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羽绒服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016-06-28 03:38:22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李红梅
大众标准化 2016年4期
关键词:蓬松度清洁度羽绒服

● 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李红梅



浅谈羽绒服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山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李红梅

摘 要:羽绒服检验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检测工作,如何做到数据的准确、快速、高效、可靠,一直以来都是质检人员的终极追求,而准确尤为重要,其凸显检验的公正性。本文介绍了羽绒服检验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作出了分析,供羽绒服检验人员参考。

关键词:羽绒服 含绒量 清洁度 蓬松度

在羽绒服检验中,尤其是进入冬季羽绒服检验高峰期,会频繁出现羽绒服不合格和检测比较繁琐的情况。笔者主要对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中含绒量、清洁度、蓬松度等指标作如下分析:

含绒量

在羽绒服永久性标识中,必定包括充绒量和含绒量,而含绒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这件衣服的价位。在含绒量计算中涉及到以下几个公式:

以下质量单位都为克(g);

mA为水禽毛片(含损伤毛片)质量;mB为陆禽毛片(含损伤毛片)质量;

mC为杂质质量;mD为绒子、绒丝、羽丝质量;

mE为绒子质量;mF为绒丝质量; mI为长毛片质量;

由以上几个公式可以看出, m1是mA+mB+mC+mD+mI的和,而在实际检验中,分拣4 g的样子需要几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把m1分装到几个容器中,难免有少部分试样丢失,造成m1<mA+mB+mC+mD+mI,同样,第二次分拣中m2<mE+mF+mG+mA2+mB2+mC2。

由此可知,以上计算的含绒量比实际值偏小。如果实际含绒量正好在合格线的边缘,以上计算就可能导致测量值在合格线以下,最终该指标判为不合格,显然对企业不公平,同时对检验机构自己也存在风险。笔者认为第一次分拣前称的4 g不需要太准确,等分拣完,把各部分质量加到一起为准,同理,第二次分拣也如此,这样计算比较合理。

清洁度

清洁度反映的是羽绒服填充物的干净程度,是羽绒检验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显示了羽绒中残留的杂质、微尘以及有机物的含量。清洁度高,说明羽绒清洗充分,不含较多的油脂和残渣等,同时也能去除较多的微生物和气味。

根据标准中清洁度检测,在样液制备好后,在不低于600 lx自然光源或灯光下进行。把制备好的样液摇匀后倒入清洁处理过的透明度计内,把样液加至600 mm刻度处,静置1 min,待筒内气泡消失。从筒口看筒底的白色板上双黑十字线,看不清楚时,则从下部缓缓放出样液,直至看清双黑十字线停止放液,看筒内壁弯月液面的底部在筒壁的刻度位置,刻度值即为清洁度。

透明度计检验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但此方法也存在很多不足,分析如下:

1. 检验条件统一性差,导致检验结果重现性不佳

统一性条件差主要是因为玻璃管材质、高度、光照强度以及操作人员自身的视力条件,如玻璃管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受到磨损,透明度受到影响,同时,底部黑色十字线使用久了也会变得不如最初清晰。这些参数,标准上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实验中不可能每次都统一,还有检验方法为人眼观看,不同的检验人员视力不同,检验结果必然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以上这些因素最终导致检验结果重现性不佳。

2.自动化程度低,精度不高

自动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液面的升降是人为控制的,升是从玻璃管上方倒入萃取液,降是玻璃管下方流出萃取液。透明度计玻璃管直径大,最小刻度为10 mL ,精度低。

由此可以看出,清洁度检验方法在本标准中有些精度低、重现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等不足。目前,有些企业和国际标准采用浊度计法,笔者认为,羽绒服清洁度检验方法应向仪器化、精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国内外标准技术要求的方向发展。

蓬松度

蓬松度直观反映羽绒制品的回弹性、保暖性能和舒适程度,通常蓬松度越高,羽绒服的回弹性和保暖性越好,就越舒适,品质就越好。在羽绒服检验中经常会遇到蓬松度不合格而含绒量合格的情况,究其原因,应该是不进行前处理造成的。标准要求样品前处理要把羽绒放入(50±5)℃的恒温箱内1 h,进行恒温处理。然后将样品用手逐把抖入前处理箱内,在温度(20±2)℃及相对湿度(65±4)%的标准大气中静置24 h使其疏松,恢复原状。这个前处理每一个细节都必不可少,不能因为我们在北方,空气比较干燥,就觉得没有必要前处理了,也不能因为时间紧、任务重等原因减少这一环节,否则会造成检测数据的不准确,影响检测结果的判定。

