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彰
一
家长期望孩子有事业心,老师盼望学生有事业心,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工作的,都应当有事业心,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更须如此。
所谓事业心,就是立志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有所贡献的愿望和决心。
首先,要有所作为,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要做事。做事是做官的表现方式;不做事,等于白做官,等于枉做官。
其次,不光要做事,还要做成事。做不成事,等于白忙乎,等于瞎折腾。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不成事,还不如不做事,这就是“有所成就”的意思。
第三,所做成的每一件事,都要对人民、对社会、对未来有正面意义,有肯定价值,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就是“有所贡献”的意思。污染环境的事、破坏资源的事、损害群众利益的事,做成的越多,危害越大。
无疑,事业心是一种志向,是内心自觉向往的理想、目标和方向;事业心又是一种毅力,是百折不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理素质和精神追求。
一个有事业心的公职人员是多么可贵。无论他在什么岗位,他总是怀着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有所贡献的志向和毅力,这样的人是党的财富,国家的希望,百姓的福分。
一个没有事业心的公职人员是多么可怕。他占着位置,握有权力,却不思有所作为,不想有所成就,更无有所贡献的抱负。这样的人,是党和国家大业的不幸,百姓的无奈。
事业心离不开责任感。我一直认为,官是什么?官就是责任。一个人,从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变成一个领导干部,就是多了一份责任,即:他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百姓负责;他不仅要造福家庭,更要造福群众。对百姓负责、为群众造福,是领导们的职业要求和岗位使命。有责任心,才会有事业心,责任心是事业心的源头;没有事业心,就没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责任心的标志。事业心来源于对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的认识,事业心的强弱取决于对责任和使命认识的高低。
公职人员的工作岗位是千差万别的,具体事业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要有事业心。习近平总书记说:“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像这个要求所说那样,敢于担当。
二
要干成事业、干好事业,就要敬业。敬业是对在岗人员的普遍性要求。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敬业。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敬业。
这是因为领导干部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单身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领导干部却要管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吃饭问题;单身汉敬业与否,只关乎一人,公职人员是否敬业,事关全局。
这还因为领导干部作用更大影响更广。领导干部敬业与否直接影响全体干部职工是否敬业;领导干部不敬业,干部职工很难敬业,即使敬业也起不了应有作用,结果慢慢导致人心涣散、风气日下、事业停滞、民声鼎沸。
正因为敬业这么重要,所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牢记宗旨,不辱使命,爱岗敬业,并且涌现出许许多多像孔繁森、王瑛、杨善洲这样的敬业楷模。总结他们的经验,对照中央的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到敬业,至少应当做到三点:
一是防止得了位子,忘了担子。领导干部的位子和担子是相当的,在什么位子就有什么担子;位子有多高,担子就有多重。位子是担子的条件,担子是位子的任务。要敬业就要爱岗,不爱岗就不可能敬业,爱岗不是爱位子,而是爱担子;只爱位子不爱担子,不是真爱岗;只爱位子不爱担子,可能刚上一个位子就盘算下一个位子,没有心思担担子。所以,爱位子还是爱担子可谓天壤之别。敬业,首先要领导干部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敬重之心,有立业之志。
二是防止掌了大权,不下大力。不下大力,用不好大权;不用苦功,完不成使命。敬业的要求,不允许我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无所作为;不允许我们空谈误国,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不允许我们搞形式主义,沽名钓誉,劳民伤财;不允许我们耍官僚主义,作风漂浮,敷衍塞责。
三是防止获了选票,慢了选民。无论是通过委任还是选举,领导干部的权力最终都是人民给的,都要为人民造福,切忌获了选票,慢了选民。因此,领导干部绝不能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强迫命令,欺压百姓;敬业,要求我们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权为民用,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过: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专心致志事其业,就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民造福。做到这三条,我们基本上就属于敬业了。
三
敬业,只是解决了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问题。我们看到,一些领导干部怀着一腔为民造福的热血,“五加二”、“白加黑”地努力工作,不可谓不敬业,但几年过去了,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事业滞后,群众生活改善不明显。
这种情况说明什么呢?说明领导干部不仅要敬业,而且还要立业。所谓立业,就是成就大事。我们常说的建功立业、安家立业,就是这个立业。敬业和立业是什么关系呢?
敬业是对工作态度和作风的要求,立业是对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要求。领导干部,既要有好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也要有强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敬业是德和勤,立业是能和绩。对领导干部来说,德能勤绩,缺一不可。
敬业是前提,立业是目标。想要立业,必须敬业。敬业是立业的前提,不敬业,不可能立业。立业是敬业的追求,敬业就是为了立业,不以立业为目标,敬业就失去方向,也没有意义。
敬业是过程,立业是结果。领导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一任,说的是过程,造福一方,说的是结果;为官一任的全部过程,都要敬业,为官一任的最终结果,都要立业,实现“造福一方”。没有敬业的过程,就没有立业的结果。敬业的全部过程,必须达到立业的结果。结果假如未实现立业,敬业就成了白敬业,尽管精神可嘉。我常说,结果是硬道理,理所当然,立业就是硬道理;不立业,说什么也没用。
立业,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是政绩或实绩。我们党历来重视政绩或实绩。毛泽东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要好好做出成绩,给大家看看”。江泽民同志曾表示,“干部素质高低要在实绩中体现出来”,“对领导干部的表现,党和人民归根到底还要看他们的工作实绩”。这跟邓小平同志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一旦用立业来验收领导干部的工作,空谈或空喊口号就没有市场了。因为空谈或空喊口号,只是说得好听,纸上好看,不尚实干,不结果实,最终经不起“立业验收”,这样的东西谁还想搞呢?
一旦用立业来验收领导干部工作,捏造数字、虚报政绩就无济于事了。因为这些数字和政绩客观上并不存在,凭空编造出来的东西最终经不起“立业验收”,更严重的是还会露出品质上的问题,这样的东西谁还敢搞呢?
一旦用立业来验收领导干部的工作,形式主义做派就没人喜欢了。因为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最终经不起“立业验收”,这样的东西谁还愿意搞呢?
一旦用立业来验收领导干部的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就会成为领导干部的风气。我们的工作要想经得起“立业验收”,就一定要努力学习领悟,深刻总结反思,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狠下功夫,成为一个有德有能的合格领导干部。(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