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宇 袁培银
(1.重庆交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重庆 400074; 2.重庆交通大学 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
城市轻轨沿线住区噪声影响分析及实测研究★
赵 宇1袁培银2
(1.重庆交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重庆 400074; 2.重庆交通大学 航运与船舶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
对城市主干道特定居住区的噪声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实测分析了道路两侧的声压等级,针对该区域特殊的生态条件,从声屏障、绿化、交通管制、吸声材料等方面,提出了噪声控制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居住建筑,商业建筑,降噪措施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汽车数量的大幅增加,轻轨沿线建设及应用,也使交通噪声污染的程度加剧。居住者不仅追求室内环境的清洁安全,更追求室内环境的舒适[1]。然而,噪声污染不仅困扰居住者的正常生活,妨碍其学习与工作,还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不良反应,重者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特别是临街居住者,受噪声污染程度颇为严重,因此,如何有效的控制临街高层建筑的噪声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Gerard L.,Gebber等人研究发现,噪声会使脑电图波发生异常现象,脑电波振幅发生明显变化[2]。Chubarov等人认为过大的噪声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均有明显影响,部分人群表现出神经衰弱症,长时间生活在高分贝噪声下,情绪和意志都有恶化的趋势[3]。苏有成等对接触不同噪声强度的居住者进行脑血流图和心电图检测,指出居住者心脑血管异常可能与环境噪声的刺激有直接关系[4]。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布局越来越紧凑,使住区受交通噪声的影响日益增加,城市中道路系统的日趋完善也增加了对住区声环境的影响[5]。降低噪声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出发,一是使住区与噪声源具有一定距离或采用噪声隔离措施,二是从噪声源本身出发,优化路面材质、路面使用条件以及对路面的养护进行优化,朱万灵等在此方面进行了试验,结论指出,道路噪声降低了3 dB(A)~8 dB(A)[6]。宋晶等认为轻轨及轻轨设备运行而产生的噪声强度很高,这些噪声随着空气、固体颗粒等介质传播,严重影响到乘客和轨道沿线人们的心理、生理和正常生活。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噪声污染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把地铁噪声污染列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7]。在协调道路与周边住区环境关系时,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和适当的绿化来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例如在纽约西区的旧公路改建方案中,设计充分与周边环境结合,用6车道的林荫大道代替了常规的超级高速公路,在道路周边建设多个园林式住区,并在中央设置冬青树为主的隔离带,既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又展现了自然景观[8]。
1.1 问卷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抽样调查问卷方式,在各个观测点的问卷内容相同。问卷调查人员经过培训后,在研究区域选取不同地点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区域为重庆市南岸区,问卷对象主要为学府大道69号居民。为了确保问卷结果的严谨,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控制问卷质量:
1)问卷过程中由问卷调查人员指导调查对象填写;
2)问卷回收后,由专门的问卷指导组进行全面检查。
1.2 问卷调查结果和基本情况
表1 受访建筑基本情况统计列表
表1列出受调查建筑的基本情况,调查主要针对居住区临街的商用建筑和居住建筑、非临街的商用建筑和居住建筑,共发出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14份,有效问卷占总问卷的90%。
表2 噪声对不同受访者活动的影响范围
表3 噪声对不同受访者的影响程度
表4 噪声对在不同朝向建筑物内受访者的影响
本次调研分别调查了居住建筑与商业建筑两种类型建筑,由表2~表4结果显示,噪声对居住区的影响更大,居住区的人们对噪声更为敏感,噪声对这类调查人群的工作和生活影响范围比商业建筑更广,影响程度也更大。对于临街建筑,人们的心理状态直接受到噪声的影响,而对于非临街建筑,噪声的影响范围随距离的增加呈逐渐衰减的趋势,影响程度小于临街建筑。问卷结果中显示出,临街建筑中人们大部分活动都要受到噪声的影响,而在非临街建筑中,只有睡觉时的影响因素比较大,远离主干道建筑内居住的人们显然对声环境的满意度较高。声源通过辐射方式传播噪声,声波随着距离声源的距离增加而不断扩散,随着距声源距离的增加,声能逐渐分散,人们感受到的噪声将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其中也有建筑布局方式与声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般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工厂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商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其中交通噪声为起伏性的、不连续的且不稳定的噪声,其噪声在各种噪声中位于首位,危害也是最大的,数量也是最多的,70%~80%的噪声主要由交通噪声引起。在进行环境噪声测量时,主要测量交通噪声和对声环境比较敏感地点噪声的测量。
2.1 测点的选择
交通噪声的测量点选在重庆市一条具有代表性的主交通干道,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9号轻轨站旁,距路边1 m处。
2.2 测量准备
测量日选择在无降雨、降雪且平均风速小于5.5 m/s的晴天。为了提高测量质量,声级计选择2型,即精度为±1.0 dB。
2.3 测量要素
交通噪声为不连续的有起伏的,测量稳态声级,此种参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单位是dB(A)。在实地测量交通的噪声时,记录声级计读取值的同时标记测量时间点。
