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生:坚持创新 撑起华丽转身

2016-06-27 18:02元卉
上海企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打印机成本设备

元卉

这几年,3D打印(增材制造)成了一个热词,3D打印机、打印产品一直在各类展会上纷纷亮相,前几年它一度被业界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点,后又被称作“工业4.0”概念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如今已经明确写在了“十三五”规划中,成为重点发展的现代产业。与3D打印备受关注的热度相比,3D打印的应用似乎像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一样票房惨淡。3D打印机的打印成本和打印速度是盘桓在3D打印工业级应用前的障碍,不突破这一障碍,这一产业的发展难以进入快车道。

直到这一两年,这一障碍才逐步被突破,“上海普利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3D打印机,凭借自主的面阵曝光技术,以每小时输出耗材超过1000克、10倍于国内外同类设备的速度,让国际同行刮目”——媒体如此报道的上海普利生正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去叩响一个更广阔的3D打印市场的大门,成为3D打印业界的一颗引人注目的新星。

从事3D打印的上海普利生机电科技公司并非横空出世,他成立于2005年,之前一直在照片冲印设备行业发展,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没落行业。然而普利生并未随着行业没落而没落,而是成功转型到一个新兴行业,并成长迅速。这一点实在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为此,我们采访了普利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侯锋总经理。

坚持是企业家的一种天性

在从事3D打印行业以前,普利生一直专注中国数码冲印设备的研制和生产,那时他们就以创新为己任,在行业中享有很高的技术地位。2009年,公司历时3年开发出了世界首创的"双面印"冲印系统,包括双面感光相纸、双面印冲印设备,双面印装订方法等,申请国家专利十多项,通过与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合作的相纸产品也已上市。这项革命性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公司在技术及产品研发上已经走在国际前列,一时倍受市场赞誉。

那几年企业发展顺风顺水,员工人数约有120人,在相片冲印设备行业甚至一度做到了全球前三的位置。但是2010年前后,行业的衰落已经开始显现,将照片存储在电脑里,是消费者普遍的习惯,只有少数的数码照片才会被冲印出来,市场的萎缩不可避免。这家经营近十年的企业不可避免的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销售迅速下滑,每个月员工的工资都成问题,不得不每个月自己往里面砸钱。

公司上下也开始犹豫,未来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其实在行业的颠覆面前,关闭企业、转型都是一种选择。关闭未尝不可,损失或许可以降到最少。员工们有技术在身,可以另谋出路,企业家本人也可有别的选择。可是如果轻言放弃,当初又怎会选择创业?这似乎是一种“企业家”的天性或者本能,也可以说是企业家本人或是这个团队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和选择。

2013年底,侯锋带领他的团队,决定开始第二次创业,而选择的领域,正是备受关注的3D打印行业。

那时的3D打印行业,前景还十分模糊,选择这条路,其实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但是对于3D打印这一产业,侯锋和他的团队是有信心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信心之源就是普利生的这支研发团队,当时的企业虽然销售在下滑,但这支技术团队却基本保持了稳定,不可不说是普利生后来成功转型的重要基石。侯锋也坦言,这是他当时考虑企业选择转型时具备的重要优势。

创新离不开技术的积累和传承

在一次采访中,侯锋曾说,“如果说感光冲印行业是一栋50层的大楼,我们已经爬到了48层。而旁边有一栋100层的3D打印大楼,我们等于从这边的48楼搭了一个梯子,直接到了另外一栋楼的48层。相比从一楼爬起,要快很多。”

3D打印机采用技术路线有很多种,根据材料不同,打印机的工作原理也不相同。普利生的优势在于,他们将感光冲印行业的技术积累,平移到了3D打印机的研发中。那支有着丰富经验的研发团队,在企业的顺境和逆境中,也都基本保持着稳定,在3D打印机的研发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即便有着丰厚的技术传承,3D打印的创业经历,也是险象环生的。新兴产业,大家都在起跑线上,谁的团队研发实力强,谁就有可能抢占先机。可是一招不慎,企业就有可能一蹶不振,研发成本付之东流。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普利生遇到三四次比较大的困难,大部分都是原理性的瓶颈,如果当时团队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今天的普利生也拿不出这么过硬的产品,在行业中走到领跑梯队。

