,设备投资力度较大。内地企业则对关键的专件器材投资较多。
叶戬春解析道,形势越不好,棉纺企业整机改造就越缺乏资金,只能用有限的资金来提升产品质量,这使得更多企业选择了更换关键专件器材产品升级,追求高性价比。
从棉纺企业运营的现实状况看,在设备升级换代的过程中,棉纺企业面临的资金缺口较大,但值得欣慰的是,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已逐步成熟。不少业内知名企业纷纷表示,促进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让真正高端的智能化系统在企业落地。
在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棉纺行业未来的发展仍将维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叶戬春表示,棉纺行业在今后仍将受到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棉纺行业的发展状况还要根据环境形势进行调整,压力可能较大。
自动化发展应量力而行
从行业积极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看,棉纺企业的装备技术升级显得非常必要。叶戬春强调,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化是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十三五”期间,我国棉纺行业如果能把握这次机遇,应该能获得长远发展。
当前,棉纺行业的上游企业在设备研发、供应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尤其是自动化、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满足了国内棉纺企业的设备需求。这一现状有助于棉纺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他表示,自动化对于行业企业竞争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减少用工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生产环境,以及简化生产流程。
叶戬春强调,自动化、信息化、高速化是行业发展趋势,但由于中国纺织行业的多样性,企业不能盲目发展高精尖产品,自动化发展要量身定制、量力而行。
叶戬春表示,企业技改要根据产品定位、市场竞争力来考虑设备改造。企业不见得初期就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入,产品附加值有多高、投入产出是否匹配等因素,企业都要考虑。叶戬春说:“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传统的、竞争力弱的、低附加值的产品不可取,产品定好位才会有竞争力。”
产业升级最主要的还是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设备要根据产品来定位,不同产品对设备的需求不同。“十三五”期间,棉纺行业会向多品种、高附加值产品迈进,多结构、差别化、功能化、产业用纱线是棉纺行业“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产品,这也是企业设备研发、技术改造的方向。
距离高端智能化还有差距
“‘十三五期间,自动化、信息化、高速化的发展会越来越成熟,国内外设备在这方面的发展应该没有阻碍,且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十三五期间最大的发展瓶颈和挑战是智能化!”叶戬春强调。
除去“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规划强调智能化外,众多知名企业也表示,自动化、信息化的实现较容易,真正高端的发展是智能化的实现,这才是今后真正促进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的关键。
智能化不仅是指自动化、信息化,还包括出现问题无需人工解决的智能生产方式。叶戬春说:“这是今后纺织行业、尤其是棉纺行业的发展难点,‘十三五期间实现智能化,还有一定难度。”
如今,国内外设备的智能化程度都较低,展现的只是自动化和局部智能化,整体系统还未完善。大部分棉纺企业运用的在线监控、ERP等技术,也是依赖供应商的提供,自身研发投入不足,这也是今后棉纺企业发展需要突破的关键点。
叶戬春强调,如今智能化的需求很大,除了设备,在线监测与ERP管理衔接的深度融合,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现在的挑战在于怎样完善在线监测,研发高端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
叶戬春表示,“十三五”期间,希望国内纺机企业加大智能化设备的研发力度,满足棉纺企业不断追求进步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提升中国纺织行业的竞争力,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我们也希望智能化进程能够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