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定两山”政策对丽江地区林业的破坏、后果及恢复情况

2016-06-28 15:59白玛江初沈云都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3期
关键词:麂子山林丽江

白玛江初,沈云都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昆明 650201)

浅谈“三定两山”政策对丽江地区林业的破坏、后果及恢复情况

白玛江初,沈云都

(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昆明 650201)

20世纪80年代,云南省出台“三定两山”政策,丽江林业家庭承包制度确立,砍伐之风开始盛行,带来生态和社会秩序的一系列恶果。直到今天,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这些遗留问题才逐渐得到遏制。

“三定两山” 伐木补粮 家庭承包

1 历史背景

1979年9月5日,云南省出台78号文件《关于划分社员自留山的通知》;1982年,配合国家林业部《关于抓紧做好“三定”工作的通知》,云南省出台《关于开展林业“三定”工作的通知》,即“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从而区分了“自留山”和“集体责任山”两类山林。简称“三定两山”。在丽江历史上,首次承认家庭可以砍伐自家承包的林木。

2 20世纪80年代丽江地区山林破坏的基本情况

根据有关统计,到1989年,丽江地区天然林木的总蓄积量从4 903万m3,锐减到3 873万m3,减少了1 029万m3,也就是相当于天然林木总量的21%。如果算上30年间的生长量1 684万m3,丽江一共失去了2 714万m3原始天然林木,相当于1989年林木总蓄积量的70%。因此,国家意识到砍伐问题的严重性,《人民日报》登载出《金沙江两岸森林告急》的报道,时任副总理田纪云指示云南省政府和林业部:“必须当机立断采取最坚决最有力的措施制止乱砍滥伐森林,越快越好。”

3 山林砍伐的生态及社会效应

大规模的砍伐,导致了生态、社会的一系列后果。从生态角度讲,丽江地区森林覆盖率大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降至谷底。据估计,这个数字可能低于25%。大片森林的消失,导致气候异常,水土流失严重,山中各种野生动物开始锐减,甚至灭绝殆尽。据玉湖村的一位老人赵有光介绍,他小的时候,山林里还经常有麂子、熊、豹子、野猪、鹿、野骡子、麂子、箐鸡、狼、岩羊、猴子、獐子、刺猬、花雉鸡、白鹇鸟等野物出没。

现在,这些东西已经好几十年没有见过了。据说,一位年入古稀的丽江妇女,年轻的时候要练习一种对付狼的防身之术,以避免在山间劳作的时候遭到狼的袭击。可是,这样的技艺,今天已经无人再学了。从社会角度来看,情况则更为严重。例如,最初人们砍伐山林的动机是为了帮补农业生产的不足,也就是“伐木补粮”。可是,后来人们发现,砍伐树木有利可图,所以,纷纷上山砍伐,没有人再去种粮,农业生产反而遭到了更大的破坏。又如,长期的贫困之后,人们通过砍伐,突然手有余钱,所以,赌博和酗酒之风开始盛行,甚至骤然出现了很多酒精中毒死亡的案例。再有,乡亲之间的内部矛盾迅速加剧,严重破坏了以往和谐亲厚的邻里关系,集中表现在维护山林的村干部、老民会、管山员与砍伐者之间,以及竞相争夺的砍伐者相互之间。再次,传统农耕时代的习俗被破坏,社会秩序出现混乱,十年间,丽江地区盗窃、斗殴、破坏公物的案件发生率骤然上升,公共水源的保护也遭到随意破坏。

4 反思

首先,一个令人欣喜的状况是,古老的农耕社会习俗和风气,经过一些有责任感的地方干部、企业家、学者的努力,已经获得了保存和传承。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砍伐终于得到遏制。按照当地人的说法,“社会已经变了”,“个个家都是吃的也有了,穿的也有了”,年轻人出去打工、抢马(替旅行社、客栈、酒吧招揽游客)、给政府看守金矿(丽江自古是黄金产地),没有人再去砍伐山林了。所以,有许多地方已经重新长起大片的林木。有的老人说,现在很多地方的山林已经和20世纪50、60年代不相上下,而且,直径30 cm的大树也已经很常见了。

猜你喜欢
麂子山林丽江
麂子村散记
打猎
丽江三朵节
一只麂子死了
丽江的荒
小麂子买妈妈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城市山林
叫一声丽江
如果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