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6-28 15:27:45张晶晶
人间 2016年17期
关键词:内驱力教育工作者教育

张晶晶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小学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晶晶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并不断改变教育方法的今天,赏识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理论研究者认可及运用。教育不仅应当使儿童发展,而且应当使儿童快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和教育的能力,也取决于教师的真心,取决于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教师的爱像阳光照亮了学生的前程,教师的爱像温暖的春风一样,吹过孩子稚嫩的脸庞,抚慰着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小学教育;赏识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系统正在全力倡导素质教育。为了适应素质教育这个大背景,广大教育工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和需求。使用和研究不同的教育方式。但在教育实践中,由于对赏识教育的片面性理解和应用不当,以及对试教对象的差异对待,使得赏识教育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和指责。所以父母和教师很长时间以来都在思考,赏识教育到底应该怎样运用,才能适合所有学生的发展。

一、相关概念的缘起

赏识教育最开始是由一个父亲在教导他的聋童女儿时产生的,在他的细心教导和鼓励下,她的女儿获得了惊人的成功。然后逐步推广应用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学校里教师对学生教育理念的改变。周弘是以探索生命和人生为基点,把赏识教育与学生快乐和成功相连接,提出了赏识教育与幸福未来有关,与成功有关,将赏识教育开拓到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

二、基本观点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一个人的成就动机,即学生的学习的成就动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驱力。他认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用这三个方面来加以解释。这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分别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个体需要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阐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职业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出来的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小学儿童因为年龄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动机属于附属内驱力层面,也就是说,小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家长和教师的任何和鼓励。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只要他们感受到了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意,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肯定。学生也是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作出自我判断的。赏识教育就是要教师对学生怀着一份信任,相信他们的身上还有许多等待挖掘的潜力,教师就会多一份耐心和期待。赏识教育强调发现学生的长处,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他们心情愉快,使得他们的感官处于良好的状态。学生事发展中的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耐心的倾听学生的诉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能随便的敷衍他们。关爱学生可以从很多细节中表现出来,比如在学校的操场上,孩子们正在集合,准备做广播体操。教师走到学生的队伍里,走到某个学生的面前替他整体衣领;有时又给另一个学生系好红领巾;或者走到另一个学生那里低声说了几句。也许在教师看来这些都是微不足道、极其自然的,似乎没有多大的教育意义。但是正是这些看不上不值一说的小动作,恰恰使这些学生感到温暖,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在赏识教育中,对于鼓励和关心学生教师怎么表现都不为过。但关键是教师和家长怎么把握好这个尺度,没有爱作为基础,严格要求就成了空话。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的包容学生,放纵学生,笔者认为教育中真正的爱就是对学生的成长乃至未来的发展负责。因此赏识中应该包含着批评和严格要求。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赏识教育只有部分学生受益。在现实工作中,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加赏识。甚至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在赏识教育下会更加优秀。而对一些成绩不优异的学生有些忽视,更加打击成绩不优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信心,加速问题学生的产生过程。

(二)表扬时没有针对性。很多教育工作者赏识教育的方法很单一,很多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时就是表扬,不论什么情况下,都对学生说:你真棒!太棒了!这样的鼓励没有针对具体的事情,让学生不了解到底自己的哪些方面做得是好的才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因此没有起到表扬的作用。

(三)一些教育工作者对赏识教育理解太过片面。一些教育者认为赏识就是表扬和鼓励,所以他们的教育理念中没有批评。对学生所犯错误不加以教导和指责,这会造成对学生对所犯的错误没有深刻的认识,会让学生更加容易犯重复的错误,在不断犯新错误和重复犯错之后,造成积重难。 更严重的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从而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和社会价值观。

(四)重心偏向书本知识。很多教育工作者赏识教育的主要重心还是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上,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的。对于学生非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应用还是任由其自行发展。这样容易造成课本知识学习好的学生综合素质并不一定高,而学业成绩不好的但有其他特长的学生容易被忽视。

四、改善的对策

(一)赏识教育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爱,被理解和呵护。赏识教育更要考虑这个方面。对每一位孩子都该用心对待,一视同仁。要及时准确的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学习成绩并不优异的学生,多和他们沟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试着理解学生。

(二)赏识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应该及时鼓励,比如写作文错别字少了,语句描绘的更优美了;平时迟到的现在也能按时到校了;上课喜欢讲话的也能安静听课了,让学生了解自己是因为哪方面的进步得到老师的表扬,心理有了一把衡量的尺,他们会表现的越来越好。

(三)赏识教育要和批评相结合。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亦是如此。在学生犯错误时,老师首先在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批评,让他们觉得师生间是平等的,然后对于学生所犯错误就事论事,而且能从学生的错误中发现他的优点,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再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四)赏识要全面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力。

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全面发展,赏识教育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要及时加以鼓励和巩固。平时也要加强家校联系,和家长共同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赞赏,让学生真正具备全面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赏识教育目前实施推广已经有一段时间,也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运用。但由于对赏识教育在认识和理解上有分歧和偏差,使赏识教育的实施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相信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教师自身教育素质的提高,赏识教育会在小学教育中逐步普及应用。科学的,全面的赏识教育会是学生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刘晓红.家庭教育中的儿童赏识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8.

[4] 牛海彬.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 韩登亮.赏识教育的实践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5.

[6] 兰利.赏识教育的功能及实施方法[J].西华大学学报,2006.

[7] 山平.赏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8] 程婷.近几年来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9] 薛超.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文学教育,2010.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18-02

作者简介:张晶晶(1988—),女,汉族,江苏人,研究生,淮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内驱力教育工作者教育
培养内驱力
科教新报(2023年19期)2023-08-16 07:36:12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8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4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