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2015年中国大陆冠心病介入数据发布
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始于1984年,至今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处于起步阶段,每年病例数的增长较为平缓。进入21世纪后,由于介入技术的发展、介入材料的更新和开展介入治疗的医疗中心和介入医师数量的增加,冠心病介入治疗在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每年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病例数超过数十万,近10年来保持了20%~30%的年平均增长率。
2009年,在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的领导下全面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质控工作,我国31个开展冠心病介入诊疗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设立了省级质控中心,并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设立了全国质控中心。由此,规范化成为介入治疗工作的主题,质控中心为冠心病介入治疗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全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全国病例数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网络直报系统统计的数据,共计467898例;第二部分是各省级质控中心经过核实后补充修订的数据,共计53741例;第三部分是军队医院的数据,共计45944例。全国共计567583例,相比2014年增长了13.3%。其中平均置入支架数量为1.5枚,与往年基本持平。其中手术入路以桡动脉为主,占89.45%。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病例数中,排名前十位分别为北京市、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河北省、上海市、湖北省、辽宁省和浙江省;2015年手术例数在1000例以上的医院有116家,500例以上的医院共计276家;手术死亡率为0.21%,与2014年持平;直接PCI占到总例数的36.30%,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直接PCI比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此次上报的数据,县级医院数占比为15.52%,病例数占比为6.53%,总体来看县级医院的介入治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霍勇教授指出: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是病例数过度集中,漏报问题增加,某些地区尤为突出。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每一个领域。如何理解数据,让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值得每一个临床医师思考的问题。
表1 基于CYP2C19基因型的可能表型分类
2016年4月23日,在第十九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进行了《2015年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数据》的主题报告,韩雅玲院士、葛均波院士、傅向华教授共同出席并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