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地栽培韭菜时,常可见到叶片腐烂或叶尖干枯现象,严重时受害率可达到25-30%,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出现上述现象,一般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发生后应对症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
斑枯病引起的枯叶
斑枯病又名疫病,主要危害韭菜叶片,叶片感染后多从叶尖或积水处开始侵染,初形成白色近椭圆形小点,以后发展成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坏死斑,其上可见到黑色霉状物,严重发生时病叶枯死。韭菜花梗感病,初期也形成近椭圆形白色凹陷小点,以后发展成坏死枯斑,上面产生黑色霉层,易从病部折断。有时也在病部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孢子。
斑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播种带菌的种子,长出的幼苗即为病苗;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在条件适宜时,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或农事操作传播,在田间阴凉或白天干旱、夜间雾露重时,或在湿度大时发病严重。植株种植过密,氮肥用量过大、钾肥不足,植株长势弱时致发病加重,地势低洼,棚室通風不良等环境条件下都易造成斑枯病的发生流行。
防治韭菜斑枯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品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一般每亩施用3000-4500公斤,并配合施用一定量的优质畜禽粪肥、草木灰等。灌溉时采用沟灌,切忌大水漫灌使病菌扩散,注意保持湿润,提高抗病力。大棚注意通风、换气,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及时做好药剂防治,当韭菜嫩芽出土长到3-4厘米后,用50%为古或50%葛藤必克或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喷雾防治。或在发病初期用25%瑞毒霉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40%乙磷铝200-300倍液,每亩用药液40-50公斤,7-10天1次,连喷2-3次。
灰霉病引起的枯叶
发病时先由叶片尖端向下发展,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和反面产生白色或淡褐色花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扩大成梭形或椭圆形,最后病斑连片,造成病叶干枯。该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在棚室栽培时,如果土壤消毒不严,如在生长中棚温高、湿度大时,不及时通风、换气,就有可能造成灰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在湿度大时病叶上可见到灰绿色至灰白色的霉层,密集于叶片上。
防治韭菜灰霉病,应做好土壤的消毒灭菌工作,采用起垄高厢栽培,有利于降低湿度,提高抗病力。平时注意及时通风换气,有利于减轻病害的发生。发病后可用50%速克灵1000-1500倍液15-20天喷1次,或者用20%三唑酮800-1000倍液或50%多茵灵600倍液,在韭菜收割后及苗高5-8厘米时喷药2次。
根蛆引起的枯叶
根蛆是近年来发生的害虫,主要是葱蝇和迟眼蕈蚊,根蛆钻入鳞茎里蛀食,一蔸常有十几条、几十条幼虫,受害的鳞茎被蛀食成空洞,引起腐烂,造成叶片枯黄,凋谢致死。防治上可用晒根、施草木灰或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拌细土撒于韭菜根附近再覆土。幼虫危害期,发现叶尖开始发黄变软向地面倒伏,可灌药防治,可用75%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扒开根际表土,对根喷灌,随后覆土,以上午9-10喷施效果最好。在成虫羽化期(4月中下旬、6月中旬、7月中下旬、10月中旬)喷10%蚜虱净(又名一遍净、康福多、吡虫啉、大功臣等)2000-2500倍液,或75%辛硫磷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上午9-10时喷药效果好。迟眼蕈蚊成虫喜在荫蔽、潮湿、腐殖物多处栖息,在夏秋之间,疏叶通风可减轻发生,对灯光有趋性,还可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生理性病害引起的枯叶
棚室栽培韭菜,因下列原因常会造成韭菜干尖枯叶,应仔细加以区别,及时对症防治。一是有害气体危害。保护地栽培韭菜时,由于通风不良,又加上施用一些肥料,或土杂肥如鸡粪等,产生大量氨气,酸性土壤中产生大量亚硝酸气体,均能使韭菜中毒发生上述病害。预防对策是使用适量,并施用充分腐熟的土杂肥、不施易产生氨气的肥料,减少氮肥用量等。二是高温或低温侵袭。保护地内长期处于30-35℃的高温条件下,空气干燥,会造成叶尖干枯,叶片腐烂。高温高湿时,肥料不足也会造成叶尖干枯。预防对策是,正确控制温度条件,叶面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和腐植酸叶面肥。三是施用肥料过多,土壤酸化。韭菜适于中性土壤生长,当土中施入大量酸性肥料(如尿素、硫酸铵等)后,土壤即呈酸性过强,其植株则生长缓慢、细弱、外叶枯黄。如施入过量有机肥,也会出现上述现象。四是缺乏微量元素或微肥过剩。土壤缺钙、钾元素时,心叶黄化,叶尖干枯;缺镁时外叶黄化枯死;缺硼时中心叶黄化,硼过剩则叶尖枯死,锰过剩时心叶黄化,外叶黄化枯死。预防对策是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以叶面肥为主,适施全元素有机复合肥。五是其他原因。如通风不当,造成“闪苗”;土壤干旱,也会导致干尖发生;用药不当,初冬发芽期使用农药浓度过大,易导致韭菜叶尖干枯,因此,应及时对大棚降温和适时浇水,并适量补充氮肥,以提高韭菜的耐热能力。在防治病虫害喷施农药时,应控制用药量,尽量少用含锰的农药,使用农药时最好避开韭菜出芽时期,防止韭芽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