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国,卢永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深圳 518035
影像导航引导经鼻内镜在鼻颅底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孟庆国,卢永田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深圳518035
[摘要]目的探讨在影像导航的引导下经鼻内镜技术应用于鼻颅底肿瘤的切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方便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08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例鼻颅底肿瘤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其中20例患者在影像导航的引导下进行手术,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外30例患者行单纯的鼻内镜手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上,研究组分别为(168.5±20.3)min、(8.25±3.5)d、(120.5±11.3)mL,对照组分别为(170.6±20.6)min、(9.5±5.3)d、(123.5±10.6)mL,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脊液鼻漏及眼部肿胀的发生率上,研究组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0%、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20.0%,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分泌功能紊乱及术后复发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影像导航的引导下经鼻内镜进行鼻颅底肿瘤的切除,有着定位精确、术中创伤小的优势,从而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关键词]鼻颅底;肿瘤;鼻内镜;影像导航
鼻腔与眼眶、颅底等解剖毗邻关系密切,鼻颅底肿瘤是指向颅底侵犯的鼻窦、鼻腔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该区域重要结构较多,一旦损伤后,术后并发症严重,因此鼻颅底肿瘤的手术也给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及头颈外科医师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鼻内镜下进行鼻颅底肿瘤的切除,创伤较小,逐渐被患者接受。但在单纯的鼻内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时,层次感较差,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使治疗效果受到限制,而通过在影像导航的引导下进行鼻内镜操作能弥补其不足,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肿瘤,从而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1]。该研究通过对2008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例鼻颅底肿瘤患者在影像导航引导下进行鼻内镜手术切除鼻颅底肿瘤,探究其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08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0例鼻颅底肿瘤患者,术前均经CT及MRI检查。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其中20例患者在影像导航的引导下进行手术,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外30例患者行单纯的鼻内镜手术,作为对照组。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38~66岁之间,平均(44.6±3.9)岁,有蝶窦肿瘤患者12例,鼻窦、鼻腔鳞癌侵犯眶内侧壁及眶底患者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3例,颞下窝、翼腭窝神经鞘瘤侵犯颅内患者3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39~68岁之间,平均(53.6±2.9)岁,有蝶窦肿瘤患者16例,鼻窦、鼻腔鳞癌侵犯眶内侧壁及眶底患者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5例,颞下窝、翼腭窝神经鞘瘤侵犯颅内患者5例;上述患者均无心、肝、肾功能不全等手术禁忌证。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单纯鼻内镜下行鼻颅底肿瘤切除;研究组患者在影像导航的引导下行鼻内镜鼻颅底肿瘤切除术:手术前1d,向高分辨率CT扫描,层厚1mm,轴位连续扫描,使用骨算法成像技术。在手术日当天将扫描数据导入至导航工作站中,重建图像,注册并配准手术中所用的探针、吸引器等器械。不同肿瘤的手术具体方法见参考文献2[2]。
1.3观察内容
记录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并在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在该研究中,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相关指标的比较
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上,研究组分别为(168.5±20.3)min、(8.25±3.5)d、(120.5±11.3)mL,对照组分别为(170.6±20.6)min、(9.5±5.3)d、(123.5±10.6)mL,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相关指标的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n=20)对照组(n=30)P 168.5±20.3 170.6±20.6 <0.05 8.25±3.5 9.5±5.3 <0.05 120.5±11.3 123.5±10.6 <0.05
2.2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在脑脊液鼻漏及眼部肿胀的发生率上,研究组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0%、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20.0%,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分泌功能紊乱及术后复发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n(%)]
鼻颅底肿瘤指的是鼻腔和颅底或颅内各部位相沟通的肿瘤的统称,具有病变复杂、解剖位置深在、多累及重要的神经、血管的特点,该部位的手术多涉及多科室、多领域[3]。优于优秀外科医师的不断探索、内镜技术、影像学技术、导航引导和手术器械的创新,使鼻颅底外科在近年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鼻内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具有术中图像清晰、照明直接,微创的优点,逐渐替代了颅面联合及其它一些传统的开颅手术,成为鼻颅底、眶尖病变、脑脊液修补、视神经管减压、前、中颅底占位切除等手术的首选治疗方案。鼻颅底解剖变异较大,肿瘤病变侵犯的范围较为广泛,手术者操作方法与技术参差不齐,在一些复杂的鼻颅底肿瘤切除中,鼻内镜的安全性和疗效有所差别[4]。另外在单纯的鼻内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时,层次感较差,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也使治疗效果受到限制。
影像导航系统的迅速发展为鼻颅底肿瘤的切除提供了很好的辅助手段,在手术中可以准确将术野周围的三维结构显示出来,判断病变与手术部位及其毗邻的空间位置关系,还能够显示病变周围重要的神经、血管等结构,从而很好的保障手术安全的进行。在病变部位及其周围毗邻的准确定位上,在影像导航的引导下会带来更多的帮助,使手术的准确性得到显著的增加,既缩短手术时间,又能够增加术者的信心[5-6]。
