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742例感染4项传染性指标结果分析及检测意义

2016-06-27 05:56:10曹燕飞高小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梅毒

曹燕飞,高小蓉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730900)

·经验交流·

11 742例感染4项传染性指标结果分析及检测意义

曹燕飞1,高小蓉1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730900)

摘要:目的通过对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11 742例术前、输血前及产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4项传染性指标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其检测的重要性,并了解白银地区4项传染性指标的流行情况。方法HBsAg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抗-HCV及抗-HI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初筛测定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梅毒确证试验采用ELISA。结果11 742例样本中,581例(4.95%)患者感染性标志物阳性,其中HBsAg、抗-HCV、 梅毒初筛、抗-HIV阳性率分别为3.540%、1.030%、0.247%、0.051%,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3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输血前及产前患者进行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可以明确患者术前、输血前及产前的感染情况,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避免和减少相关医疗纠纷。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

由于多种传染性疾病均通过血液传播,所以在创伤、侵入性手术及输血中均存在传播疾病的危险。随着人们对医学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在对患者负责任的同时,尽量避免由于手术器械或输血导致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也为了了解患者在术前或输血前的感染状况,避免和预防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而进行术前、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的联合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对本院2013年8月20日至2015年8月31日共11 742例术前、输血前及产前患者的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8月20日至2015年8月31日在本院住院治疗,经确定将要进行手术、输血治疗及待分娩的患者11 742例,其中男5 694例,女6 048例,年龄5~71岁,平均(31.2±1.58)岁。于入院时抽取静脉血3~5 mL,待血液自行凝固后,离心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1.2试剂与方法乙肝表面抗原(HBsAg)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试剂购于苏州新波生物有限公司;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剂购于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采用ELISA检测,试剂购于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梅毒初筛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试剂购于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梅毒确证试验采用ELISA检测,试剂购于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1.3检测仪器新波生物生产的ANYTEST时间分辨荧光检测仪及EFFICUTA全自动样本前处理系统,深圳雷杜公司生产的RT-6100酶标分析仪,深圳雷杜公司生产的RT-3100全自动洗板机。

1.4质量控制HBsAg定量测定每个批号均做6点定标,每次试验均做C、E 2点质控;抗-HIV每次试验均带阴性对照2孔,阳性对照2孔,质控1孔,空白1孔;抗-HCV每次试验均带阴性对照1孔,阳性对照1孔,质控1孔,空白1孔;TRUST试验每次均带阴、阳性对照。以上所有操作均按照说明书严格执行,抗HIV1/2初筛阳性结果均送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梅毒初筛阳性均要求临床再送检样本做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

2结果

在11 742例样本中,4项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为4.95%(581/11 742),抗HIV1/2阳性7例,经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阳性6例,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

3讨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之一,HBV感染者约1.2亿人,近年来有下降趋势,感染率在5%左右。HCV感染者约3 800万人,HBV、HCV是引起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感染发展隐匿,多数乙肝、丙肝患者可不出现症状,发病时已为慢性过程,治愈率较低。HIV、梅毒感染者近年来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传播迅速,情况尤为严重,HBsAg、抗-HCV、抗-HIV、梅毒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此类传染病给医院带来的医疗纠纷也是医院最常面临的问题,常给医院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而医院感染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因素之一。为此,我国卫生部专门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在输血前必须检测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指标,参照该规定本院对需采用创伤性、侵入性治疗手段及分娩的住院患者也必须进行以上4项指标的检测。

本文统计了11 742例手术前、输血前及产前患者的HBsAg、抗-HCV、抗-HIV、初筛梅毒4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其中HBsAg阳性率为3.54%(416/11 742),低于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张虹霞[1]于2012年对2 180例感染4项的结果分析。一方面可能与检测方法的差异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我国实施的计划免疫预防有关,使感染率下降。但HBsAg仍为4项指标中阳性率最高,由此说明在本地区的感染性疾病中,仍以HBV感染为主。

HCV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血液传播,也可能存在其他传播途径,如母婴传播、性传播和家庭内部接触传播,约有半数的HCV感染途经不明确[2]。HCV感染人体所致丙型肝炎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抗-HCV阳性易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本文调查的抗-HCV的阳性率为1.030%,稍低于胡佳林等[3]报道的1.200%。据资料显示,临床上由于针头刺伤事故所致HCV感染率统计数字为3%~4%,实际数字接近10%[4]。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果将难以想象,同时对于其他患者来说也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险。

近年来梅毒死灰复燃,各地均有梅毒发病率的报道,但高低不一,本研究采用TRUST进行梅毒初筛,阳性后再采用ELIS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确证,阳性率为0.247%,较文献[5]报道的0.880%低,可能与本研究采用双阳(梅毒初筛和抗-TP同时阳性)后才统计为阳性而登记有关。对于初筛梅毒阳性,抗-TP阴性者不登记,排除了一部分假阳性,这是致阳性率低的缘故。

11 742例患者中共查出抗-HIV阳性7例,所有ELISA筛查阳性的标本均送白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确证试验,最终确证6例阳性,阳性率为0.051%,与张翠等[6]0.050%的阳性率相近。因张翠作者地处山东省,由此可见白银市和山东胶州的艾滋病感染率相差不大,但中国艾滋病流行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其危害性不能低估。

此次统计的本院术前、输血前及产前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总阳性率为4.95%(581/1 1742),与李江[7]统计的总阳性率4.50%相近,说明在医院住院患者中存在一定的感染率,且双阳(HBsAg和抗-HCV阳性,HBsAg和初筛梅毒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0.060%和0.017%。因此,开展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查工作对患者健康状况及病情程度在术前、输血前及产前就有较明确的了解和定位,及时给予治疗,有利于医院举证,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利于采取合理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避免和减少医院内感染发生,有利于提醒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加强自我保护,注意规范操作,减少医疗损伤,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机会。同时对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严格消毒灭菌,其他物品等进行规范的无害化处理,更好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

因此,医院有必要对所有入院患者入院前4项(HBsAg、抗-HCV、抗-HIV、梅毒)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张虹霞.受血者感染性疾病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甘肃医药,2012,31(3):211-212.

[2]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1-383.

[3]胡佳林,张世勇.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及其结果分析 [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3):832-833.

[4]张来虎.针炙刺伤事故导致丙型肝炎发病的预防方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235-236.

[5]王斌,张录喜,李红,等.12 870例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及意义[J].当代医学,2012,18(11):18-19.

[6]张翠,马晓云,黎东.4 239例手术前和输血前四项血液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22(6):103.

[7]李江.1 876例住院患者四项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5):139.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1.0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11-1582-02

(收稿日期:2016-01-20修回日期:2016-03-16)

猜你喜欢
梅毒
隐性梅毒更危险
家庭医药(2022年4期)2022-04-18 15:08:51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保健文汇(2020年8期)2020-09-30 02:53:40
孕妇患梅毒会传给胎儿吗
学会区分艾滋病与梅毒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婚育与健康(2017年5期)2017-06-14 00:35:39
梅毒血清固定再认识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西南军医(2016年4期)2016-01-23 02:19:39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二期梅毒误诊为男性尿道旁腺炎一例
仅趾间扁平湿疣为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