耗氧量

在羽绒服各项指标检验中,耗氧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此指标的检测比较繁琐。判定合格与否用到的计算公式:

试样的耗氧量(mg/100g)=(VA-VB)×c×8×5×100式中:

VA——滴定100 mL样液消耗的高锰酸钾所消耗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B——空白对照试验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 ——配置已标定的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不论什么样的羽毛羽绒,其理化指标均要求耗氧量mg/100g≤10.0,即(VA-VB)×c×8×5×100≤10.0,其中c为标定的高锰酸钾约为0.02 mol/L,经计算:VA-VB= 0.125 mL

通常1滴液体的体积约为0.05 mL,0.125 mL约为2.5滴。由此可知,在耗氧量测定中,如果直接用胶头滴管滴加的高锰酸钾小于等于2.5滴,试验的溶液在1 min后呈对照样的粉红色时,就可以判定该样品合格,没有必要用微量滴定管滴定;反之,再用微量滴定管滴定。众所周知,微量滴定管是不能储存试剂的,每次使用都需要润洗,装好试剂后又要排气泡,使用完还需要清洗,很麻烦。

笔者认为,在用微量滴定管滴定之前,先用胶头滴管滴定,如果不超过2.5滴,试验的溶液在1 min后呈对照样的粉红色时直接判定合格,没有必要再用微量滴定管滴定,这样在检测中能节约不少时间,又减少很多麻烦,使标准更具可操作性。

防钻绒性

羽绒服检验标准判定羽绒服装的质量:一是服装质量,二是羽绒质量。防钻绒性直接反映了服装的质量。一件羽绒服穿在身上如果防钻绒性能不好,钻绒现象明显,到处都是羽毛,这件衣服恐怕没人愿意穿。

本标准中用摩擦法来考核面料的防钻绒性,其基本原理是将试样缝制成一定尺寸的试验袋,缝制工艺要避免缝线处钻绒,填充一定量的羽绒,将试样安装在仪器上经过摩擦,通过计数从试样袋内钻出的羽绒羽毛根数来评价防钻绒性。这种方法统一了面料的防钻绒性测试和考核标准,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羽绒服面料、提高面料质量的目的。但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及部分企业的反馈来看,面料防钻绒性合格,却依然有跑毛现象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标准中测试钻绒性考核的是面料,缝制质量与钻绒性并未相联系。实际上缝迹密度与牢度,对衣服的钻绒性影响还是很大的。针迹密度适宜,缝制工艺良好,羽毛羽绒就不容易从缝合处钻出,针迹稀疏,钻绒就明显。

2.钻绒性测试是把面料和羽绒都作了统一的规定,并放在试验机上摩擦,这和实际穿着过程存在了很大的差异。实际穿着中羽绒会受到空气的冲击以及里面衣服的摩擦,还有在洗涤过程中水流和气流的交换,面料上的细孔就会受到张弛,在细孔张大时,羽毛羽绒就会跑出。

笔者认为,防钻绒性在考核面料的同时还应增加缝制工艺的考核,另外需进一步开展气流对钻绒性影响的研究。

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的制定对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笔者在研读过程中发现了部分问题,特此提出来,供检测人员探讨。

猜你喜欢
蓬松度清洁度羽绒服
羽绒蓬松度检测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及分析
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技术
新年新衣羽绒服穿搭指南
好日子(2022年1期)2022-03-24 06:46:26
羽绒服并非越厚越暖和
科教新报(2022年2期)2022-02-21 06:35:30
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控制标准分析
简单清洗羽绒服
老年世界(2019年2期)2019-06-01 08:13:30
羽绒蓬松度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分析
IDFB 2015蓬松度不确定度分析
又美又暖
女友·花园(2016年12期)2016-12-17 14:00:47
某型号旁通阀内部清洁度的清洗次数验证
汽车零部件(2016年6期)2016-07-18 1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