在3D打印行业SLA技术有一个不成文的悖论:每当打印精度提高一倍时,需要增加8倍的曝光时间,意味着打印速度将大大下降。普利生偏偏用实际行动驳斥了这个悖论:他们自主研发的MFP技术,可以让普利生在实现打印成型尺寸大的同时,实现了高精度。他们的打印机每小时输出量超过1000克,比国内外同类设备快10倍以上;可在600mm量级上实现100μm的工业级成型精度;另外,普利生同时生产3D打印设备和耗材,可大大降低打印成本。

这些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专利壁垒。这意味着普利生已经具有和国外巨头平等竞争的能力。因为一直以来埋首致力于自主研发知识产权:在2014年召开的欧洲模具展上,面对EOS,EvisionTec,stratasys等国外3D打印行业巨头的高调亮相,普利生作为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厂商,展出了工业用SLA3D打印设备,成功实现了中国自主品牌在3D打印大牌云集的欧模展上的技术突围。

2015年3月,在TCT亚洲展会上,上海普利生以一款极具现代感的3D打印机“RP400”,一举博得业界关注。RP400的设计,打破了工业级3D打印机传统的沿用四方四正的外形特点,采用六棱柱外观,一体化内嵌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加上周边及顶端淡绿色光带指示灯的点缀,是一款极具现代感的太空舱造型3D打印机,一改国际上对中国设备粗笨的印象。2005年12月,RP400 3D打印机荣获“2015台湾金点设计奖”。2016年这款产品又获得了德国iF设计奖这个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斯卡”的奖项。

商业模式创新为技术创新找到用武之地

产品和市场之间始终存在空隙,但好的产品,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终究是第一步。

3D打印的市场,一直以“高端”示人。在科研、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的领域有了一些突破性的应用,然而这样的产业需求无法支撑整个产业的发展。

对于3D打印机到目前为止还停留在高端领域的市场格局,侯锋认为,这样的市场应用是由现有的产品筛选出来的。主要受制于两点,一是打印速度慢,每小时平均3mm的打印速度下很难提供大量生产;二是成本高,除了材料成本高以外,低效率造成的人工和设备折旧的高成本,进一步推高了打印成本。而高成本和低效率使消耗材料无法放量,反过来又推高了材料价格,两者互相影响,恶性循环,最终使得3D打印无法进入民用市场,也很难实现工业上的大规模运用。然而3D打印产业发展要有蓬勃之势,终究要走向更广阔的民用领域。

如今普利生在成本和速度上,都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接下来就是要寻找最匹配的市场。从模糊到清晰,普利生不断聚焦,认为要用工业化的手段解决个性化的需求,才可以拓展出更宽阔的3D打印市场。

目前,普利生在医疗领域大有突破,有针对性地对某一类需求提供定制化的3D打印解决方案。比如牙齿矫形中需要的牙套打印,就是一个典型的to c需求,数量众多却每一个都不同,突破了速度和成本障碍的普利生在这样的领域就大有用武之地。他们开发针对这一产品的特定材料,并进一步为这种特定的应用和材料开发、优化打印设备,形成配套的解决方案。让设备适应用户,而不是让用户去适应设备,由此建立了一种全新的B-B-C商业模式。

而这样一种模式,具备着工业4.0的雏形,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低成本的批量生产。或许这正是3D打印切入工业4.0的最佳方式。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整合在订制化的生产过程中,最终实现的是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如今,3D打印方兴未艾,却已经竞争激烈。在侯锋看来,这个产业只要健康发展,可以容纳下很多优秀的企业,各个细分领域都有很大应用空间。当然这个市场,也需要多方培育。

如今普利生,还承担了上海人保局实训基地建设的职能。培养3D打印的操作人员、维保人员。他们操作、维保的机器,不仅包括普利生的设备,也包括各个国际知名品牌的设备。人力资源的积累,也必将推动整个3D打印产业的健康发展。

未来,3D打印有望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然而竞争和各种考验也将始终相伴着这个行业的发展,或许始终坚持创新,才是普利生的立身之道。

猜你喜欢
打印机成本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另类3D打印机
打印机基板大型注塑模具设计
FDM型混色3D打印机的设计
复制粘贴打印机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