在该研究中,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上,研究组分别为(168.5±20.3)min、(8.25±3.5)d、(120.5±11.3)mL,对照组分别为(170.6±20.6)min、(9.5±5.3)d、(123.5±10.6)mL,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导航下进行鼻内镜切除鼻颅底肿瘤未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指标,与高志强等[7]报道相符合,可能与鼻颅底肿瘤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有关。通过对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进行随访,发现在脑脊液鼻漏及眼部肿胀的发生率上,研究组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0%、1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20.0%,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分泌功能紊乱及术后复发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术后在脑脊液鼻漏及眼部肿胀的发生率上,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操作具有明显优势。这是因为单纯的应用鼻内镜时,术中提供的图像为二维图像,且是广角图像,因此在显示器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形,影响手术的进行。在导航下能够对手术入路实时的进行调整,能够将手术中可能遇到的结构显露出来,实时显示手术中的三维位置,从而能够对肿瘤的切除程度做出判断,进而预防手术过程中盲目操作、主观判断错误的出现,最大程度的对鼻颅底肿瘤进行安全切除,减少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在影像导航下能够帮助术者进行手术入路的设计,推演手术的过程,提前预防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因而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8]。
综上所述,将影像导航引导经鼻内镜应用于行鼻颅底肿瘤切除中,能够减少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兵,黄谦,崔顺九,等.内镜下经鼻泪前隐窝入路切除翼腭窝及颞下窝神经鞘瘤[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10):802-806.
[2]王瑾瑜,谢民强,万良财,等.以多平面重建为主的CT综合后处理在鼻颅底病变观察中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9):1460-1462.
[3]危维,张秋航,严波,等.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前中颅底神经内分泌癌[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5):357-361.
[4]赵赋,王博,杨智君,等.内镜下经鼻入路治疗颅底中央区恶性肿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5):193-196.
[5]翟翔,张金玲,刘钢,等.鼻内镜手术切除儿童颅底肿瘤六例[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4):1108-1109.
[6]李秀雅,肖克珍,王莎,等.一例影像导航下复杂性鼻颅底骨化纤维瘤切除并发术中大出血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5,22(8):52-53.
[7]高志强,王斌,吕威,等.手术导航系统在耳鼻咽喉科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4,29(4):189-191.
[8]严波,张秋航,吕海丽,等.影像导航技术在内镜颅底外科中的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49(9):726-732.
Application of Image Navigation in Guiding Nasal Endoscopic on Resection of Skull Base Tumors
MENG Qing-guo,LU Yong-tian
Shenzhe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Shenzhen,Guangdong Province,51803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pplying image navigation in guidance of on skull base tumor resection through endoscopic techniques.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the subjects were 50 cases of skull base tumor patients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08-October 2014 in our hospital,all of whom were underwent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including 20 cases of pati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mage navigation,as a research group;while another 30 patients underwent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alone,as a control group.After surgery the operative time,hospital stay,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the operative time,hospital stay,the blood loss index,the study group were(168.5±20.3),(8.25±3.5),(120.5±11.3),control group were(170.6±20.6),(9.5±5.3),(123.5±10.6),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patients from the two groups(P>0.05);in the incidence of 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ea and eye swelling of patients,the incidence in the study group patients was respectively 5.0%and10.0%,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10.0%and 20.0%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ce(P<0.05),in endocrine dysfunction and recurrence rate after surger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patients from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Performing endoscopic skull base tumor rese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image navigation has the advantage of positioning accuracy and less intraoperative trauma,thereby complications can be avoided,which has important clinical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Skull base;Tumor;Endoscopic;Image-guided;
[中图分类号]R7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6)06(a)-0194-03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6.194
[作者简介]孟庆国(1977.7-),男,山东邹城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头颈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工作。
收稿日期:(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