2.4 实测数据
测量按时间分段进行,在07:00~22:00这一时间段内,每个时刻测量10次,取其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测量结果主要包括交通噪声的声压值和车流量(见表5)。
表5 学府大道69号噪声实测结果
该测量结果反映出在上班高峰阶段和下班高峰阶段,车流量较大,声压等级较高;当重车比例较高时,噪声污染程度较严重。同时,实测路段为上坡地形,车辆经过此位置噪声影响更为突出。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一部分声波会发生反射,另一部分则透射到另一种介质中。因此,噪声分贝值的降低,应该从控制噪声源和噪声的传播途径两个方面考虑。降低噪声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根据试验,噪声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二是绿化带产生声压级的附加衰减,附加衰减与绿化带的宽度、树种和树形分布等要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噪声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声屏障降噪。
对距离居住区较近的高速路或者城市快速路,通常采用设立声屏障的方式,根据声屏障材质的不同,可以吸收部分噪声,或者将部分噪声反射出去,是降低交通噪声的最直接的方式。合理设置声屏障,可以使噪声的分贝值降低10 dB左右。
2)绿化降噪。
在主干道两侧植物绿化,是防止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不同绿色植物进行优化配比,植物间保持合理的密度,可以较好的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传播距离。
3)室内绿化降噪。
在室内阳台上种植绿色物种,既可以改变室内空气环境,也可以使声音传播方向发生改变,降低噪声污染的程度,提高居家的舒适度。
4)建筑降噪是指对建筑物的构造进行改进,适用于主干道周边住区,点式建筑、布局散乱、建筑材料本身隔声效果较差的住区。
5)交通管制降噪。
在车流量较大地段,通常噪声较大,车辆鸣笛频繁、行驶速度快都是使噪声增加的因素,住区内居民通常对这种突发性的鸣笛比较敏感,在街边住区较多、较密集且交通量大的地段,控制大型车的行车路线与时间段,并采用设置限速、禁鸣标志。
6)轻轨站部分区域铺贴吸声材料,这样不仅仅有助于减小设备噪声对周边的影响,还有助于减小轻轨站内的噪声干扰。
1)对于轻轨沿线住区,除了常见的从声源、传播过程来消除噪声外,在城市规划阶段就应尽量避免建筑邻近交通沿线,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应按照建筑的不同功能,进行动静分区,按照人们进行不同活动时对噪声的接受程度来分级布局不同类型建筑,沿街布置噪声不敏感建筑。
2)对于商住结合的区域,既要建立相关法规限制鸣笛又要使商业活动区域形成人工的噪声隔离屏障,来减少噪声影响。
3)噪声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与建筑的类型、建筑的朝向和建筑的位置有直接的关系,噪声最大的是临街建筑,最小的是背街建筑。
4)交通噪声的大小是居住区室内舒适度的主要衡量指标,声压级在上班早高峰与下班晚高峰出现较大峰值。
[1] 赵敬源,张 琳,霍小平.临街建筑声环境的研究与改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2):191-194.
[2] Gerard L.,Gebber.Human brain alpha rhythm:nonlinear oscillation or filtered noise[J].Brain Research,1999,818(2):556-560.
[3] Chubarov IV,Zinkin VN.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workers subjected to noise.Gig Sanit [Article in Russian],1999(2):16.
[4] 苏有成,焦素然.环境噪声对中学生心脑血管功能影响初探[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5(3):118-120.
[5] 谢 浩,刘晓帆.居住区的交通噪声问题及防治[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5(1):10-14.
[6] 朱万灵,陈庆喜,马骁威,等.公路交通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J].交通环保,2003(12):69-72.
[7] 宋 晶,郝王君.地铁车站对周围环境振动与噪声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3):26-29.
[8] 陆雍森.环境评价[M].第2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20-25.
Abstract: The paper carries out questionnaire for undetermined residential community noise satisfaction of major city road, actually measures and analyzes the sound pressure level on both sides of the road. In light of its speci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sound barrier, greening, traffic regulation and acoustic absorption material, it puts forward nois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measures.
Key words: noise pollution, residential building, commercial building, noise-reducing measure
Noise influencing analysis and in-situ research of urban light rail residential area★
Zhao Yu1Yuan Peiyin2
(1.CollegeofBuilding&CityPlanning,ChongqingUniversityofTraffic,Chongqing400074,China; 2.CollegeofShipping&Shipping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ofTraffic,Chongqing400074,China)
2016-03-16★:2015重庆市社会民生科技创新专项“重庆市轻轨沿线住区噪声控制技术及声环境评估标准应用示范项目”(项目编号:cstc2015shmszx30021)
赵 宇(1987- ),女,助教
1009-6825(2016)15-0189-03
TB53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