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逐步企稳,市场焦点也从年初的担忧经济硬着陆,转向宏观调控政策是否会随经济活动的改善而转变。
在外需疲软、房地产带动内需的经济恢复可持续性尚且存疑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仍旧明显。工业部门价格仍在下跌通道,CPI的核心通胀仍然停留在1%左右的低位,各种迹象表明我国尚未走出通缩阴影,因此言及退出政策宽松无疑为时过早。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历的长达十多年的通缩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在通缩初现时,错误思潮促使结构性改革,如财政整顿(多为财政紧缩措施)、放松监管、加速私有化等,成为当时政府工作的重心。
逆周期调节措施的缺位,让日本错过抵御通缩的最佳时机。当政府开始采取货币、财政宽松措施时,通缩已根深蒂固,导致这些逆周期调节措施没有立竿见影,促进了“逆周期调节无效”说在日本的盛行,带来了一系列政策失误。
以史为鉴,在我国面临抗通缩时,必须从供给、需求两侧同时入手,配合多种稳增长的改革措施,在短期内尽快促进需求恢复,长期内优化资源配置,防止潜在增长率的进一步下滑。(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